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外資股東也無法解決國美根本問題
美國私募基金巨頭貝恩資本經過與其他潛在投資方幾個月的競爭后,本周就入股國美展開獨家商談。這樣一來,擾攘大半年的國美困局有所變化。但根據過去數月觀察所見,國美電器這潭水很深,幾方勢力仍然在拉鋸,此時引入外資股東,是往前推進了一步,但是顯然這家中國第一大家電銷售集團的命運,還未有定局。
國美電器創辦人和大股東黃光裕被拘后,各方觀察者都希望國美能夠和黃光裕進行適度的切割,避免受到其被批捕的影響。但是,由于黃家族和國美牽涉太深,即使黃家族面臨訴訟之虞,其在國美電器的權益,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博弈才能找到合理退路。
其實,自從黃先生失去自由的第一天,國美內部的各種勢力已經開始角力。例如黃氏家族勢力、黃光裕的忠實支持者、黃光裕的外部朋友陳曉等新加入國美的非主流派和那些向國美發行有債券的外資機構。而其后,隨著黃案情的曝光,某些看守內閣的成員,更利用黃家群龍無首之時,把持行政權力,一度讓黃氏家族在國美電器的影響力被邊緣化,但是,正因為國美電器是個龐大的實體,外界對其有興趣的人不少,自然不可能坐視個別成員的私相授受。一連串外界機構與國美電器的接觸就耐人尋味了。
國美的實際控制權 08年底已經發生微妙變化,陳曉等行政人員組成的看守內閣,遲早需要身份合法化,長期化,所以新股東的進入,只是方式和時間問題。
說來也簡單,正因為國美電器關注者很多,但是到最后,真正會提出認購股份的機構,反而很有限。因為,沒有人想自討沒趣。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貿然提出認購,肯定難以介入國美電器這個大家伙。國美相關人士就承認,2008年底至今,前后有10多家國內外機構、企業與國美有過接觸,但現在大多數機構已經出局,這是必然的。
這次由兩家強勢的外資機構入主認購,其實是一個妥協的產物。看似很不可能,但是又最有可能性。
首先,內地的同類家電企業,即使想入主國美,也不可能獲得接受和批準。因為,當局和同業,肯定不愿意看到合并后一家規模獨大的新國美。反對聲音一定很大,對于國美和投資方來說,都會成為眾矢之的,比較被動。所以,這一類企業參股乃至國美的機會都很小,更不要說是收購了。
其次,香港的一些名氣很大華資財團雖然也在傳言之中,這些財團雖然有錢,也有經驗,但是在和內地政商關系方面,長期處理不好,例如當年的轉售鳳凰衛視事件,就很令內地失望。近年他們在內地只能是搞搞房地產這類邊緣項目,其投資中國的誠意不能令人信服。所以他們欲購國美股份云云的消息,恐怕是落空概率很高。
再次,一些內地官方背景的中資機構,他們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要參股乃至收購國美,并不存在實質性困難。但是這類企業的負責人,都是消息靈通的,他們很容易了解國美內部的各種利益協調。客觀來說,如果需要投入幾十億元,掌握一個公司,這些中資機構一定有更好的投資目標——例如資源和能源。坦白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背景,貿然參股國美者,很快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燙手山芋。很多不確定性。所以,中資機構對于國美的態度普遍比較超脫,負責人更真實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種情況下,一直對于內地關注的貝恩資本聯手KKR,反而是最有可能加入這個善后游戲。因為兩家機構都是外資基金,未來要增加投資乃至收購這家集團,資金實力不成問題。再加上,他們這次認購增發股份雖然占到20%,但是獲得的董事職位只有一個,對于國美現在的行政影響力有限。更重要的是,這兩家基金的接觸,是得到黃光裕家族基本首肯的。而對于國美內部的各色派系來說,選擇一家有實力,和內地又牽連較少的外資機構,總比引入一家內資的,不知道和哪一方關系緊密的企業要好。因此,這兩家基金的洽談,反而較容易得到國美內部以及債權方接受。
說回這次交易,在大股東缺位的情況下,出售股權是無法操作的,上市公司必然會采取定向增發的方式。若此次增發最終完成,大股東黃光裕(持股35.5%)的股權比例將被攤薄至30%以下,但仍將保持第一大股東的地位。可以這么說,這次融資,只是國美電器變局的一個暫時的穩定期。遭遇到沉重打擊之后的黃家族,戀棧于國美電器和鵬潤地產這種目標很大的公司,如今還希望長期控制的話,并不劃算。最為務實的決策,是抓緊時機變現,多留現金應變。對于國美內部的其他勢力而言,也希望在增發之后,逐步尋找高溢價變現股權的辦法。
事發之前,國美電器的策略是以“旗艦店”和“核心店”占領區域市場制高點,通過商圈控制,實現渠道價值,細分門店的目的如下:利用旗艦店的經營搶奪市場制高點,吸納廠商資源, 提升品牌形象;區分不同類別門店的經營、裝修風格,以適應不同消費者的需要;加強集團經營相對較弱的通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而郎咸平教授也分析過,國美和蘇寧等家電連鎖企業憑借擁有廣泛的銷售渠道網絡,能夠如同銀行吸收存款一樣,通過“賬期”占用供應商資金,將獲得的周期性無成本短期觸資投入到企業 的經營過程。這種“類金融”的企業性質使國美、蘇寧在外部融資面臨較大困難時,借此緩解資金瓶頸的約束,實現規模擴張及多元化發展。正因為這樣特殊的企業性質,加上國美這樣事關二三十萬人就業,長遠來說,不會是外資機構能夠控制的,也不會是長期處于群龍無首的局面。在黃案有進一步結果之后,國美最后很可能落入一家很有背景的內地公司手中,那時候才是真正的重組開始。而這個時間,筆者大膽預測,將是在一年之內。
(騰訊 陸新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