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頻頻更迭業績增長乏力 沃爾瑪在華怎么了?
近年來,全球零售大王沃爾瑪在華深陷輿論風波,包括部分門店關閉,采購系統大調整,管理層頻頻更迭等,而更讓沃爾瑪“煩惱”的是業績增長乏力。
高管頻頻更迭
“沃爾瑪中國區頻頻出現的各種變動與其前期過快的擴張而忽略了管理的相應跟進相關。”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告訴本報記者,管理層變動,相關“元老”離職意味著沃爾瑪將會自上而下重新加強管理,并制定更為穩健、合時宜的在華戰略。
自2012年初高福瀾成為沃爾瑪中國區新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后,沃爾瑪中國便開始了新一輪的人事調整。上任一個月內,山姆會員商店采購部副總裁譚丁和沃爾瑪中國區首席采購官周靖相繼離職,擔任沃爾瑪中國首席市場官的石展銀(Steve Smith)則被調任到英國做沃爾瑪收購品牌ASDA的市場官。
盡管沃爾瑪官方表示,這些都是正常人事變動,但業界認為此次人事變動與高福瀾“去陳耀昌化”、重組核心管理團隊有關。因為與陳耀昌相比,高福瀾此前主要經歷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假如說陳耀昌是本土化代表,而高福瀾則是國際化路線。
沃爾瑪方面也曾向本報記者強調,在華發展多年,有高層變動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與高福瀾并無關系,也無“換血”之說。
時隔一年后,沃爾瑪中國區再次曝出高管人事變動。
沃爾瑪中國向本報記者證實,兩名本土高管人士已離職,分別為沃爾瑪中國高級副總裁王培、沃爾瑪中國大賣場采購部干貨及快速消費品副總裁馮軼。其中,王培在沃爾瑪中國服務18年,長期負責人力資源,被譽為元老級人士,其離職引發了沃爾瑪人事變動的揣測。
不過,沃爾瑪中國公共關系高級總監李玲強調,沃爾瑪中國是作為一個團隊在運作,所有的高管,即使是王培,也只是承擔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工作,所以兩人的離職,對于中國區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沃爾瑪中國高級副總裁王培倒在了關店失誤上。據沃爾瑪內部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王培是沃爾瑪關店項目的負責人,持續的關店挫折和錯誤的關店評估,以及在關店項目中與政府關系的惡化,給沃爾瑪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等,都給王培本人的職業生涯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效應。
業績增長乏力
全球零售大王沃爾瑪在華“輿論風波”不斷,更是源于近年來業績的增長乏力。
據沃爾瑪全球財報會議披露的信息顯示,自2012年一季度起,中國區最近5個季度的可比店鋪銷售增長率分別為1.2%、5%、0.4%、0.4%和1%,同店增長依舊乏力。在單店銷售業績上,目前沃爾瑪仍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沃爾瑪中國銷售業績為580億元,門店數量為395家,家樂福452億元,門店218家,大潤發725億元,門店規模219家,粗略計算,沃爾瑪的單店業績為1.5億元,而家樂福為2.1億元,大潤發為3.3億元,與對手差距不小。
“沃爾瑪的模式就像是集團軍作戰,靠規模化和標準化來沖垮對手。”資深零售專家丁利國認為,沃爾瑪的這種模式,其實并不適合中國市場,因各地差異化太大,導致其單店盈利能力很差。
“當前我國零售業正處于渠道變革的階段,沃爾瑪前期依靠政策優惠以及自身經營管理的優勢,在全國迅速布局擴張,搶占重點城市核心商圈,但隨著人工、租金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消費市場逐漸向三四線城市轉移,沃爾瑪的商圈優勢成為了其劣勢。”杜巖宏說,在業績下滑的背景下進行戰略調整是沃爾瑪在面對我國零售新形勢的重要應對之策。
去年,高福瀾提出“更注重門店質量而非數量”的戰略,以及包括調整采購體系和建設更多物流中心等在內的戰略升級計劃。今年4月沃爾瑪連關三家門店,表示“是為了優化地區商業布局”。但一年多來的業績顯示,沃爾瑪中國調整之路依舊漫長。
李玲強調,沃爾瑪今年會開30家店,有很多新開門店在小城市落地,這是因為沃爾瑪看好中國城鎮化市場的前景,“目前我們的門店80%都在二三四線城市。”
“沃爾瑪果斷地連續關閉了部分業績不良的門店,體現了其堅決的態度和高效的行動。更多的門店或將在三四線城市展開,這符合了我國消費區域轉移的大趨勢。”杜巖宏說。
進軍電商存隱憂
“電子商務是我國零售業的潛力所在,沃爾瑪控股一號店向電商靠近也適應了市場發展的大趨勢。”杜巖宏說。
業內分析認為,雖然沃爾瑪在采購、配送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具備一般電商欠缺的高議價能力,且已經滲透到了大型社區之中,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具有配送速度優勢,但國內倉儲的確是它的一塊短板,而如何有效整合線上與線下供應鏈更是其當前最大的挑戰。
就我國電商的發展來看,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行業規模也以極高的速度提升。然而行業的競爭也異常激烈,規模驅動的模式讓絕大多數電商企業處于虧損的狀態。
“沃爾瑪進軍電商,在‘流血式’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業績很難有好的表現。”杜巖宏說,電商在做大規模的同時,應不斷地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零售連鎖企業涉足電子商務從來鮮有成功典范。國內大型零售企業物美并購美廉美原因之一就是看中美廉美的網上商城,但自2006年把美廉美收入囊中后,美廉美網上商城的發展并沒有取得長足的發展。而像沃爾瑪一樣,其他進駐國內的外資零售企業如家樂福、麥德龍、樂購、易初蓮花等也只是電子商務的匆匆過客,甚至從未涉足過電商。
杜巖宏表示,對實體零售商來說,電子商務的快速崛起帶來了營銷渠道和價格體系的變革,“渠道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在三四線消費崛起的當下,線下零售商將迎來一階段的發展時期。三四線城市不但消費需求廣闊,市場競爭也相對緩和,是線下零售商家進駐深耕的潛力、安全區域。”
(中國經濟時報 李曉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