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渠道ROI到底是什么?你需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聯商網專欄:自從“全渠道”一詞出現以后,零售商們都很興奮,似乎終于能和純電商們一較高下了,于是不少都開始了自己的全渠道探索。然而,當他們開始實施的時候,卻開始嘀咕,我投了這么多錢進去,值么?我的投資人會不會想弄死我?
必須得說,全渠道絕不是說起來這么容易,我們來看看最簡單的幾步:
第一步,整個庫存體系必須進行升級,所有數據不能再是不同渠道不同處理了,得放在一塊——僅僅想到把這一堆數據放在一起,似乎幾個月的時間就搭進去了……
第二步,后臺升級的同時,前臺也就開始升級了——對于顧客來說,高顏值的網站和APP,雖然沒什么卵用,但是至少在刪除的時候還會過下腦子……
第三部,還得對員工進行培訓,她們要是不會用可就麻煩了。
必須得說,這一點對國內不少老牌百貨還真是個問題,我見過不少上了年紀的銷售員在技術方面得找年輕的同事幫忙(不過,我更想說,這些“老人們”在銷售話術等方面真是比年輕一輩強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可是請注意,上述三條是實現全渠道的基礎!是基礎!是基礎!
Forrester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的時候,美國零售業一半的銷售額都將是全渠道所帶來的;而且,對于不少零售商來說,全渠道這個概念刻畫了一副美好的圖景,因為全渠道中顧客的反復購買比例為60%到70%、新客戶為20%(*美國數據),這些數據使得不少零售商都希望能從全渠道中分得一杯羹。
如果想在全渠道中取得成功,有很多方面需要考慮,比如整體的系統必須將配送系統納入進去——而不是簡單地找順豐做個外包——這樣才能打造出所謂的“店配”。
請注意,店配不是讓人在店里配貨,而是親自參與整個配送的流程,只不過,這一切恰恰是在自己的店里發生的而已。上述這些都是CIO要考慮的問題。
然而,這一切都需要資金支持,可問題在于CFO可能會直接拒掉整個項目,因為至少在初期,這一切都是巨大的成本——今年這財報還怎么看?
因此,真正的全渠道策略必須是各部門通力協作,打造真正的全渠道——這一點其實也是不少實體零售商變成“尸體”零售商的原因之一。
梅西百貨(Macy's)
目前,最受美國企業企業歡迎的全渠道策略是所謂的“線上下單線下取”。這方面必須得說說梅西百貨,她很好地整合了線上線下,這更能從其財報中直觀地體現出來。
在梅西百貨的諸多品類中,“線上下單線下取”這一戰略做得最好的就是裙裝和男、女鞋,而她的方法也很簡單——隨時查詢店內和倉庫內的即時存貨狀況——這既是全渠道的第一步,也是最難一步(有了這一步,你倒可以考慮找順豐外包了)。
絲芙蘭(Sephora)
類似地,絲芙蘭(Sephora)在全渠道方面也做得很出色。其在線上有很強的號召力,打造了一個“美麗說(BeautyTalk)”的線上社區。
絲芙蘭通過一個叫做“Sephora to Go”的APP將線上和線下活動和心愿清單整合起來——她通過店內定位系統(iBeacons)來為顧客提供個體化推薦,這樣,當顧客離自己清單中某個商品很近時,就不會錯過這個商品了。
沃爾格林(Walgreens)
作為全美知名藥店,沃爾格林也是全渠道的高手,就是打造最便利的APP。
簡單地說,APP除了能提醒用戶該吃藥了,更能告訴用戶你的藥要吃完了,得趕緊買——方便之處在于,直接彈出推送信息,你只要點一下就可以下單,連進APP都省了。然后嘛,去店里取藥就可以了。
另外,鑒于買藥過程實在有點麻煩——想想看,在中國,不少藥盒上的中文咱都沒認明白,而美國更過分,一個品名可能10幾個字母,這要是老眼昏花一點、手指頭又笨一點、屏幕又臟一點,天知道你買回來的是什么藥!
于是沃爾格林就推出了掃描二維碼買藥的功能——這些東西看起來都特別簡單,但是為啥咱就沒想到呢?所以沃爾格林在全美有8200萬會員——這個數字是全美人口的四分之一!——也就很容易解釋了吧?
由此可見,其實零售業的趨勢并不是所謂技術革新,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和顧客在各種渠道保持聯系。未來,影響到顧客的將不是所謂的“移動端購買”這種東西,而是整個的購買體驗和品牌故事(包括店鋪品牌和商品品牌)。
因此,所謂全渠道的ROI并不僅僅是收入的提升——你做一個“節”會看到巨大的收入提升(如果沒見到的話,那真是失敗到頭了!),但是你要想清楚,這里有多少就是過來占促銷品便宜的,他們以后還會來么?另一方面,有百分之多少的消費額是“延遲消費”(本來應該1號買,但是發現10號有店慶大酬賓,于是就拖到10號用各種兌換券來買)?
所以,衡量全渠道的ROI別光看收入,更得細致地看看每個顧客群:顧客平均購買量、購買頻率提升了多少?新顧客留下了多少?有多少老顧客回來了?
(聯商網專欄作者 王子威)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