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中求變 家樂福中國跨區域高層人事調整
家樂福中國跨區域高層人事調整,
是力圖奪回“龍頭”地位還是探求在華重新開始的機會?
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法國家樂福集團坐不住了。
在中國市場上,面對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全球第一大零售商美國沃爾瑪的快速擴張和業績的大幅提升,家樂福希望通過高層人事調整來改變中國市場業績下滑這一局面。這是家樂福進入中國13年以來最大的一次人事調整。
在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沖擊下,2008年家樂福交出的答卷并不令人滿意。家樂福集團2008年財報數據顯示,因銷售走弱且持續促銷降價,家樂福2008財年全年凈利潤下降45%至12.7億歐元,運營利潤仍持穩在33億歐元。2008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雖然增長3.1%,但增速進一步減緩,而2007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銷售收入是24.5%的增長。
這只是一個引子。家樂福在中國市場被迫做出大規模人事調整的原因還在于,開店速度緩慢并且遠落后于沃爾瑪,經營業績與沃爾瑪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進入2009年,在中國市場上平均8天開一家店的不是家樂福,而是沃爾瑪。從2008年底擁有129家門店,到2009年5月16日擁有146家門店,沃爾瑪逆勢狂奔;同一時間,家樂福的門店數量從134家僅增加到136家。一向在中國以零售業老大自居的家樂福怎么了?
據中國連鎖百強統計,從2006年至2008年,家樂福銷售額排名一直穩居第6,而2003年在中國連鎖百強排名僅第18的沃爾瑪,在2008年卻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以年銷售額278.22億元人民幣的成績升至中國連鎖百強第9位。
人事調整意在扭轉困局
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中國,家樂福增速放緩,不能不說家樂福到了一個重要的關口。
本刊記者獲悉,為應對這一變數,家樂福中國區出現了罕見的跨區域高層調整,并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自1995年家樂福進入中國后的首次大規模人事調整,此次所涉及到的是家樂福最核心的部門。
之前,已經預感到經營業績不妙的家樂福,在2008年先后兩次調低業績預期,家樂福全球CEO杜蘭亦在去年底卸任。這一切,都暗示了家樂福2008年的業績會有變數。
據悉,家樂福中國前華東區總經理康柏德(Patrick Ganaye)將擔任家樂福臺灣地區執行董事;家樂福中國前華南區總經理貝多拉(PierreBertholat)將擔任華東區總經理;家樂福中國區的前任發展總監穆林 (Patrice Moulin)將成為家樂福中國的財務總監;原臺灣區總裁接任管理印尼區等。
對家樂福而言,中國市場是必爭之地。“中國大陸是家樂福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家樂福在中國內地的發展將一往無前。”這是去年2月20日,法國家樂福集團總裁顧問白杰恩做出的表述。
早在2006年,家樂福中國區高層人員曾有過小幅調整,而此次如此大規模的跨區域高層管理人員調動確實很少發生。最值得關注的是家樂福中國的前任財務總監董仕帆(Stephane Deutschre)將被提拔為家樂福中國區一直業績欠佳的華南區總經理。
董仕帆曾半開玩笑地說:“如果說家樂福在華南區銷售數字不佳,由我擔任華南區總經理職位,加大財務管理措施,那為什么不派我去華東區呢?更多的資金,我會管理得更好。”
財務總監接管大區經理職務是家樂福歷史罕見的舉動。據了解,董仕帆在家樂福工作近20年,也是家樂福中國區少有的具有理財能力的老員工。
財務總監擔任華南區總經理,這一步棋可以看出家樂福的用意。眾所周知,零售賣場主要收益來自于供貨商的高額進場費。另外,按照零售行業大賣場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慣例,超市可憑借門店數、采購量等優勢,壓后結帳日期。例如,采購100萬元產品,與供應商結帳協議期為80天,如在第60天銷售完畢,剩余的20天零售企業可自由安排現金投資方向。
新上任的董仕帆如何“玩轉”家樂福華南區的大筆應付賬款則是對董的考驗。不過,家樂福內部人士對精通財務的董仕帆充滿信心。
針對家樂福中國區此次人事大調整,業內人士認為,家樂福希望通過中國區人事調整,來改善經營業績。但是家樂福中國區公關總監陳波對此表示否認。“此次人事調整與家樂福在中國的投資計劃沒有直接關系。家樂福集團內部有培養高層接班人計劃,高層經過崗位輪換需要適應不同角色,以達到積累經驗的效果。家樂福分布廣泛,跨區輪換崗位是正常的事情,小區經理也曾輪換過。”
選址是重中之重
對于家樂福人事調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家樂福中國區正致力于發展落后的、盈利能力偏低的地區“苦”下功夫。家樂福希望通過人力資源調整,來滿足家樂福未來發展的需求。
家樂福為何在盈利能力偏低地區“苦”下功夫?其本質并不是為解決當地就業,也并非因當地的優惠政策,此舉是不得已而為之。一方面是國際資源連鎖超市聯盟比如SPAR、IGA的進入,對中國超市都起到提攜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內資超市的抗衡能力;另一方面是外資間的競爭越來越趨白熱化;三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靠降價促銷吸引消費者在未來一段時間都可能成為常態,這對超市的資金、運營模式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盡管在中國門店比沃爾瑪數量多,但家樂福盈利能力正在減退,被沃爾瑪步步緊逼。分區來看,家樂福在中國華南地區的投資敗筆對其亦產生了很大影響。
據了解,2007年7月2日,家樂福華南區以4000萬元人民幣收回合資企業家廣超市25%的股份,與合作長達6年之久的廣百股份宣布分手。雖然2008年家樂福在中國的四大區收益排名中,華南地區占據首位達40%,但在華南地區,家樂福斗不過沃爾瑪,總部位于深圳市的沃爾瑪是家樂福中國在華南地區發展的最大阻礙。正因為此,廣百對家樂福失去了信心,最終雙方分手。
家樂福華南地區收益一直萎靡不振的現象,不得不讓家樂福現任中國區CEO羅國偉開始注重收益數字,提拔家樂福原中國區財務總監擔任華南區總經理職務似乎變成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華南地區已擁有23家門店的家樂福,計劃今年在華南地區開5~6家店面,但到5月20日,華南地區開店并無最新進展。在全國范圍內,家樂福計劃開店20~25家,其中只有40%在二三級城市。不過至5月中旬,僅2家開業,能否完成擴張計劃,還是未知數。
記者采訪中獲悉,一些地區超市曾想打包與家樂福合作,但終因加盟SPAR或IGA而放棄家樂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樂福的擴張。
“家樂福中國大陸市場銷售收入占全球收入不足5%,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成長潛力是家樂福股東所看重的,雖然在第一季度新增門店較少,但家樂福完成2009年開店計劃并無阻礙。按照家樂福開店慣例,可能會在未來某幾個月中門店數量激增。”陳波說。
和家樂福速度放緩正相反,沃爾瑪在中國市場高調擴張。曾在BMG唱片公司擔任企業發展經理的陳耀昌出任沃爾瑪總裁后,沃爾瑪一改往昔“沉穩”擴張的步伐,開始大肆“圈地”,這無疑給家樂福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為此,家樂福針對選址而設立相關部門。據悉,家樂福中國區原審計總監VincentYen將出任開店選址的核心發展部門總監職務。雖然VincentYen在家樂福集團已有1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十分熟悉家樂福預算、核算、績效、稽核等業務,但如何增加開店速度,提升營業額,選取最有利的店鋪地址是擺在他面前的難題。
(《數字商業時代》 采訪·撰文/韓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