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危機是執行力問題 停業前貨物被搶購
世界零售業老大,卻在重慶因賣假冒綠色豬肉、標低賣高進行價格欺詐、銷售過期食品等問題,被整體停業整頓,并罰款269萬元。沃爾瑪“停業門”危機,一時間在整個行業掀起軒然大波。
基層執行力不強
對于沃爾瑪事件,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在接受重慶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沃爾瑪危機”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
“這么多年的世界老大,沃爾瑪的制度本身,應該是比較科學的,關鍵在于基層人員的執行力。”
裴亮說,5年時間,沃爾瑪被罰21次。包括價簽事件、假冒綠色豬肉事件、銷售過期板鴨事件等。這些錯誤,對于一個世界零售業連鎖巨頭來說,是非常低級的。
“財富對于沃爾瑪創始人沃爾頓來說,與普通人對財富的需求還是不一樣的。”裴亮說,沃爾瑪的這些低級錯誤,關鍵還是基層執行人員的問題。
員工跳槽影響企業
裴亮分析,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不少零售服務業員工收入并不高,導致人員流失率非常大,往往是剛對員工進行了食品安全的培訓,員工就跳槽了,這從一方面來說,影響了賣場的執行力。由于生活成本上漲,有員工為了謀私利,甚至就采取一些違法手段來經營。
再加上在競爭激烈的超市行業,價格戰一直在打,價格每天都有變動,幾萬個價簽,機器系統操作還可以,但賣場內卻需要人工逐一更換,可能會出現死角。
他說,目前,國內也有做得好的連鎖零售企業,他們將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大眾,盡量杜絕大企業犯低級錯誤的可能。
去年1月以來,重慶沃爾瑪超市13家分店(含其收購的2家好又多分店)以低價普通冷鮮肉假冒高價“綠色食品”認證的豬肉63547公斤,牟取非法利益73萬元。據重慶市工商局統計,沃爾瑪在重慶的相關門店屢次違法,2006年以來因銷售過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虛假宣傳等問題,先后21次受到工商部門處罰,僅今年1月-8月就達8次。
今年3月,沃爾瑪九龍廣場店銷售過期板鴨的事件曝光后,重慶市工商局對其實施了行政處罰,并行政約談了沃爾瑪高層管理人員。根據工商部門調查,沃爾瑪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執行較差,不認真查驗、進了貨根本不做記錄、記錄項目不完整不符合要求、偽造記錄、用自己編碼記錄不符合規定等現象比比皆是。
“沃爾瑪內部有規范嚴格的管理制度,還聘請了第三方公司監督檢查,在如此嚴密的體系下,仍然出現嚴重的情況,不得不承認我們在管理上確實出了問題。我們沒有抓好細節管理,愧對消費者,愧對政府管理部門!”沃爾瑪重慶區域總經理楊國偉表示。
重慶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監管處處長左勇認為,沃爾瑪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以企業利益至上,而不是以消費者利益至上的思維。按照有關規定,食品到期3天前就應下架,但沃爾瑪在板鴨到期后多日都未處理,甚至加工后再次使用。“按照企業管理者的說法,這是超市員工的個人行為,我對此并不認同。如此重大的一起事件,絕非一個員工能夠所為。如果強加于該員工身上,對其也不公平。”
“有著完善管理制度的國際知名企業集團,卻還出現嚴重問題,這就要從主觀上查找原因。”重慶市工商局副局長陳速說,“凡事關食品安全的,再小一件事,都是大事!如果企業管理到位,就無空子可鉆,既然有空子被鉆了,就說明企業的管理還不到位。”
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劉明生表示,沃爾瑪受罰暫停業,說明其在管理體制方面存在漏洞。一些國際知名的企業品牌,到了中國就變了味,這是不應該的。身為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應當正視消費者的呼聲,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罰款與巨額利潤相比,是九牛一毛
沃爾瑪作為一家知名企業屢次被曝光、失信的背后,是違法成本過低,雖遭百萬罰款,但與其每年的巨額利潤相比,仍是九牛一毛。唐川表示,關于處罰的一些法律條款大都已經發布很多年了,對這種國際巨型企業處罰,形成不了大的震懾作用,法律存在滯后問題。
重慶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監管處處長左勇說:“進貨查驗制度是企業把好食品安全關的最關鍵環節,是政府部門監管流通市場的最主要制度。”執法人員調查通江銀耳案件時,沃爾瑪連基本的“商標注冊證”都未能提供。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零售商必須履行進貨查驗制度。“如果沃爾瑪當初進貨時,真的查驗了相關手續,就不會出現冒牌商品了。它的進貨記錄普遍缺失生產日期、生產批次、保質期,所有門店都沒有這三項記錄。”
“為什么屢次受罰的沃爾瑪卻不愿改變自己,可能是因為改變會造成公司運營成本增加。”左勇表示,沃爾瑪這種國際性公司,事實上對中國法律和政策不是很在意。“商品流通環節的監管主要靠查驗進貨臺賬。我們經常到沃爾瑪公司去檢查,要求其建立進銷貨臺賬,但對方往往回答說"不可以"。食品安全法實施兩年多,沃爾瑪的進貨查驗記錄至今沒有完整建立起來,雖然它的購銷存電腦系統中可以體現一部分記錄,但總體項目遠遠不符合法律的項目要求。”
超大體量,形成壟斷綁架了消費者
停業整頓前夜,熟食品被搶購一空
沃爾瑪南坪店昨起停業整改,市民希望沃爾瑪吸取教訓,不要再讓消費者失望
網民張海英認為,我國目前的商業零售市場土壤,很適合沃爾瑪野蠻發展。沃爾瑪依靠資金優勢、采購優勢、優惠政策等支撐,在很多區域市場都形成了壟斷局面,一方面壓榨供貨商,收取高額進場費、通道費、節假日促銷費等費用;另一方面玩“標簽游戲”、銷售假冒商品,可以說,既不怕供貨商拒絕供貨,又不怕消費者“用腳投票”。遺憾的是,至今沒有對這些國際名店進行壟斷調查。
在商業領域,早有沃爾瑪“五公里死亡圈”之說,也就是在存在一家沃爾瑪超市的方圓五公里范圍內是不會存在其他超市的,消費者別無選擇。重慶市工商局羅德勇處長介紹說,國外一般把大超市規劃在郊區,就是為了避免商業壟斷的形成。假冒“綠色豬肉”曝光后,記者采訪沃爾瑪冉家壩店時,問一名消費者“今后還會不會來這里”,他回答說“沒辦法,只能在這里買”。超大體量的沃爾瑪等超市在客觀上形成壟斷,綁架了消費者。羅德勇建議,今后我們國家引入商業巨頭時,在商業布點應該進行深思和預警。
國家工商總局市場規范管理司原司長張經認為,沃爾瑪、家樂福等跨國公司規避中國法律和政策,違背商業流通規則,違反這些公司在其他國家布局與建設的慣例而進入中國,不是一個僅限于局部調整和微觀控制的問題。實際上,它們在中國市場無序地進行大規模零售商業網點圈地式的布局與建設,嚴重沖擊了我國流通市場經濟秩序。
昨天早上7點10分,位于南坪金陽騎龍山莊旁的沃爾瑪南坪店,跟其他12家一樣,門口貼著“停業整改”的公告,并且已經在10日晚上的8點,停止營業。這家店于2006年11月開業,是沃爾瑪在全市的第二家門店。在停業整改公告前,時而有市民駐足,并且和周圍的人議論著沃爾瑪超市停業整頓的事。
停業前夜貨物被搶購一空
這時,走來一位老人,坐在了沃爾瑪超市門口的長凳上。“昨天晚上這里人好多哦,好像什么東西都不要錢一樣,全都在搶購。”老人說,她聽說沃爾瑪超市將要停業整頓的消息之后,就和兒媳婦趕到這里想要買點菜回家,沒想到超市里已經是人山人海。“很多東西都在打折促銷,很便宜,原來賣九塊五的雞蛋只賣六塊五了。”老人告訴記者,當晚7點半,超市里的蔬菜、鮮肉、雞蛋、牛奶和不少的熟食品,都被搶購一空,她和兒媳婦兩人只能空手而歸。
每天都來這里買菜
老人名叫倪士蘭,今年70歲,跟兒子一家人就住在沃爾瑪超市附近。每天早上送完孫女上學之后,她都會到這里來買菜,不知不覺,已經這樣過了五年,每天逛一次沃爾瑪,也成了倪奶奶的一個習慣。“今天超市門口的人,少多了。”倪奶奶說,平時到了這個時候,超市門口都會排上二三十人,而且大多都是住在附近的老人,等著超市7點半開門。
“不知道這家店今天還開不開門,我還想買點菜。”顯然,倪奶奶還沒有注意到超市門口張貼的停業整改公告。當記者告訴她,沃爾瑪超市已經停業,要整頓15天的消息之后,老人才確信這家店不會再開門了。
沃爾瑪超市的突然關門,讓倪奶奶感到有些不習慣。她說,平時家里吃的用的,幾乎都在這家超市里買。一下子說停業就停業,讓她短時間內還無法習慣。
希望不要再讓消費者失望
離沃爾瑪超市南坪店最近的一家可以買到菜的超市,是南坪上海城的家樂福超市,步行大概10分鐘。到南坪步行街旁的南坪農貿市場,大概要再走10分鐘。不過倪奶奶最后卻決定去五小區的新世紀超市買菜。
沃爾瑪的停業整頓,給倪奶奶的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不過,對于工商部門對沃爾瑪超市作出停業整頓的處罰,倪奶奶還是很支持。“在這種大超市里購物,本來就是想買個放心,出了這樣的事,該罰。”
倪奶奶說,希望沃爾瑪能夠吸取這次的教訓,認真地停業整改,以后不要再讓消費者失望。只要整改好了,倪奶奶說她還會繼續在沃爾瑪購物,因為近點還是方便得多。
承認錯誤都很快,但就是不改正
重慶市工商局執法一處處長唐川多次與沃爾瑪打交道。他告訴記者:“每次我們到沃爾瑪交流溝通,對方都說"美國總部就是這樣要求的,改起來很麻煩"。我們的監管,就像拳頭打到了棉花上一樣無力。事實上,每次出了問題,沃爾瑪承認錯誤都很快,但就是不見改正。而且往往出現問題后,它們給執法部門的解釋都是員工的問題,或說是因為公司發展太快,員工培訓沒有跟上。”
本組稿件據新華社
(重慶晨報 記者者徐菊 袁婧 通訊員 劉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