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貨店在疫情中探索和思考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2020年,日本73家百貨企業196家店鋪為對象的調查,合計銷售額約為4.2204萬億日元,同比下降25.7%,為歷史最大降幅;2021年一季度后期,疫情波動加重,政府再度發布限制客流措施,百貨店在困局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01
疫情嚴重,被迫持續限流
受疫情波動影響,日本政府在4月22日頒布新一輪限制商業經營方案,從4月25日至5月11日,對4個都道府縣的百貨店和購物中心等大型商業設施進行限制經營,除部分必需品賣場外,大部分停業。作為停業補助,向每個商業設施每天支付20萬日元,向租戶每天支付2萬日元。
在2020年春天發布的停業政策,涉及到了所有零售店,這一次則放開路邊店,只限制大型綜合商業體。這個措施引起很多反感,有人說,從宣布休業內容到實施只有一天時間,顯得很倉促幼稚。還有的說,對于大型百貨店,一天補助20萬日元,這好像是麻雀的眼淚啊。更嚴重的說法是,這種政策是在扼殺百貨店。
各百貨店也有反彈動作,比如高島屋宣布5月6日開始,在東京都內的4家店鋪擴大營業范圍。對外宣稱,我們關閉了限制以外的區域,顧客呼聲很高,不得不開放營業,恢復大部分租賃店。
從東京和大阪實際疫情變化和城區客流監測數據看,限制商業營業和人員流動以后,客流量減少明顯,但是新感染人數沒有明顯減少。在東京,新感染者大部分是變異病毒引發;在大阪,新感染人數甚至在緩慢增加,基本在1000人左右。東京都醫學綜合研究所主任西田淳志分析:“我們認為這主要是變異病毒影響。” 突變病毒傳播速度更快、更廣泛,以往的經驗不能作為下一步決策的參考依據。
面對復雜疫情,5月7日,日本政府經過征求專家意見,決定將限制措施延續到5月31日,限制地區從東京、大阪、京都、兵庫擴大到愛知和福岡兩縣,不過對于百貨店等1000平米以上大型商業設施的限制適當放寬,從12日開始,營業到晚上8點,這也是兼顧了社會各方面呼吁的結果吧。
5月8日, 日本政府對商業店鋪補貼政策調整為, 根據經營面積計算,停業面積中每1000平米一天補貼20萬日元,租戶每100平米一天補貼2萬日元。
02
創新服務,向數字化轉型
其一、三越伊勢丹先推出在線客服業務。
2017 年,三越伊勢丹就制定過數字化政策。2020年春天停業時,網購也停了,與顧客溝通中斷,員工只能干等。后來有顧客在線呼吁,才開始加速度搭系統,在線客服優先浮出水面。
2020 年6月開發新的 OMO工具,增加在線客戶聯系,11月下旬發布小程序,引入伊勢丹新宿店的14個品牌店。
到2021年3月,在伊勢丹新宿店、日本橋三越店、銀座三越店、伊勢丹立川店的52家品牌店中使用。目前新宿店覆蓋全部70萬種商品的75%,日本橋三越店和銀座三越幾乎100%在應用,下載量約為1萬次。購買者中10%是20多歲青年,比實際店客群結構年輕化。客單價比店內高出約2倍,商圈以外遠程訪問居多。
到5月份,全公司約有200名員工負責在線客戶服務,其中新宿店約有100人,日本橋店約有70人,銀座店約30人。主要負責本品牌店鋪的接待銷售,只有日本橋三越店允許跨品類銷售。
今年4月25日再次停業之后,在線聊天和視頻出境接受服務的顧客數量升至前一周約3倍。在線待客咨詢的客人的轉化購買率達到50%。三越伊勢丹數字服務運營部部長升森一宏介紹,從在線接待客人結構數據看,90%在聊天,10%在視頻選購商品,雖然視頻顧客比例不高,但是成交率很高。在東京三個店嘗試成熟以后,向其他地方店鋪推進。
此外,2019年三越伊勢丹推出智能化試鞋小程序YourFIT365服務,2020年2月推出升級版本“YourFIT365 Trial”,為顧客免費提供智能化塑模鞋樣,顧客在線輸入腳型數據,就可以獲得適合的鞋樣,在別的店購買可以作為參考,確定在以適當購買以后,可以郵寄交付。
其二、大丸松坂屋推出品牌服裝租賃服務。
2020年9月,大丸松坂屋百貨新設數字事業開發部,推出了限期限額租賃時尚服裝項目。顧客每月可以選擇3件國內外品牌商品,含稅1萬1880日元以上,可以租借1個月,費用包括往返的運費和洗衣費,以及應付擦傷和劃傷等方面的基本修繕費用。具體流程是,在網上申請,以快遞形式收到商品,穿一個月喜歡的物品可以以會員價購買。Maison Margiela、Polo Ralph Lauren等大約50個平時無法出手的著名品牌商品,利用這個機會可以和自己衣柜搭配享受,擴大體驗時尚范圍,行業認為這是一個創新服務項目,既減少接觸、又能創造顧客新體驗,帶來高利潤業績。
其三、一些店鋪調整營銷,推出宅配服務。
2020年2月底,西武池袋總店地下餐飲區推出在線訂購美食服務,服務范圍約90個品牌330種商品,利用出租車送貨到家,作為服務產品,單件含稅1500日元起承接,送貨范圍限定周邊區域。上午9:45至下午6點半受理,上午11:00至晚上8:00送達。頭一周服務數量近400件,之后每天也有65件以上,由此可見,百貨店和顧客建立起新的服務接觸點。
大阪的阪急梅田百貨店延續圣誕、新年的福袋上門服務項目,推出12個品牌的蛋糕送貨上門服務,滿足了顧客對全國知名品牌的消費愿望。
高島屋與出租車合作,開設服務熱線,為顧客提供部分超市商品送貨上門服務,滿足了城市中老年顧客便利需求,日本某電視臺還專門跟蹤報道服務過程。
03
盼望游客,要看疫情何時消解
2020年以來,特別是2021年,入境客,成為日本頻度最高的熱議詞匯之一。
日本對國外赴日游客統稱為入境客(インバウンド,源自英語 inbound)。這個詞已經衍生出入境客商業,在疫情刺激下,入境客成為各行業討論的中心話題之一,也可以說,入境客成為日本商業恢復熱切盼望的支持資源。
那么,入境客對日本有多大支持作用?
2000年代以前,入境客人數每年大體穩定在500萬人左右。2003年開始的商務宣傳活動開始起作用,2007年觀光立國政策,持續推進旅游政策,2008年設置觀光廳機構,從各個方面改進入境客商業環境,從2013年左右入境客數量激增。據日本政府游客(JNTO)統計,訪日入境客數在2017年約為2869萬人,2018年約為3119萬人,2019年約為3188萬人,如果沒有疫情,行業估計2020年游客數量為3400萬人。根據國籍和地區分布,來自中國、韓國、泰國等東亞和東南亞的游客占多數,最多的是中國大陸游客。
2019年訪日游客總消費額為4.8萬億日元,連續7年刷新歷史新高。根據調查,一般訪日外國人每人次消費為15.8萬日元,澳大利亞游客人均每次消費最多24.9萬日元,其次是英國24.2萬日元和法國人23.8萬日元。中國大陸游客人均消費不是最高,不到20萬日元左右,但是因為人數太多,總的貢獻率最大。
誰最盼望入境客?
百貨店、購物中心、家電專門店、折扣店、便利店等零售業;飲食店;住宿店;文化休閑公園;運輸交通業。百貨店排在首位。
但是,日本疫情狀態控制非常不樂觀,開放旅游與奧運會話題重疊,依賴游客的愿望在短期內恐怕要落空。另外,從5月7日到10日,海南舉辦的高級品牌博覽會,吸引了1300多個知名品牌參與,其中公開宣布,中國要把海南打造成不次于香港的品牌免稅區,如果該戰略順利推進,將對日本入境客商業夢想產生重大打擊。
可見,日本百貨店在疫情常態下的恢復,還是要從自身想辦法,創新離店服務營銷,轉型網絡數字化戰略,成為必然選擇。
04
辯證:百貨店的路怎么走?
其一、百貨店的自身特性。百貨店的特質在于店鋪品牌屬地感召力,依靠知名品牌正價銷售獲得收益,因此,即使店鋪空間數量減少,利潤率也可以維持高水平。百貨店價值創造的核心問題在于,招商采購團隊的專業高效和道德管控。在新的商業全渠道環境下,如果要保持高收益,還可以選擇SPA戰略,精細化設計產、運、銷體系,與知名品牌友好組合,提高利潤率,這是百貨店業務改革轉型的根本。
其二、百貨店的社會功能。百貨店是特定社會文化中少數高品質消費的象征,以少而精,確立起店鋪文化品牌形象,而不是合作品牌集合形象。20世紀以來,以日本為首養成了亞洲百貨店聚集性商業文化風俗,比如舉辦大型商業文化會展、區域應季物產大展銷等,刺激非理性購買,甚至影響到了大眾的生活方式,比如節慶日、招待客人,總覺得應該到百貨店消費才有面子,顯示身份。
其三、百貨店將回到應有的樣子。經濟泡沫高峰時期的過度拓展,百貨店的店鋪數量和商業地產呼應,快速膨脹。泡沫破裂以后,大眾消費回歸理性,普遍質疑百貨店的高價格,光顧頻率降低,證明消費價值泡沫被擠出。現在遇到疫情疊加打擊,百貨店再次遭到靈魂拷問:到底行不行?
辯證地說,百貨店的低落,不是業態沒落、死亡,而是回歸到符合新消費時代少數精品消費需求的樣子,展現新的文化價值。多余、做不好的,消失也是應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