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山田電機中國攻略的短板
日本權威財經雜志《鉆石周刊》6月1日刊登了該雜志編輯部作家,行業分析專家片田江康南先生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山田電機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表雖然已經確定,但是要實現首年度盈利的目標,則是一件充滿變數的事情。
他在文章中指出,掌控著日本市場約25%市場份額,位居家電連鎖業首位的山田電機,早在兩年前便基于保持持續增長的戰略考量,推出了挑戰中國市場,攻占大城市高檔消費群體的中國攻略及以中國為首發站,進一步攻占亞洲市場的海外擴張計劃。
他指出,目前山田電機正在為進軍中國東北部的主要城市—遼寧省會沈陽市,今年12月將開業的2.3萬平米的中國市場第一號店進行充分的準備。該店同時也將是該公司海外市場第一家店,日本家電連鎖業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第一家店,意義非同凡響。
他進一步透露,當初山田電機新店候選地--天津市的開店計劃實際上在沈陽之前。不過,據說取得市政府新店許可等相關手續的辦理過程不是非常順利,顯得比較棘手。因此,不得已將沈陽分店,作為該公司進軍中國市場的首發站。目前已經在當地開展工作人員招聘,分店籌備等具體事宜,穩步而順利的推進其中國市場首店計劃。
片田江康南分析稱,山田電機推出中國首發的海外市場擴張計劃的背景,包括:生育率低下,老齡化趨勢加快使得日本國內家電市場已經接近增長極限,該公司此前所確立的3萬億日元增長目標,只能通過“走出去”,通過海外市場擴張,擴大外需市場的途徑才能實現;另一方面,則是今后15-20年內中國大陸市場中間收入階層的持續增加,將使得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保持長期持續的高增長態勢,則是山田電機選擇將中國市場作為海外市場擴張第一站的根本原因。(此外,BEST電器也有意繼臺灣、香港市場之后,最近1-2年內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片田江先生進一步分析,中國政府在雷曼危機后,斷然實施了總額約4萬元的經濟刺激政策,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中國的GDP增長率再次返回到兩位數以上高位等,是的市場出現急速復蘇的景象。作為刺激政策的重要組成,讓農村也進入家電普及時代的補貼制度--家電下鄉,以及加快家電更新換代消費的補貼制度-以舊換新,兩大政策使得家電市場進入“全暢銷”的空前繁榮階段。
片田江先生稱,也許正是基于上述樂觀判斷,一宮忠南社長(山田電機創始人,現會長山田升先生外甥)才會發出:“以首年度盈利為目標”,“堅決開設新店”,“將其作為目標理所當然”等等“豪言壯語”。由此也不難理解,一宮忠南先生“今后3年以開設5家左右的分店作為目標”,山田電機為什么對在中國市場開設出更多的門店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的內在原因。
不過,片田江先生表示:“可是,絕對不是那么簡單。因為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分店都是許可制的。本地政府對分店的態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對急于通過短期內大量開設分先,奪取市場份額的外資零售企業而言,顯得非常困難。”
因此,片田江康南認為,對于山田電機而言,寄希望于多開店,快速開店,通過規模效應來稀釋物流、倉儲及采購成本的戰略考慮,顯然受制于太多的外部因素,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
此外,片田江康南認為,雖然同為家電量販店(家電連鎖賣場),但是中國和日本的模式完全不同。中國式的家電量販店按照每一個制造廠劃分賣場區域(品牌專區、柜),銷售人員(促銷員)大都由制造廠商派遣。因此,“場地出租業”堪稱中國家電連鎖業的別稱。另一方面,日本式家電量販店則是按照商品類別展示,銷售人員原則上是商家自己的員工。
對于一宮忠南先生所說:“之所以把日本式的家電量販店帶到中國,是因為對于(崇尚獨立、自主的)中國的顧客來說這是最好的一種方式。”片田江先生則認為:“不過,對于已經習慣于按制造商陳列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日本式(家電量販店)能否被其接受還是未知數?”
片田江康南進一步表示,實際上中國家電連鎖巨頭國美電器,也曾聘請過日本家電連鎖業的干部,在其店面改造時曾多次嘗試日本式的商品陳列方式,不過,大都不被消費者所接受,從而被迫放棄。
他援引某家電巨頭中國分公司長的話稱:“其實,銷售員的教育最花費時間和金錢。但是,商品是不是暢銷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銷售員教育。”
片田江康南透露,心無旁騖,積極進行中國開店準備的山田電機,其實一直都在日本國內鉆研中國員工培育的問題。目前其在日本國內的中國籍員工以及前年從BEST電器所聘請的具備港臺市場經驗的員工,將組成其攻占中國市場的“先遣隊”,并通過他們培育當地市場新招聘的員工。
盡管如此,片田江康南先生還是在文章最后表示:“在該公司面前,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在慢慢展開。不過,對于一邊要拖著幾個沉重的腳鐐,一邊要和本土同行作戰的山田電機來說,中國市場之行的確是一件充滿挑戰的旅程。”
(由于筆者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謹向原著者及讀者致歉。)
端木續尾:
中國市場的成長性不言而喻。這也是百思買、山田電機、BETS電器、梅地亞家電超市等海外家電流通巨頭或早,或遲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驅動性因素。不過在筆者看來,“洋連鎖”與“土連鎖”之爭,對市場、消費者、產業的正面推動作用,遠遠大于直面沖突,個別企業利益受損的不利影響。
正如某外資家電連鎖中國區高管所言:“競爭,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中式家電連鎖的成功已經無須論證,事實已經是最好的證明。但是,百思買、順電、山田電機所代表的“自選型”洋家電連鎖模式,也未必在中國大陸市場毫無機會。只要有市場,便會有細分的群體市場。土連鎖占領著大眾市場,并積極往上走;而洋連鎖則有可能攻占精英市場的同時,降下身價,迎合普羅大眾的消費需求。但在筆者看來,盡管兩者的對抗性不可回避,但絕非否定所以被否定關系。
百思買躋身家電以舊換新陣營,并取得不俗業績(上海市第6名),開展社區營銷,世博期間公交車身廣告推廣,走出上海,多開店等等一系列中國式營銷,該公司旗下五星電器則試水環保門店,低碳營銷,成立環保公益基地等等一系列百思買式的營銷。加之,深圳順電堅持了數十年的“商品化陳列”之路,如今走出深圳,進軍蘇州、北京兩大市場,開店攻略也開始顯得更加積極。至于說郭臺銘萬家小店計劃,BEST電器揚言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對于早已不“談狼色變”的本土家電連鎖巨頭而言,顯然不足為慮。
不過,從片田江康南的大作中,我們則看到,百思買、山田電機等并未沾到外資“超國民待遇”的光,相反仍處于“帶著好幾個腳鐐跳舞”的探路階段。而國內連鎖巨頭的“洋為中用”探索之路也充滿坎坷,反復。由此來看,這顯然是一場力量懸殊但各有所恃的戰爭,誰也無法輕言取勝。
(文/片田江康南 編譯:端木清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