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云商,你懂嗎?
曾經很欣賞蘇寧的轉型決心,并且關注蘇寧易購的發展。
但最近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兩會上)的系列觀點,讓我對蘇寧易購的前途打了個折扣。張近東言論招來了網民集體抵制。按理說,互聯網越有爭議關注度就越高,但看蘇寧易購的流量走勢,不算二月份過年(所有電商都是最低),最近一周已經下滑到六個月來最低位置,這已經超出了常規爭議的范疇。
一、用戶參與度低,蘇寧易購低流量、低黏度
雖然多個統計報告指出,在中國B2C電商市場,蘇寧易購市場份額位居第三,但查詢Alexa數據,其流量與活躍度在6大電商都是墊底,且差距明顯,僅為天貓4%。
這里要指出的是,Alexa數據與單個網站的實際情況有出入,但對多個網站拉通對比,還是比較可靠的。
在Alexa.chinaz.com查詢,3月6日—3月13日一周平均值(從高到低):
天貓商城:日均IP訪問量10146000,日均PV瀏覽量96589920,獨立IP活躍度PV/IP值9.52
京東商城:日均IP訪問量5544000,日均PV瀏覽量64864800,獨立IP活躍度PV/IP值11.7
亞馬遜中國:日均IP訪問量2928000,日均PV瀏覽量35428800,獨立IP活躍度PV/IP值12.1
當當網:日均IP訪問量1518000,日均PV瀏覽量9897360,獨立IP活躍度PV/IP值6.52
易迅網:日均IP訪問量1314000,日均PV瀏覽量9198000,獨立IP活躍度PV/IP值7
蘇寧易購:日均IP訪問量690000,日均PV瀏覽量3829500,獨立IP活躍度PV/IP值5.55
按以上數據,蘇寧易購PV流量在6大電商中墊底,僅為天貓的4%,京東商城的6%,不及倒數第二易迅網的一半。其獨立IP活躍度也是最低,反映出用戶黏度最小。
要說用戶黏度,用戶評價數是一個參考指標。蘇寧易購、京東商城、易迅網同質化較為嚴重,連頁面風格都很相似,以TP-LINK TL-WR740N 150M無線路由器為例,用戶評價數蘇寧易購僅有3395個,而京東商城293981個,易迅網52218個,差距觸目驚心!
蘇寧易購商品用戶評價少,除了流量低的原因,更有評價積分規則的弊病。(蘇寧易購流量占到易迅網的42%,同類商品評價數卻只有易迅網的6.5%)
用戶評價是可以獲得積分換取好處的,但蘇寧易購在這方面很不上心,似乎不愿意用戶說話。在積分說明中,“一律由工作人員審核后發放積分”放在前面顯眼位置,接下來就是11種情況不予積分返還(京東5種,易迅6種),最后還威脅屢犯者禁止評價權利。
其評價所得積分沒有實質用途(“100積分可以兌換1元電子券,兌換電子券的有效期為兌換之日起1個月”,這句話放在積分說明的最后,很難被看到,而且1個月內,很少網民主動兌換電子券),每個商品前10名優秀評價用戶可獲雙倍積分,但卻規定為隨機抽取,隨機抽取那還能叫優秀嗎,無語。
再來看京東商城的積分說明,第一句就是“積分是凸顯會員身份的一種象征,積分越多所體現其會員身份越尊貴,其所享受到的優惠越多。”10個積分就是1元錢,兌換電子券期限是1年。每個商品的前5位評價用戶可獲得2倍積分。回復最多的熱評,系統自動推到首頁,并額外贈送50個積分,特別優秀的贈送積分高達200個。數量與質量都照顧到了。
易迅網在刺激評價積分上更狠,也是10個積分1塊錢,而且不用兌換電子券,直接可在易迅上購買任何商品。
天貓淘寶的用戶參與評價度就更不用說了。
以上只是一個細節,但卻反映出蘇寧易購根深蒂固的傳統準入式思維(都不要吵,我來把關),而不是互聯網的開放性思維,缺乏對參與分享的鼓勵。
二、蘇寧轉型電商,要去渠道思維
如果蘇寧財報公布的2012年蘇寧易購銷售額183億真實可靠,而蘇寧易購的流量和用戶黏度又是如此之低,那么只有一個解釋,就是消費者主要在蘇寧易購購買大家電,客單價把銷售額推高了。
這是符合邏輯的,在蘇寧易購之前,消費者很少網購大家電,一是缺貨,二是缺值得信任的賣家。蘇寧挾線下品牌之威,又獲高層強力支持,不惜與線下左右互搏,那么消費者網購大家電的首選自然就是蘇寧易購。
這可謂是一俊遮百丑,但掩蓋了蘇寧轉型電商的嚴重問題,讓蘇寧低估了網站流量與用戶黏度重要性,對其百貨戰略非常不利!
筆者認為這緣于一個蘇寧隱藏得很深的認識誤區。觀察張近東的公開言論,他或許認為:互聯網就是零售業的另一個銷售渠道,電商的主導者是線下零售商,而不是線上服務商。
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網絡不就是一種渠道嗎,線下零售商控制了供應鏈,只要下定決心將低價、品類、質量、物流與售后服務的優勢移到線上,打垮線上電商指日可待。
從做渠道的思維出發,這是正確的,十多年前,蘇寧面向連鎖店的轉型就是如此,也取得了公認的成功。
但問題是,連鎖開店是渠道拓展,上網做電商卻遠遠超出了渠道的范圍。做電商,不僅僅是做渠道,更是做社會。
這跟線下開店也有同理之處,你首先要找一個好地段,才能招來好人氣,這就是社會環境決定了渠道優劣。在線上,好地段依賴于你對網站的推廣,以及網站本身對用戶的黏度。這即是說,在線下,好地段是選的,在線上,好地段需要去做出來。
蘇寧易購目前的情況就好比是,在一個偏僻的地方開了一家裝修得很爛的店,但店里面賣的東西很不錯,也是其他店所缺的,有需求的消費者就會不辭辛勞地跑去買了就走。
不是說蘇寧要放棄線下做渠道的種種優良品質,而是不要把互聯網只看成一個渠道,對開店至關重要的環境因素視而不見,互聯網不僅是一個渠道,更是一個社會形態。要變需求式購物為游樂式購物。
三、蘇寧要做好電商,亟需互聯網化
那么,如何在線上做社會,把好地段做出來呢?光是通過傳統媒體打廣告增加曝光度肯定是不夠的,打價格戰罵口水戰貌似一個辦法,但也非長久之計,觀察蘇寧易購的流量走勢,815電商大戰、雙十一、雙十二都會出現一個高峰,但馬上就會跌落到之前的水平,并沒有在整體上提升流量。
因為好地段不是產品,買了就走的,黏度的重要性遠遠高于曝光度,線下也是如此,人們喜歡聚在一個地方,因為那環境舒適,能滿足大量的購物游玩需求不想走。
要增加線上好地段的美譽度,無非就是兩點:外在氣質迎合網民脾性,內在架構迎合網民需求。虛實結合。
這就是為什么阿里巴巴要養這么大的一個公關團隊的客觀原因,阿里公關的作用遠不止打口水戰這么簡單,它更要負責把阿里的價值觀傳播出去,而阿里價值觀與互聯網基本精神高度吻合,經常到網上逛的就認同這個,不然他會受不了離開。
所以馬云會說,電商不是一種生意模式,而是生活方式的變革。
這又回到開頭的話題,為什么說蘇寧總裁張近東的觀點,讓我對蘇寧易購的前途心生疑慮,就是因為他的話暴露出他對互聯網規則的不認可,他要用線下的規則改變互聯網,所以招到網民的集體抵制。
這可能嗎?互聯網的規則并不是哪一個人或哪一群人決定的,而是其底層技術架構決定的,注定是開放、平等、分享、交流的原則,否則你就玩不轉互聯網。
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對中國傳統層級社會更具顛覆性的原因。在美國,互聯網只是網下的延伸,所以其十大電商有九大都是傳統零售商。
中國目前只有蘇寧一家在互聯網指標墊底的情況下,銷售額進入前三強,從一個角度來看,傳統零售商還有很大的線上發展空間,但另一個更可能的情況是,中國傳統零售商要適應互聯網遠比美國同行艱難。
中國傳統零售商亟需互聯網化,這不只是蘇寧一家的問題。
(作者 張三杉 來自虎嗅 http://www.huxiu.com/article/11412/1.html)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