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超對接模式將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零售巨頭已不滿足簡單的“農戶種、超市收”這種農超對接基本流程,越來越多的大型連鎖超市嘗試把管控范圍追溯到田間選種環節。眼下,比家樂福、沃爾瑪晚入華的英國零售TESCO正欲擴大這種新型的農超對接方式,自建農場生產自有品牌蔬菜。物美超市也擬通過兩到三年的時間,建立實驗基地,實現農產品“包地包收”。業內人士分析,單一超市采取多種農超對接方式將是大勢所趨,連鎖超市生鮮直供競爭擴展到田間地頭。
每粒種子都由超市掌控
當一棵蔬菜的種子被種下之前,這粒種子的生長及去向已被超市控制。這就是TESCO在華大舉興建的自有農場。
TESCO自有農場也被稱為TESCO自有品牌蔬菜基地。它的工作流程是:農戶帶著相關土地、農田土壤及水質通過檢測等證明材料自愿報名,通過審核后,TESCO根據市場需求計劃生產。同時,種子的來源、農戶所需的肥料、農藥等由TESCO指定或者推薦。蔬菜成熟后,再進行農藥檢驗、采收、包裝直至運輸到TESCO門店。整個過程,相當于超市直接介入到農產品生產,農民只需提供勞務即可。
TESCO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TESCO剛剛在廈門推出了在華最大的自有農場,今年,TESCO自有農場還將發展至7個,從農場生產出來的蔬菜將貼上TESCO品牌的標簽。
按需生產可減少雙方損耗
專門研究農超對接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專家介紹,超市一般采用的是“超市+中介組織+農戶”的農超對接模式,中介組織一般指當地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專業合作社、公司、基地等。如沃爾瑪、物美等超市就采用這種模式。也有采用“超市+農戶”的對接模式,但多是區域零售企業,如永輝超市、家家悅等。
該專家稱,在較為普遍的農超對接模式中,超市會按成色、大小等標準采購產品,剩下的“不達標”產品由農戶自行承擔。而在TESCO這種按需生產模式下,農戶既省事也不用擔心產品銷售風險。TESCO內部人士透露,按需進行標準化生產蔬菜能幫助超市降低20%左右的損耗,也能最大程度地掌控蔬菜安全。
農超對接模式將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TESCO這種自建農業基地的方式已被部分超市局部采用。京客隆在河北省固安縣就建立了8000余畝的訂單生產蔬菜基地,對種植、配送到銷售全程管理。家樂福、沃爾瑪也在一些基地對農戶進行生產指導、提供種子等。
物美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物美希望通過農超對接把國內最好產地生產的最有特色的商品引入物美超市,并擬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建立實驗基地,自建農場包種包收。但與名優特產的產地方形成長期合作將是物美農超對接的主要方式。
北京一零售企業管理人士認為,中國農戶分散,農產品生產受季節和地域等限制,且農產品品種極為豐富,在國外盛行的“按需生產”農超對接模式不可能覆蓋到全部果蔬產品上,未來“農戶種,超市收”和“農戶按需生產”這兩種農超對接模式將長期存在。
(北京商報 熊海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