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商城,會把自己玩丟了嗎?
近年將網上商城做得風聲水起的京東,為什么“淪落”到與人談并購的地步呢?我認為很簡單,羅鍋上山,前(錢)短。
融資趕不上擴張的速度
據公開資料顯示,京東此前共進行過三輪融資:2007年4月,京東商城獲今日資本1000萬美元投資;2008年12月獲今日資本、雄牛資本及亞洲著名投資銀行家梁伯韜的私人公司投資,總投資金額2100萬美元;2010年1月27日,京東商城獲得老虎基金C1輪投資,首期7500萬美元到賬。2010年12月3日,京東商城C1融資中的第二期金額為7500萬美元的資金到賬。據業內人士猜測,在C1輪融資中,老虎基金最高可能占到30-40%的股份,而京東管理層依然掌握著公司的相對控股權。
直至今天,物流仍然是劉強東的痛,痛的根本是融資趕不上擴張的速度。
早在2007年6月,當京東商城的日交易量達到3000筆時,劉強東就意識到第三方物流將會限制京東的發展——普通規模的物流企業很難滿足京東的訂單量;如果改用UPS等一線物流企業,收費標準偏高將導致失去用戶;另外,京東主營的3C(家電、電腦、通訊)產品單筆訂單價格較高,第三方物流配送途中的破損率、丟失率難以把握。
2007年8月,京東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建立自己的配送隊伍。2009年初,京東第二輪融資的2100萬美元中有70%用于成立控股物流子公司,購買新的倉儲設備,配備手持RF掃描器,建設自有的配送隊伍。
目前,京東在北京通州已建成華北物流中心的3個倉庫,總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每天有超過600家供貨商向這座倉庫送貨。京東還在北京市的主要商業區設置了8個自提中心和10多個配送中心。此外,京東還計劃投入7億元,用于在上海嘉定建設占地15萬平方米,相當于8個“鳥巢”大的“亞洲一號”倉庫。在配送環節,京東先后提出了“211限時達”和“售后100分”服務。
保守估計,京東僅僅在倉儲環節,就投入了超過10億元人民幣。再加上京東近5000名員工的人力成本,20多億元的投資也就是恰好能夠維持京東的正常運轉。
按照京東商城的增長速度,明年京東商城的銷售額可以達到300億~350億,但是因為物流能力不給力,劉強東將明年的銷售目標定為260億。
就兩個字:缺錢。
京東要想引入新的資本,必須出讓更多的公司股權,但在此前的三輪融資中,VC已經占據了40-50%的股份,如果此前參與投資的部分VC原意選擇退出套現還好,否則,京東管理層必須出讓手上的股權,而這將進一步稀釋其對公司的控制權。而且,如果京東不能滿足沃爾瑪最終控股的訴求,后者很可能放棄對京東的投資,因為簡單的跟投對沃爾瑪而言并無太大吸引力。
沃爾瑪此番投資京東商城的條件和最終意圖是想以占據絕對控股權的方式并購京東,而非簡單的戰略注資。而京東的想法與此正好相反。據稱,京東方面在雙方尚未簽署任何協議的情況下就提前對外透露融資消息之舉,已招致沃爾瑪方面強力不滿。在資本方的壓力下,劉強東又不得不在12月27號通過微博澄清“目前有關京東融資的報道都是傳言”。由此看得出,劉強東的京東實在需要錢來滿足急速地擴張。
在自身造血功能付諸闕如的情況下,京東商城“融資——擴張——再融資”的發展模式將給其未來發展帶來極高風險:因為高速擴張的同時伴隨著巨額虧損,上輪的融資已經基本虧掉,因此,京東必須進行第三輪更大額度的融資;而繼續融資的話,管理團隊的控制權和話語權勢必被削弱,進而逐漸受制于資本。對于京東商城來說,過渡依賴于資本的負效應已經逐漸顯現。
有人評論說,京東經營沒問題,那不叫虧損,是在繼續投入,不能用經營小吃店小賣部的思維來看待京東的發展模式。真的是這樣嗎?
京東被規模和速度綁架
京東不是依賴核心技術為生的企業,互聯網用戶的忠誠度又很低,因此必須把規模和發展速度放在第一位。所以,目前京東做的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不容樂觀的是,吆喝確實賺了一些,但是發現自己已被規模和速度綁架。
在前后三年內已連續進行三輪融資的情形下,京東為何還急于要冒著股權進一步稀釋的代價,引進更多的投資?消息人士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京東前面三輪的1.81億美元融資已經大多數燒光。“京東的平均毛利率大約在5%左右,虧損額可占到銷售額的10%,以京東今年銷售額100億元推算,光是在今年,京東的虧損額就可達10億元,而按照京東去年銷售額40億元計算,去年的虧損額度也不會低于4億元。兩年的虧損額超過2億美元。”
實際上,京東與VC的矛盾在其C1輪融資中已經露出端倪。據荷蘭霸菱的投行界分析人士透露,京東在與老虎基金的C1輪融資中,其實有不少對賭協議。“第一期確實是7500萬美金,但不是一次性給,里面包括很多業績以及市場份額,包括要在明年實現規模盈利,甚至牽扯政府關系和支持的一些條款,一旦達不到要求不僅后續的資金會打折,VC占有的股份也要增加。據說C1輪融資如果完全按照條款進行,老虎基金要占30-40%的股份。”京東管理層在股權上將被稀釋更大的比例。
此外也有消息稱,京東目前已經在占用供應商的貨款維持運營,資金已經出現壓力。
在剛結束的京東12周年店慶活動中,僅6月18日當天,京東商城就在13個小時內接到15萬個訂單,銷售了30萬件商品,創造了超過1億元的日銷售額。在這樣大的銷售額和增長速度下,京東卻是個不賺錢的企業。知情人士透露,“京東的真正毛利率僅有4%,最高不會超過7%。”
因此,京東出現了月銷售額1億元,4年融資1.8億美元還是錢緊的奇怪現象。這種現象讓伙伴敬畏而疏離,讓對手恐懼而憤怒。
說到底,京東已經被它的極速發展所壓迫出來的畸形的規模和速度要求所綁架,不能自己。京東的經營方式既野蠻又不守規矩,“不僅破壞了行業規則的底線,同時也是一種‘自殘’。”
京東以不賺錢的低價搶占市場→搶到市場后,巨大的業務量要求京東在軟硬件上投入→投入沒錢,靠展現出來的市場規模吸引外部資金……有了資金再去吐血搶市場,如此反復。
這就是京東的套路,也是京東的風險點。一旦合作者和風投發現京東原來是個無底洞,已經被規模和速度綁架,同時自己又被京東綁架……后果不堪設想。
零售企業每天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持正常的運轉,一旦投資人停止向京東“輸血”,京東很可能就因資金鏈斷裂而死,這意味著已經投入的資金也打了水漂。投資人為了尋找安全的退出機制,上市似乎是惟一的出路,他們要拉更多的人給京東買單,自己金蟬脫殼。顯然,這已然成為京東的目的之一。
這是在懸崖邊跳舞,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是誰能保證京東一定不會失手呢?沒準用不了多久,在萬般無奈之下,把自己賣了,玩丟了自己。但是最終把企業玩丟了,是誰也不希望的。
(福來顧問、婁向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