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貨商場求生艱難倒閉潮隱現 泡沫吹大
壞消息傳來,位于北京望京商業中心的華堂商場已于近期停業,將改造成寫字樓準備出售或出租,售價也不算高———4.8萬/平方米。與之相去不遠的大鐘寺中坤廣場同樣“身先”陷入經營不善的火海之中,去年年底就著手將主要業態從零售商業調整為寫字樓。
頻頻告急的還有濟南百盛百貨、常州百盛百貨、沈陽尚泰百貨、廣州摩登百貨新塘店、新光百貨南海店,都與今年先后宣布“關閉”。
或許,中國零售商業的寒冬已經超出大家的預期。而根據德勤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報告,截至2011年底,中國已開業購物中心總量為2812家,但到2015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4000家。接下來,中國列隊等候面市的商業地產項目會把這個泡沫繼續吹大,還是直接來個倒春寒?
商場轉成寫字樓
首都時代廣場、百駿明光百貨、大鐘寺中坤廣場、望京華堂商場……北京一家又一家老牌購物中心從鼎盛走向衰退,紛紛將商場改造成寫字樓準備出售或出租,“從一路下滑的租金收益判斷,倒閉潮的到來只是時間的問題。”昭邑零售商業咨詢公司總經理劉暉告訴南都記者,很多人以為住宅房產的情況看起來很糟糕,實際上,早在去年,長春等二、三線城市的商鋪售價已經從一萬多元腰斬到8千來元。
危機繼續蔓延。北京五環以內許多購物商場的人氣正逐漸變得稀少,市場蕭條,使租戶無法再繼續承擔昂貴租金。“這項目(大鐘寺中坤廣場)做得辛苦,”中坤集團總裁焦青對記者坦言,中坤廣場總投資近60億元,四棟樓共43萬平米的物業,中坤自持80%以上,先后經歷了SARS、內部招商團隊調整、電商沖擊等各種挑戰,已出現部分虧損的小商鋪拖欠租金的現象,中坤為了補貼租戶,也對租金進行了打折�,F在的策略是將近40萬平米的物業從零售業態為主調整為以辦公樓業態為主。
這是中國購物中心建設“一哄而上”現隱憂的部分信號。北京商場改寫字樓,中坤廣場并非首家,也并非最后一家。在此之前,首都時代廣場、位于北京東三環燕莎橋西北角的都匯天地也確定向寫字樓方向調整。到了近期,身陷虧損泥潭的望京華堂商場也借“租約到期”之機,宣布停業改造,且給改造后的寫字樓定了個相對較低的售價———4.8萬/平方米。
“通常情況下,商業綜合體項目包涵了酒店公寓、寫字樓、商場、住宅幾大板塊,理想情況下,賣掉的物業可以還掉銀行70%的貸款,剩下30%的貸款靠租金來維持,滾動發展。倘若,賣掉的物業僅還銀行50%的貸款,商場運營的租金連貸款利息都還不了,就會很麻煩。”劉暉進一步分析。
“泡沫”吹大
根據德勤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報告,截至2011年底,中國已開業購物中心總量為2812家,但到2015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4000家。
這里頭,“除了新建的購物中心以外,還有不少由傳統百貨改建而成的購物中心。”重慶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說,過去,購物中心往往只是采取零售、餐飲和娛樂等幾種業態簡單疊加,但這種模式在目前市場走低和電商沖擊的情況下已經陳舊不堪。
因為,“這種轉型只是緩兵之計。”《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給南都記者進一步分析,百貨業最致命的問題是沒有意識到消費在升級。你會發現,更多的人去商場不是為了購物,而是為了吃飯,為了聚會。
自然,國內購物中心空置率高企的問題接踵而來。高緯環球研究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一線城市購物中心平均空置率接近10%;二線城市中,重慶、沈陽、青島及廈門幾個城市由于部分項目招商未達到市場預期,購物中心空置率達15%~20%。
在商業地產“泡沫”吹大的嚴峻背景下,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認為,“對于開發商來說,將經營不善的商鋪改做寫字樓,可以快速回籠資金,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然,“商業改辦公”首先得看當年拿地的土地性質是否包含辦公用途,如果沒有辦公用途,商場是不能隨意改成寫字樓的。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院長朱凌波提出警示,商場的公共空間較大,改成辦公樓后出現一定的新增面積,需要重新分割空間,如果規劃不允許新加面積,就會出現巨大的面積浪費。另外,與眾多租戶協商退租,也是一個非常耗費時間和人力的工作。
更為灼人的是,“辦公樓的市場需求并沒有大家想象中大,尤其是新《公司法》出臺后,允許將居民住宅登記為住所(經營場所),很多企業都選擇在別墅辦公。”劉暉說。
關閉潮隱現
現在,廣州正佳廣場、維多利廣場等購物中心已在研究用大型旅游娛樂設施,或是大品牌旗艦店來壓陣,以取代營業不斷下滑的百貨主力店。
德勤發表的《中國零售力量2013》指出,從2012年零售行業上市公司年報數據來看,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12.2%和-7.7%,營業收入增速明顯回落,凈利潤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從企業運營角度來看,全國百家大型零售企業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也降到六年來最低水平,增長僅為10.8%。
于是,百貨公司也是頻頻告急。今年以來,濟南百盛百貨、常州百盛百貨、沈陽尚泰百貨、廣州摩登百貨新塘店、新光百貨南海店已先后宣布“關閉”。
“雖然,百貨業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足以使其持續經營下去,在如今的行業寒冬中,百盛2年關了6家店,實際上就是給了行業一個信號,如果百貨撐不住是一定要關門的,這是零售業中的一個鐵律!”劉暉一語中的。
�。戏蕉际袌� 記者肖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