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萬家讓幸福萬家不再是愿景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是《詩經》描繪的中華民族理想社會狀態。千百年來,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景一直都藏于華夏之孫的精神世界中,當民眾不再為衣食住行,酒足溫飽的生活必需擔憂,如何使內心真正有獲得感、幸福感成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命題。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個人,如何讓人民真正擁有獲得感、幸福感?回答這個問題前,華潤萬家——這家中國最具規模的零售連鎖企業已給出了最佳范例。
從剛剛創立到如今的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底,華潤萬家已進入全國28個省、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自營門店總數超過3240家,員工人數逾17萬,實現近900億元銷售額。
乘風破浪,華潤萬家搶占時代先機
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消費者更青睞高品質消費模式,區別于傳統的商超大賣場,華潤萬家等眾多零售企業紛紛推出了創新型超市,提供豐富、優質的食材,以滿足都市人群品質化日常消費需求。
“第一次去逛這個新開的超市,里面的東西種類實在是太豐富了,特別是第一眼看到的報紙、粽子、水果,都太形象,顏值太高了。”“喜歡的各類國內外生活品牌基本都有,特別是零食,零食控的挑選好去處。在里面慢慢逛逛,買了一些東西,自助付款機體驗也不錯。”
在廣西南寧首家萬家CiTY購物消費后的兩位消費者這樣評價。該店定位商圈生活所需,以新鮮、健康、高品質商品服務于新一代城市家庭,傳遞“輕享生活+健康”的理念。
事實上,這只是華潤萬家基于為消費者服務進行品牌升級的一個縮影。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看來,“客群細分的背景下,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形成不同業態差異化運營,從而提升品牌競爭力,是以華潤萬家為代表的多業態零售企業必須完成的能力升級。”
華潤萬家旗下現有華潤萬家、萬家CiTY、萬家MART、萬家LiFE、蘇果、Olé、blt等多個產品。
今年8月,華潤萬家旗下全新品牌三家萬家LiFE門店進駐全運村,在第十四屆全運會期間服務于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記者村。“萬家LiFE超市雖然面積不大,但功能分區卻很清晰。從方便食品、日用洗護到鮮花綠植、文玩用品,完全可以滿足大家基本生活需求。”全運會開幕式演員說。
90后上班族張女士居住在深圳市福田區,她表示新開業的Olé精品超市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里匯聚著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優質好物與新鮮食材,從產地直送的肉類水產、天然新鮮的時蔬水果,到現場加工透明可視化的面包坊、高性價比的進口美酒,再到安全貼心的母嬰用品、方便實用的家居配置,一站式滿足日常所需。”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購物消費、居家生活、旅游休閑、交通出行等各類場景數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數字生活。
數字化時代,就是效率時代。數字化基于技術的應用,更核心的是通過新技術的應用,變革業務流程,構建更高效率的公司管理體系,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誰的效率最高,誰就能在行業中贏得更大的空間。
在線上,近年來,華潤萬家加速建設自有線上渠道“萬家APP”,并與第三方線上渠道展開合作,推進全渠道業務,不斷延伸線下門店的服務范圍。歸根結底還是在捕捉消費者的需求。
線下大動作更是不斷。去年底萬家 CiTY蘇州灣店開業,華潤萬家三大創新生活方式品牌萬家MART、萬家LiFE、萬家CiTY全線落地,這正是華潤萬家踐行新的商業邏輯、業務邏輯和用戶邏輯的結果。
步履不停,華潤萬家踐行公益“美”之路
作為民生企業,華潤萬家長期堅持以己之力竭誠回饋社會,并將責任理念和要求融入公司戰略規劃、生產經營和業務發展等各項工作中,不斷探索企業、環境與社會和諧共生的方式,攜手各利益相關方共同為建設美好社會而努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華潤萬家除了保供穩價、擔當起零售行業抗疫主力軍作用以外,還為海南、沈陽等部分農產品滯銷產地積極搭建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建立蔬菜水果直采模式,用實際行動幫助農民解決商品銷售問題。
扶貧路上更是少不了華潤萬家的身影。近年來,華潤萬家積極探索消費扶貧新模式,不僅要讓優質農產品品牌化發展,更致力于促進各幫扶地區社會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通過“萬家煥鄉計劃”、“美好流動課堂”等公益活動聚焦產銷對接和教育幫扶,把優質鄉村產品帶進城市,把城市的向往回饋給鄉村。
對于企業而言,自覺主動地投入慈善事業,回饋社會和人民是踐行社會責任的體現。12年來,華潤萬家一直是“地球一小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關愛社區方面也一直貢獻企業力量,如“夏季送清涼”“冬季送溫暖”活動是華潤萬家發起的戶外工作者關愛活動,多年來一直為堅守崗位的戶外工作者準備飲品和消暑、防寒物資,讓社區更美好。
溫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穿破嚴寒,也可以跨越時間。
“共同制造美好”,在踐行社會責任的道路上,華潤萬家亦在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內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