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超市逆勢擴張,小超市紛紛關門
2009年華潤萬家宣布新開門店300家,投資30多億元;吉之島把深圳作為開拓重點,將開出五六家新店———今年,社會消費信心依然受到較大影響,不少零售商家選擇維持觀望,也有的選擇收縮減員,但以華潤萬家、吉之島為代表的零售超市巨頭為何選擇在經濟低迷時擴張自己的零售版圖?這樣惹眼的動作讓業內議論紛紛:是吸引眼球的商業行為?是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與開店成本帶來的吸引力?還是擠對對手搶占分額的最好時機?
大超市看好深圳市場空間
2009年對于華潤萬家來說絕對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一年。在年初經濟不景氣時,華潤萬家已高調向外宣布:新開門店300家,投資30多億元,實行新一輪擴張。華潤萬家公司事務部負責人劉岫軍承認現在的零售超市業態競爭異常激烈,尤其在深圳本土更是硝煙四起,但他同時也強調,深圳市場還有拓展的空間:“現在超市的同質化程度較高,我們認為以后的發展空間主要體現在對消費者市場的細分上。因此華潤萬家開發了大賣場、生鮮超市、便利超市、區域購物中心、O le超市和V ango24小時便利店等多種業態。這些店面的盈利增長讓我們看到深圳還是有較大潛力可以挖掘的。”
無獨有偶,今年6月,吉之島深圳第七家分店新洲店正式開業,營業面積高達1 .8萬平方米。據業內人士介紹,吉之島已把深圳定為市場開拓的重點,2010年,將在深圳開出五至六家新店。吉之島深圳企劃負責人楊楠言出謹慎,認為在經濟低迷時開店只是時間上的巧合,“我們是不會追求門店數字游戲,我們看重的是事前的調研,一旦條件成熟了就會開,不會在意外部環境如何。”
“深圳的零售超市逆勢擴張是為了提高自己在行業中的‘話語權’,讓自己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深圳零售商業行業協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認為,從去年到今年年中,數據表明深圳有“相當數量”的小型超市、社區超市由于大環境原因,已經關門結業。而華潤萬家、吉之島、家樂福、天虹、茂業、歲寶、百佳、新一佳等均有擴大“勢力范圍”的跡象。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深圳零售超市巨頭在這個時候紛紛開店不是一種巧合,而是出于對自身市場份額的戰略考慮,同時“最大程度將那些因超市關閉而流失的顧客接收過來。”
“擴張學”背后大有玄機
記者注意到,華潤萬家、吉之島等負責人在回答提問時,不約而同強調,公司在經濟低迷時期堅持不減薪不裁員。據記者分析,不減薪不裁員,一是穩定軍心不讓團隊人才流失,二是吸引那些因收縮或倒閉重新回到人力資源市場的零售業管理人員的目光。這時候的招兵買馬,是為經濟復蘇時的新一輪擴張作好人才儲備。
全國流通經濟學專家南京財經大學教授韓耀認為,零售超市巨頭逆勢擴張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鏈開始緊張,超市的‘植入’對樓盤的銷售具有直接的影響。不少開發商以非常廉價的租金和大幅度的優惠條件請大型零售超市進駐,這也在客觀上刺激了有實力的零售超市企業進行擴張的積極性。”
在韓耀看來,更為重要的是,經濟不景氣正是企業樹立品牌形象的最好時機:“當大家都采取保守戰略時,逆勢擴張的企業最容易受人矚目,給人以實力雄厚的品牌形象。”
相關新聞
商業網點選址規范將出臺
據記者觀察,深圳零售超市逆勢擴張,也容易導致扎堆現象產生。不少商家在羅湖金三角商業圈、華強北商業圈、南山海岸城商業圈投入重兵,這樣的格局使深圳市區里的零售業業態得不到均衡的發展。
深圳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某位負責人透露,他們也意識到深圳超市的規劃存在不規范之處,行業協會正在考慮制訂關于商業網點選址的規范。現在已經形成大綱,經過調研后會作進一步的修改,屆時將會公布有關的細節。行業協會希望,超市競爭在規范出臺后,能從無序走向有序,從而使深圳零售超市業態得到健康發展。
(南方都市報 見習記者 陳勇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