圖書賣場陳列微調 銷量增七成
不同的位置擺放圖書將導致其銷量有明顯差異。北京世紀時空書店曾經采購了《品味清清茶香》、《愛上咖啡滋味》兩本書,一開始,店員隨意擺放在生活用書書架上,每周能夠銷售兩三冊;后來,店面經理將這兩本書放在了重點書推介區,每天就能夠銷售兩三冊。
僅僅挪了個位置,就讓銷量增長了近7倍。這種差異,體現出了圖書的陳列對于銷售的重要性。
一位在出版社做過多年發行工作的人員表示: 在大賣場內,重點展示的圖書比普通擺放的同類圖書,銷售額要高出425%。因為,70%的讀者認為良好的陳列“誘使”他們購買圖書,只有8%的讀者認為購書不受陳列位置的影響。
那么,在賣場內該如何對圖書進行重點陳列呢?
巧選分類方法
目前,國內的圖書分類一般有三種。
一種是類別分類的方法,比如,第一格放涉及營銷理念、宏觀營銷知識的理論性作品,比如,《營銷在中國》、《中國大賣場》;第二格放營銷技巧類圖書,比如《營銷經理市場征戰錄》、《實戰真經》等;第三格放國外營銷圖書,如《麥當勞的18堂課》等。
另外兩種是按作者和按主題陳列進行分類。后一種分類法近年來在一些新建成的大書城中用得比較多。其優點在于可以更好地發揮圖書的相關性,缺點則在于涉及的范圍太廣,分類細化不夠。而按作者進行分類的方法由于涉及的人物眾多,很少使用,除非一些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又有足夠作品上架的作家,才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此外,圖書分類與陳列的品種數之間也存在著某種聯系。
據一些專業的數據公司統計,如果大型書城陳列的圖書品種在14~20萬種之間,每月動銷品種應在6萬左右;銷售排行前5%的圖書創造了全年50%的銷售額;品牌書、品牌社的圖書越來越受到讀者的關注;重點展示比普通擺放的銷售額要高出425%。
從這個數據來看,書店在選擇圖書陳列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圖書的種類以及品種的選擇。種類越多,讀者的選擇自然多,但并非選擇越多,銷售就會越好。選擇那些讀者真正感興趣的圖書品種、按照最適合的分類方式上架陳列,才是賣場最好的選擇。
搶占黃金位置
在一些個性化的書店里,書架可以直接通到屋頂,然后再配上滑動的梯子,讀者可以自行攀爬梯子取自己想要的圖書;也有一些書店,書架很矮,比讀者的平均身高略矮,讀者需要低下頭才能看到圖書。
應該說,書店選擇多高的書架、選擇多大的書架、選擇多少個書架,都是根據自己書店的綜合情況來考慮的。但是,書架的高低不同,最好的位置永遠都是一樣的——與視線平行的位置。因此,把最好的書放在最好的位置,才能將銷售做到最好。
一般而言,越是專業的讀者,受貨架位置的影響就越低。而專業圖書的碼洋較高、讀者購買的忠誠度較高,所以從這種層面上來說,不利的位置,恰恰得到了較為合理的運用。
有書店人員做過調查,不同的貨架高度對銷售量的影響有著細微的差別。
從伸手可及的高度換到齊膝的高度,銷售量下降15%;從齊膝的高度換到伸手可及的高度,銷售量上升20%;從伸手可及的高度上升到可直視可見的高度,銷售量上升30%~50%;從直視可見的高度換到齊膝的高度,銷售量下降30%~60%;從直視可見的高度換到伸手可及的高度,銷售量下降15%。
專人管理貨架
現在,很多書店都采取了分樓層、分圖書類別的專人管理方式,在這種管理方式下,樓層經理或者叫分館館長對自己管轄區域內的貨架可以統一調度和安排,極大地促進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在傳統的書店管理中,營業員所需要做的只是根據門店已經做好的貨架管理方式,做好維護工作而已。
現在很難說這兩種方式哪一種更好,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表格對比,看一下,到底貨架由誰來管理,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作為書店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書架的管理應該引起管理層足夠的重視。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如今再也不是那個只需要營業員把書上架,然后就等著讀者來選購的年代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