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下降費用上漲 家電連鎖高擴張遇拐點
該人士稱,去年8月份以來該店的客流量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整體銷售持續下滑。今年入春以來,雖然市場情況有所好轉,但該號稱京城四大店王之首的家電賣場仍未能扭轉業績大幅下滑的局面。因此,被迫進行了為期一個月之久的閉店重裝。
“但是,沒想到的是選位費、場地費、開業贊助費、促銷活動分攤費,再加上一些名稱匪夷所思的雜項費用,竟然大大挑戰我所能承受的心理極限。”
該人士表示:“說到底,并不是每一次實驗性的所謂‘門店革命’都能夠成功,而我們這些家電廠商則成了他們‘革命失敗’地地道道的犧牲品。”
沒有收費實際虧損 供應商收入成盈利發動機
兩大城市型家電連鎖巨頭2004—2008年年報資料顯示:兩大巨頭來自供應商的收入分別共計58.58億元、57.76億元,同期凈利潤總和則分別為45.67億元、50.47億元;來自供應商收入總和分別高出凈利潤總和達13.91億元、7.29億元;來自供應商收入合計比率則分別達到4.08%、4.11%,而凈利潤比率則分別為3.18%、3.60%,即剔除供應商收入因素的話, 兩大巨頭2004—2008年間凈利潤均為負數,處于凈利潤長期虧損狀態。

與之對應的是,記者對比兩大巨頭與百思買、KESA、DSG等歐美消費電子零售商財報資料后發現,百思買等財報資料會計科目中幾乎沒有單列來自供應商收入。
某證券機構零售業研究員對記者表示,由于商業模式的差異,兩大巨頭對供應商收入的依賴性遠遠高于其國際同行。因此,簡單地剔除來自供應商收入因素,得到兩大城市型家電連鎖巨頭實際上處于凈利潤長期虧損狀態的結論,并不具備實際意義。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李德俊教授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李德俊教授指出:兩大城市型家電連鎖巨頭在供應商收入方面所顯現的高度依賴性,與歐美同行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表面上給人一種歐美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市場競爭更加開放、有序的印象,但其實并不盡然。
李德俊教授指出,我國零供交易模式與日本比較類似,但與歐美則存在根本性差異。我國家電流通行業零供關系則是一種建立在商業談判基礎上的復數性交易關系,公平交易的準則既受制于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同時又受到零供雙方談判能力,立場等人為因素的影響。缺點是在風險多變性條件下,由于缺乏相應的標準和約定,零售商將更多的不可控費用通過談判的方式轉嫁給供應商。
李德俊教授表示:簡單地將零售商對供應商收入的高度依賴性,歸結為渠道霸權的觀點是極其不負責任,也是極其錯誤的。其中既有無視交易模式區別的技術性錯誤,也有情緒化看待家電廠商關系的選擇性錯誤。
日本零供關系的演變
日前,日本四大家電連鎖巨頭相繼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09年3月期山田電機、榮電集團、K'S電機、小島電器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8718.28億日元,8030億日元,5741.88億日元,4598.4億日元,供應商收入比率(主要包括仕入割引:返利;販促協贊金:促銷費)則分別為0.47%,1.27%、0.38%、1.58%。2004年-2008年除K'S電機供應商收入比率波動較大外,其他三家均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另外日本第六大家電連鎖巨頭上新電機、第7大BEST電器2004年-2008年來自供應商收入中的販促協贊金(促銷費)比率均不足0.1%,且同樣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李德俊教授分析指出,包括日本四大家電連鎖巨頭在內,2004年-2008年度期間日本家電連鎖行業之所以出現來自供應商收入比率持續下降的態勢,主要基于:1、品類銷售結構變化,即高返利、高促銷費的慢銷型傳統生活家電占比下降,信息家電、AV家電以及非家電、自有品牌銷售等低折扣、低費用快銷型品類占比上升所引發的結構性下降;2、法律法規政策限制性下降,即日本《獨占禁止法(反壟斷法)》、《反不公正取引法(公平交易發法或稱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規的完善以及《大規模零售商與供應商交易特定的不公平交易行為管理辦法》(2005年5月30日公布)、《大規模零售商與供應商交易特定的不公平交易認定標準》(2005年6月29日公布)等配套法規出臺,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加大執法力度,并相繼對淀橋相機、榮電集團、山田電機下達警告及整改命令;3、日本家電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及海外市場依賴度進一步提高,所形成的上游特定優勢使得日本國內家電流通渠道市場優勢地位相對下降;4、2008年度日本家電連鎖行業來自供應商收入比率之所以達到歷史最低點,也與全球金融危機蔓延至實體經濟領域,日本國內消費需求低迷,家電連鎖行業收入下降,制造業大面積虧損,無力提供更高商業折扣以及分擔更多市場費用有著直接關系。
李德俊教授表示:相對而言,經歷近五十年的發展日本家電連鎖行業目前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穩定的零供關系,加之政府有關部門在完善立法,加強執法力度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起到了很好的市場調控作用。因此,日本家電連鎖行業的零供關系模式值得進一步借鑒。
構筑和諧零供關系的三大驅動因素
李德俊教授指出,渠道多元化、市場規范化、廠商平等化將是未來2—3年內乃至更長時間內,我國家電連鎖行業零供關系趨于和諧的三大驅動因素。
日本GFK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02—2008年間日本家電連鎖業態占整體市場比例盡管一直維持在65%以上的水平,保持著主流家電流通渠道的地位,但是地域家電店、綜合連鎖店、網絡郵購、家居中心等其他零售業態占比水平大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尤其是沃爾瑪旗下的西友百貨擴大家電賣場經營面積,發動超低價家電攻勢;日本鄉鎮家電連鎖業的代表ATOM、百室雅等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尤其是樂天市場等網絡直銷商依靠低運營成本優勢,其傳統強項消費電子類產品的在線零售量迅猛攀升的同時,由于導入配送安裝模式,其傳統家電銷售呈現急劇增長的勢頭。渠道多元化態勢下同樣帶來供應商可選擇空間加大,商業折扣、市場費用分散投放的零售商供應商收入稀釋效應。
李德俊教授指出,同樣的情況在我國家電流通市場已經顯現。“家電下鄉”系統備案網點多達13.62萬戶,相對兩大城市型家電連鎖巨頭總共1896家門店而言,顯然我國家電流通渠道結構更加多元化。尤其是近年來大連大商、重慶商社、合肥百大、南通文峰電器等百貨+家電雙業態家電連鎖;蘇果、步步高商業、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等綜合商超家電;美凱龍、居然之家、宜家等家居連鎖商介入廚房家電領域以及新七天、世紀電器網、京東商城等在線零售商;再加上近10萬家1000平米單體家電、手機、電腦店。盡管兩大城市型家電連鎖巨頭處于毋庸置疑的絕對主流渠道地位,但其所代表的家電連鎖無論是在市場份額,還是在市場增長性方面均與百思買在北美地區22%的市場份額,日本家電連鎖同行65%的市場份額存在顯著的差距。尤其是率先推出《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零售商與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堪稱零售業現代化、法制化策源地的北京地區,日前出臺鼓勵扶持網上零售業發展的十六條意見,對于推動我國網上零售業發展具有不可逆轉的象征意義。因此,我國的渠道多元化趨勢,必將推動家電、泛家電零供交易關系的模式轉型。
“另外,隨著國家工商總局介入反壟斷問題尤其是加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執法力度,相關政府主管及執法部門加強《反不正當競爭法》、《零售商與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等零售業法規的執法力度。加之,廠商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供應商話語權、議價權、市場主導權等‘主權’地位及意識的提升,加快商業模式轉型并非沒有可能。”李德俊教授指出。
最后,李德俊教授表示,包括兩大城市型家電連鎖巨頭在內的家電零售商更傾向于公平交易準則下的商業交易模式,相對于發展初期的強迫性索取各類供應商費用,彌補進銷倒掛,經營虧損而言,目前家電零售商已經更加注重談判方式以及對供應商的銷售回報。在三大因素的推動下,未來家電流通渠道逐步融入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必將形成趨于和諧的家電廠商零供關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