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針對門”是國美若外資化的“榜樣”
家樂福無故“針對”國內日化企業,單獨抬高進場費用。其背后原因無非有二:一是經營中虧本所致,二是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回報。從家樂福2010上半年業績看,凈利潤為8200萬歐元,市場銷售增長的強勁度,遠遠大于法國本土市場,那么家樂福“針對”國內日化企業抬高進場費,就不是經營中虧本所致,而是后者,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回報采取的手段。眾所周知,零售賣場獲取更大的利潤回報無非有兩點:一是通過市場調控,獲取更大的產品進銷差價,這是合理合情的手段;二是通過強取豪奪,榨取上游廠商的資源,或者“針對”某些企業采取這種行為,這是不合理也不合情的手段。而家樂福通過抬高國產日化產品的進場費,以達到其利潤值的增加,固然就會引起國內眾多日化企業的反抗。
而家樂福為什么敢于違背行規行事,置國內日化企業反抗的聲音而不顧?答案就是現今超市零售大賣場的格局所致。因為中國超市零售大賣場,已經被外資品牌牢牢把控,現今市場排名第一的是美國沃爾瑪,外加上其并購的好又多;第二名的是法國家樂福;并且此兩大品牌牢牢占據著超市零售大賣場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剩下咱們中國的華潤萬家、樂購等超市零售賣場,在全國市場相比較沃爾瑪與家樂福,都表現平平,而這種外資一股獨大的市場現象,就造成了家樂福敢于“針對”國內日化企業,單獨抬高進場費的惡劣商業行為。
今天的家樂福“進場門”,明天的國美若外資化,兩者如聯系起來,家樂福“針對門”就有可能成為國美若外資化的“榜樣”。國美如真成為外資化,如果外國資本真成為國美的控股股東,就一定會出現類似家樂福“針對門”的事件。因為國外企業或者國外財務投資公司,都是以利潤為目標值,所以對于他們的投資或者在國內創辦實業,都脫離不了作為“奶牛”的經營策略。而且外資品牌與資本,對于所在國家的未來發展,都會漠不關心,這種情況有一案例特別能表明。汶川大地震發生時,當國內企業紛紛慷慨解禳,貢獻自己作為中國企業一份子的時候,請看看超市零售巨頭家樂福捐助了多少,家樂福僅僅為200萬元,相當于中國眾多千萬中小型企業的愛心作為,而這區區200萬相信都有可能是沒辦法而為之。
其次,筆者曾經在“國美商戰警惕美國資本黑手”一文也指出,零售業是一個國家的“消費通路”,是執行拉動內需的有效途徑;還有零售業也是“類金融”行業,每天大量的現金流屯積在手上,一旦話語權掌握在美資手上,其讓中國金融的“禁區”必破;三是零售終端門店覆蓋到中國各大城市,甚至沿海地區的鄉鎮,這些終端門店既是銷售平臺,更是中國經濟指數的“信息平臺”,所以其也關系到中國經濟與產業的安全。
綜上所述,國美若被外國資本控制,家樂福“針對門”就一定會在國美的上演,而這也是眾多國人不愿看到的一幕。最后,引用一位網友(未知其名)發給筆者信息結束此文:“昨天看新聞,知悉黃光裕夫人杜娟當庭獲釋,真是大快人心,吾等真是難以入眠,今短信賀之。此舉彰顯我刑法之公正,謝我黨和政府,知民心民意,知貝恩之黑手,也由衷感謝洪先生撰寫的‘國美商戰警惕美國資本黑手’一文;昨日又怒聞家樂福,單獨“針對”國內日化廠家提高進場費,聯想到國美,如果今日黃光裕不爭取,明日國美成外資化,也會出現類似家樂福‘針對門’,以此打壓國內家電企業的情況。為此,懇請黃光裕先生繼續努力、低調行事,為國美發展爭取與奮斗。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敬上”。
(作者:洪仕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