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拋售三九醫藥連鎖 傳統藥店今年仍不景氣
編者按:傳統藥店似乎流年不利,春節剛過,無錫惠潤藥業有限公司與華潤醫藥投資有限公司便聯手掛牌拋售深圳三九醫藥連鎖股份全部股權。傳統藥店在經歷了前一輪瘋狂擴張期后,如今集體陷入生存困境,眾多資本紛紛出逃或表達出逃意愿。與之背道而馳的是,網上藥店雖然目前無一盈利,但投資者們依然前赴后繼。近日,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互聯網兩巨頭阿里巴巴、騰訊先后籌劃借助中信21世紀、九州通曲線進入醫藥電商布局。但相比較來說,在醫藥零售領域,醫院的藥房一直堅不可摧并占據市場主流。可這種傳統局面現在也開始冰山松動,康美藥業以托管方式,在不到半月已將廣東、吉林、遼寧三省80余家醫療機構的藥房收入囊中。
不難看出,傳統藥店、網上藥店、醫院的藥房,醫藥零售領域這三種不同的藥店,隨著身后資本的潮漲潮落正上演微妙的變化。為此,南都醫藥周刊策劃此次專題,為讀者及投資者梳理這種變化背后的發展脈絡。
繼四年前以一塊錢的形式將“三九連鎖”這一知名藥店品牌賣給華潤系同胞兄弟后,三九連鎖近日再遭“拋棄”。
南都記者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掛牌信息了解到,無錫惠潤藥業有限公司(下稱“無錫惠潤”)與華潤醫藥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醫藥”)擬以892萬元的總價出售其分別持有的深圳市三九醫藥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九連鎖”)93 .6047%、6 .3953%,共計100%全部股權。
雖然華潤醫藥集團內部相關負責人昨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否認藥品零售行業不景氣和經營不善是導致華潤徹底拋棄三九連鎖的內外原因,并稱此次掛牌僅是華潤對三九連鎖資產合法、合規的正常處置,不涉及公司對傳統零售藥店業務態度的變化。但資本紛紛從傳統藥店中出逃已漸成趨勢。
三九連鎖賣“殼”
“營業收入10 48萬元、凈利潤579.34萬元。”這是三九連鎖去年上半年交出的成績單。但這一業績并未阻擋華潤賣掉三九連鎖的決心。華潤最終還是聘請沃克森(北京)國際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三九連鎖做了資產評估,依照評估結果,公司估值為891萬元,擬轉讓價格最終定在了892萬元。
此次出售,不由讓人想起三九連鎖曾經的豪言壯志。應該說三九連鎖從一開始成立就被寄予厚望,2000年5月,三九連鎖成立后,即被納入三九集團“四網合一”戰略,而“三九連鎖網絡”就是四網之一。2001年5月,時任三九集團總裁的趙新先還放話稱,要用10億元打造全國1萬家三九醫藥連鎖店。
此后的2003年,三九連鎖一度迎來發展的春天,公司稅后銷售額超過6億元,單店最高銷售額達3249萬元,穩居全國連鎖藥店前列。但可惜的是,在向好的發展形勢下,過快的擴張等策略失誤,最終令三九連鎖在2004年虧損6900萬元,并于2005年因資不抵債,以300萬元的價格在深圳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
2006年,北海太合經貿有限責任公司以400萬元的價格拍得三九連鎖的股權。但這一資產整體出售計劃最終宣告流產。華潤入主三九之后的第二年,三九連鎖有曾一度被轉賣給了華潤系自家親戚———華益潤生醫藥投資有限公司和華潤醫藥投資有限公司,當時華潤三九僅象征性地收取了1元錢。
而時下三九連鎖的大股東和二股東,同樣系出華潤,無錫惠潤藥業有限公司、華潤醫藥投資有限公司同歸屬于中國華潤總公司。因此次掛牌公告中要求意向受讓方須書面承諾,若成功受讓本項目,將在半年內更改標的公司名稱及下屬分支機構的名稱,使其不再使用含有“三九”名稱、字樣的品牌、字號、商標、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及由此冠名的相關網站,華潤醫藥上述人士直言,“華潤賣三九連鎖其實賣的就是一個殼”。
被放大的蝴蝶效應?
在華潤醫藥方面看來,華潤醫藥出售三九連鎖,并未是因為藥品零售行業不景氣,同時這一交易也不足以影響華潤醫藥的資產整合,或者影響到行業的發展趨勢。這一事情之所以被關注,主要在于華潤的牌子。
“相比華潤醫藥千億的盤子,三九連鎖800多萬元的掛牌價,僅是九牛一毛。出售三九連鎖,對行業、對華潤內部整合來說,都是很小一件事情。”華潤醫藥前述負責人進一步指。據其介紹,出售三九連鎖,并不意味著華潤醫藥放棄醫藥零售業務,“對這塊業務,我們沒有著重發展,但也沒有說不發展,事實上我們在北京的醫保全新大藥房就做得不錯。另外,華潤醫藥近年來對外收購的商業公司也有自帶的藥房業務,這塊也在正常發展。”
不過,南都記者則注意到,雖然華潤方面否認,稱并未拋棄傳統藥店業,但傳統藥店的生存困境已毋庸質疑。
在此之前,迪康藥業已轉讓旗下18家藥店,亞泰集團則擬轉讓所持吉林大藥房股權,維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也就旗下的沈陽維康醫藥連鎖有限公司75家連鎖藥店做了整體轉讓。此外,各地最先布局藥品零售業務的公司近況也普遍不佳。不僅江西最早涉足藥品零售企業的江西三九醫藥連鎖有限公司5家門店被拋售,泉州成立較早的當地最大的醫藥經營企業東南醫藥120家門店控制權也已易主。
傳統藥店今年仍不景氣
傳統零售藥品不佳的境遇,同樣反映在行業的統計數據中,中康咨詢201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藥店有435969家,增長3.5%;連鎖店179484家,同比增長5 .0%,連鎖率緩慢上升。而2012年中國藥店零售行業總體市場規模(含所有商品)為2308億元,增長13%。藥店的多元化經營之路正受到來自商超、網購等其它渠道的阻擊,份額持續緩慢下降,藥店行業盈利能力出現下降。
“2014年,醫藥零售業雖不至于出現2011年增速大幅下滑的情況,但預計不會好于2012和2013年。”中康資訊總經理吳瀚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南都記者近日走訪的結果也顯示,連鎖藥店的銷售情況確實不容樂觀。位于廣州五羊邨的某連鎖大藥房15分鐘內僅有3人進店,而這3人中又僅有2人真正進行了消費。而位于海珠區的多家連鎖藥店則普遍在打折促銷。位于該區下渡路的力豐連鎖藥店,近期天天在九折促銷,部分藥品的折扣更低至8折。而大參林藥店則在用積分換現金券的形式招攬顧客,即便如此顧客依舊不多。
據業內人士介紹,事實上,就在華潤掛牌出售三九連鎖前幾日,華潤系另一個藥品零售實體———上海華源大藥房同樣也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對公司旗下一處物業做了掛牌處理,欲以此換回2084 .628萬元現金。作為華潤并購華源得到的傳統零售藥房,上海華源大藥房近年來的生存環境也在變差。
來自上海方面的信息顯示,在“限抗令”和醫改“零差率”政策等因素的合圍之下,上海首家平價連鎖藥店“開心人”已經在2012年全線退市,寶豐大藥房旗下全部3家門店已經在2013年悉數易主益豐大藥房。
據悉,目前上海華源大藥房正在試圖以醫藥電商的方式開拓新的市場,其網上藥店建一網已被確定為華潤集團旗下重要的網上藥店平臺,但在政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這一嘗試能否成功仍舊存在諸多變數。
(南方都市報 記者 馬建忠 實習生 任詩然)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