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場票滿卻空無一人 北京百老匯影院現幽靈場
被業內深惡痛絕的票房造假現象依然屢禁不絕。近日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報料,正在上映的《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以下簡稱《哆啦A夢》)出現“幽靈場”。近兩年來,隨著電影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為了沖高票房,造成電影熱賣的假象,幽靈場已經日漸成為片方聯合影院使用的常用手段。
顯示滿座
進場竟空無一人
CBO中國票房數據顯示,截至昨日下午5點,于7月22日登陸國內院線的日本影片《哆啦A夢》票房僅為9868萬元。“面對《絕地逃亡》、《封神傳奇》、《寒戰2》、《泰山歸來》、《大魚海棠》等影片的多面夾擊,盡管擁有大批粉絲基礎,但《哆啦A夢》票房表現明顯乏力。”北京某影院經理許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哆啦A夢》是我等了好久的一部電影,本來以為看它的人不多,但沒想到的是,我常去的北京百老匯國瑞購物中心影城周六下午6點半和晚上8點半兩場都爆滿,無奈之下我只好周日一早繼續刷票,終于搶到了晚上8點半黃金場的票,還是最后一張。”影迷王女士如是說。
然而當周日晚上8點半王女士走進影廳之后,眼前的場景著實令她一驚。“影院官方的售票應用上明明顯示是滿座,而我進去之后,竟然空無一人。”王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買完票后,還聽見出票的工作人員通過對講機告訴另一方,6號廳就一位顧客,現在過去。當時我就有些含糊,不是滿座嗎?為什么說是就一位顧客。”記者通過查看王女士提供的購票憑證、座位購票截圖、現場照片發現,當天的現場情況的確一切正如王女士所言。
隨后記者就此事致電了《哆啦A夢》的版權方北京鳳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行方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涉事影院,但截至發稿三方均未對此事做出回應,北京鳳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更是以不接受采訪為由直接掛斷了電話。
為謀高票房
嚴管下依然頂風作案
如今,票房造假在業內早已屢見不鮮。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最賣座的兩部國產片《捉妖記》和《港囧》相繼陷入票房造假的風波。其中《捉妖記》在上映期間口碑票房雙豐收,卻在快要下線時被發現有幽靈場票房造假,從網友提供的截圖來看,百老匯院線在上午和午夜給《捉妖記》安排了大量場次,雖非黃金時段,卻場場爆滿,甚至出現了在同一影廳每隔十五分鐘就有新排場的情況;而《港囧》則是于2015年10月1日上映初期出現了幽靈場的現象,在北京華誼兄弟洋橋店從0點35到5點50放映了10場《港囧》,并顯示均為滿座。
無獨有偶,今年3月上映的《葉問3》也被質疑票房造假,后經電影主管部門審查發現,《葉問3》確實存在虛假排場現象,查實場次7600余場、涉及票房3200萬元,這部分票房將從原統計數據中扣除。而7月8日上映的《致青春2》則在上映一周后票房突然走高,午夜場更是座無虛席。
早在《港囧》傳出幽靈場丑聞之后,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就曾頒發了關于轉發《電影院票務系統(軟件)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并明確指出電影院在票務軟件中編排的放映計劃(包括放映影片和開場時間等)必須與實際放映相一致,所有實際放映的場次(包括會議租場中的放映)必須如實地在票務軟件中編排或登記相應的放映計劃。
與此同時對于涉及票房造假的懲罰力度也有所加大,以《葉問3》為例,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在處理意見中寫明,暫停該影片發行方大銀幕公司發行業務一個月,全國73家涉事影院全部通報批評,3家電商也被嚴重警告。
“在電影上映初期票房造假,可以使電影迅速地達到某一個票房成績,以此刷高影片排位,讓很多沒有明確觀影目標的觀眾跟風買票。此外,通過幽靈場的票房造假方式也可以讓影院獲得補貼,從而增加某部電影的排片量。這些都是片方屢屢頂風作案的原因。”影評人劉暢如是說。
短期獲利
行業長期發展卻受阻
“票房造假在行業中是很常見的,因為虛高的票房可以為電影做宣傳,但是隨著資本不斷滲透電影行業,就出現了一些非正常的市場狀態,票房造假就是資本入局后對電影市場造成的影響之一。”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公共事業部總監劉建峰說道。
“幽靈場的票房造假方式讓某些影片收獲了高票房、好名聲,但對于其他同期上映的電影,以及對于電影行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幽靈場破壞了行業秩序,長此以往將摧毀中國電影的正常生態。隨著電影行業泡沫的不斷擠出,最終取勝的決定性因素是電影的內容質量,《哆啦A夢》這部影片從內容上缺乏創新,僅靠一個知名IP難以吸引觀眾,所以票房不佳可以想見,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品方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電影質量,而不是虛抬票房。
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沈望舒強調,票房造假雖然使得某影片獲得了短時間的表面風光,但實際上這對電影市場、對其他同期上映的電影、對觀影觀眾甚至對電影本身都是一種傷害,沒有公平有序的競爭,何談電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王嘉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