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一副總稱上海門店電器展示面積將減半
“蘇寧電器”更名為“蘇寧云商”已經過去整整一周。
2月21日,蘇寧在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除了現場記者助陣,蘇寧還同時邀請全國上百家媒體坐陣當地收看現場轉播。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如此闡述“云商模式”:“云商概括起來就是‘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這種模式是以云技術為核心,整合蘇寧前臺后臺、融合蘇寧線上線下,服務全產業、服務全客群。”
這一次,蘇寧是徹底決心為自己與“電器”二十年的緊密關系畫上句號,但是,新形象在消費者心中的建立還需時日。除了發布會所公布戰略層面的組織架構、運行流程外,云商模式對蘇寧而言將發生怎樣的變革?線上線下的業務究竟如何融合?這些問題讓評論界猜測得厲害,經銷商等待得著急。
發布會第二日,記者來到蘇寧上海曹楊店,一探究竟。這家店在發布會當日被介紹為云商模式部分業務的試點門店。
“曹楊店有蘇寧易購的自提點,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若有需要可以到這里直接提貨,另外店內放置了多臺電腦,消費者在實體店體驗完產品性能,可以登錄蘇寧易購比較價格,然后下單”,發布會上蘇寧副總裁、上海地區管理中心總經理范志軍稱:“這種模式2013年將覆蓋上海全部門店。”
價格:線上線下同價仍差一小步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首先來到3樓一家空調品牌店,得知記者想買一臺1匹空調,店員介紹了一款售價為2279元的空調,“這是今天搞團購的價格,僅此一天。”當記者問及蘇寧易購的價格如何,該店員說:“網上價格差不多。”
接著,該店員又向記者介紹了一款明碼售價為2799元的空調,“價格可以幫你做到2699元,這款易購價格也差不多。”
在記者的要求下,店員叫來樓層經理至一臺電腦前查詢易購網上價格,像這樣查詢價格的電腦每層至少有一臺。
登錄蘇寧易購,輸入兩臺空調的型號,查詢到線下2279元的空調線上售價2499元;線下2799元的空調線上售價2499元。
店員立即改口說:“2799元那款我也2499元賣給你,再送你一個禮品。”
這時,樓層經理和店員都開始拉攏顧客:“三分產品,七分安裝。需要安裝的產品,最好到門店購買,因為我們可以讓安裝人員隨時上門,顧客一般都在實體店購買大家電的。”
記者又來到2樓小家電區域,看中一款109元的電燉鍋,當向店員詢問是否可查詢蘇寧易購價格,其表示不知情無法查詢,于是記者自己掏出手機查得網上售價99元。
記者找到蘇寧曹陽店店長顧瓊,她向記者解釋道,目前正在對店員進行培訓,“不存在店員刻意讓消費者留在實體店消費的情況”,但目前也沒有激勵店員引導消費者上網購物的措施。
范志軍表示,目前因為蘇寧易購還在培育階段,在一定時期,價格會有一定扶持。未來線上線下價格將趨同,消費者選擇購物的方式也將趨于成熟。
配送:線下自提點仍須完善
記者隨后來到介紹中所說的曹楊店所試點的蘇寧易購自提點。記者看到,這個自提點位于蘇寧門店的一旁,有獨立門面,上方掛著“蘇寧易購”LOGO,但還沒有更換為新啟用的LOGO。
進入以后,看到這里為一個倉庫,約有200平方米,以前為面包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是蘇寧易購的一個配送點,配送區域為靜安、普陀、長寧,配送量是上海體量最大的幾個配送點之一,但這里其實不算是嚴格意義的自提點,“如果你在蘇寧易購上選擇‘自提’,你會去中山北路店倉庫提貨;只有在易購上選擇‘配送’,但突然有急需,那么當貨物分揀到我們這里,你可以過來提。”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自提點,還是配送點,在上海都不只曹楊店一家。那么所謂“試點”究竟是指什么?顧瓊說,這里目前最大的特點主要還是這是蘇寧易購的展示平臺,有獨立門面有LOGO,接下來或將設置專門的展示柜臺和電腦終端吸引消費者來此下單。
融合:全品類銷售加速推進
蘇寧云商模式所推行的線上線下融合概念具體會對門店產生哪些變化?顧瓊說:“如果消費者在店內購買了一款產品,產生的積分線上線下通用。另外在蘇寧易購上購買的產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都可以到實體店來進行維修,這在上海部分門店已經嘗試半年。”
范志軍表示,上海蘇寧將在2013年完成所有門店的升級改造,不僅賣電器,還將像蘇寧樂購仕、超級店一樣,增設生活日用品、母嬰類、化妝品等品類。另外在實體店,增設蘇寧易購銷售點,銷售服裝和箱包等產品,以達到“全品類銷售”模式。
范志軍稱,原先主營的電器展示面積會相應減少到整個店面的一半,但電器品類不會減少,“陳列方式會更加優化”。此外,開店速度也不再是增加銷售額的一種方式,如今更強調質量,據介紹,2012年蘇寧在上海新開店都為旗艦店,2013年也將新開5到8家旗艦店,而不是過去每年20家。
【新聞背景】
解讀“云商”
蘇寧云商戰略將電子商務業務的地位調整到與線下連鎖平等的位置,蘇寧副總裁孟祥勝在發布會上特別介紹,除了涵蓋實體商品、生活服務、云服務和金融服務四大類業務,電子商務經營總部將管理“物流事業部”。
在總部經營層面,打造線上電子商務、線下連鎖平臺和商品經營3大經營總部,涵蓋了實體產品、內容產品、服務產品3大類28個事業部,形成“平臺共享+垂直協同”的經營組合。
(IT時報 楊鑫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