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們”應引以為戒
或許連沃爾瑪自己也不會想到,自己7年前在墨西哥的行賄案,會以《紐約時報》重磅報道的方式呈現給全世界。
“當面對越來越多的在墨西哥行賄證據時,沃爾瑪的高層們關心的不是杜絕這種行賄,而是盡力掩蓋事實控制負面影響。”這是《紐約時報》的原文報道,這就是沃爾瑪的態度。
據筆者了解,墨西哥的商業環境算是相對寬松的,為了快速擴大市場份額,沃爾瑪盡可能采取“公關”的手法來拓展門店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但從4月21日《紐約時報》的報道發出來的那一刻起,我們還是不由得為這家全球500強老大的商業道德底線、顏面而捏了一把汗。
無論7年前沃爾瑪曾在墨西哥做過什么,都不是我們所關心的。我們關注的是中國的沃爾瑪,在中國的“沃爾瑪們”,在政府給出的這樣一個政策利好的大環境里,我們是否一直做到了“守身如玉”?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沃爾瑪們”應該是守法的。但筆者還是要提醒一句,“沃爾瑪墨西哥行賄事件”值得在華的每一家外資企業引以為戒。
因為,我們的政策環境。
國家給外資的優惠政策絕不意味著外資企業可以從法律上高人一等,可以在市場環境下不遵循公平、公正的法則。筆者也相信,我國對于商業賄賂罪名的處理要比遠在北美的墨西哥嚴厲得多。
也因為,我們的行業現狀。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內外資企業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在很多情況下,在與外資企業的對抗中,內資企業還是弱勢群體。在這樣的行業現狀里,外資企業本來就容易被許多地方政府視為“香餑餑”,于情于理,外資企業都不該以行賄的方式以求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可以說,從政策環境到產業環境,十幾年來外資企業在華一直都處于快速成長的溫床里。作為外資企業來講,理應做到潔身自好,而不是利用市場的空隙、政策的利好去挑戰企業經營的道德底線。
對于沃爾瑪在墨西哥的行賄事件始末,本刊特別在本期4版對《紐約時報》刊發的“沃爾瑪行賄”報道進行了編譯,在還原事實真相的同時,也希望在華的每一家外資企業能真正做到公平競爭、合法經營。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劉朝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