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零售區域聯盟重在如何“聯”
區域家電零售商的第二個自愿連鎖組織日前亮相。7月6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匯銀家電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等單位發起的全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在京成立,成員包括浙江百誠集團、東南電器、綿陽家福來電器、江蘇文峰電器、石家莊北國電器等60余家企業。
這一聯盟幾乎囊括了當前風頭正勁的大部分企業,正因為如此,聯盟也被業界稱為是繼國美、蘇寧之外的家電零售第三極。
60余家“地頭蛇”集聚后,稱為家電零售的一極并不為過。但這僅是表面的疊加現象。這種分散的組織能否形成合力還有待觀察。
早在2002年,由北京大中、上海永樂、河南通利、青島雅泰等9家家電零售商成立的“中永通泰”是我國首個家電零售商自愿連鎖組織,其出發點與聯盟完全一樣——實現統一采購,聯合起來掌握對上游廠商的更大話語權。但相信大家還記得“中永通泰”的快速土崩瓦解。短短兩三年內,青島雅泰被江蘇五星收購,永樂被國美收購,成員企業不斷易主,中永通泰甚至很多成員企業都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換句話說,在資本面前,意志或理想都顯得那么不堪一擊。聯盟能避免昔日同行的悲劇嗎?一旦成員間目前相對平衡、各守一方的競爭格局被打破,還能否“和諧相處,共生共榮”?聯盟如何應對這些考驗?
同時,匯銀的成功上市是其當前能“登高一呼天下應”的資本。很多區域企業加入這一聯盟,除了聯采,對匯銀模式的羨慕和效仿心態也是重要原因。不過,現在看來頗為成功的匯銀模式,在時間和空間都發生改變的環境中能否復制還是個未知數。更何況,匯銀本身也面臨著管理、擴張和戰略調整等諸多挑戰。如其發展出現偏頗,聯盟就很可能面臨難以維繼的局面。
就如筆者此前所言:如果不能最終走向資本和平臺的聯合,這種“皮毛”的聯合就很難成大器。但是,如果能從分散聯合走向資本融合,那么,區域家電零售的第二個自愿連鎖組織的未來就不可估量。
此外,聯盟的定位是拓展三四線市場,希望避免與國美、蘇寧的正面競爭。但不得不提的是,想要避免競爭不由區域企業說了算。國美、蘇寧既不傻也不笨,三四線市場他們也丟不起。更重要的是,資本運作、并購杠桿、打持久戰、挾上游以令諸侯……相對較分散的聯盟而言,國美、蘇寧可打的牌太多。也許,聯盟更應考慮的,是想想如何在牌局對陣前,多抓幾張好牌。
(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陳岳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