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之八:外賣、生活服務業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進入消費新時代,人們對生活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來生活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消費的增速遠遠超過了商品消費的增速。據商務部商貿服務典型企業統計數據測算,2016年,我國居民生活服務業營業收入為5.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5%,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6.7%),也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10.4%)。其中家政服務營業收入比前一年增長26%,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從整體上評價,這些年,我國居民生活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服務供給日益豐富、服務方式不斷創新、服務質量穩步提升,但也還存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優、質量不高、負擔過重等一系列問題。
專家認為,在數字增長的背后,更應該看到市場和商業模式的變化,以及在這種變化中人們對高品質服務的追求。
(一)“互聯網+生活服務”迅速發展。
信息技術全面融入生活服務,應用越來越廣泛。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已經發展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提供衣食住行以及娛樂休閑的各種生活服務與互聯網的結合,已然成為互聯網創新的活躍領域,這些傳統行業一經與互聯網結合,便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預測2017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交易額將超過1600億元,比上年增長60%以上;2018年交易額有望超過2400億元,增長50%左右;國內民宿市場每年的增長率都在60%以上,2017年的交易規模將超過120億元�!爸袊窒斫洕鷪蟾妗憋@示,2016年生活服務(主要集中在餐飲業、家政服務業、美業、社區配送服務、汽車后市場等)領域共享市場規模達7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二)服務水平有所提升。
生活服務專業化、舒適便利程度改善。北京、上海都在推動建設“15分鐘生活圈”,便利店、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發、家政、代收代繳各類費用、再生資源回收等基本生活服務需求在步行15分鐘的范圍都能滿足。
餐飲外賣服務則更加快捷,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要求網上餐飲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同時加強對送餐人員和配送過程的規范。面對網絡訂餐平臺“數量大,不好管”的現狀,各地探索在監管中引入新的技術手段。上海市食藥監局與網絡訂餐平臺建立了食品安全大數據共享機制,根據負面評論關鍵詞,包括非食用物質、違禁食品、環境衛生、食物中毒等4大類30余項要求,主動搜索消費者網上評論數據并及時提供給監管部門,形成負面信息線索庫。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加大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開力度,與平臺、相關監管部門互通共享行政許可、監督檢查、違法行為查處等食品安全信息。
家政服務的水平也在進一步提升。對于當下的消費者來說,家政服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保潔和照顧老人,還包括具備健康服務、幼兒教育等諸多服務內容。商務部表示,擬推動建設家政服務誠信體系建設,以家政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建立包括家政服務員自然人基本信息、從業經歷和服務技能等內容的家政服務員檔案數據庫。
(三)大眾化消費日益蓬勃發展。
生活服務歸根結底是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近年來,親民、實惠的大眾化服務在整個生活服務業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美團網點評發布的《消費新升級,餐飲新主場: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數據顯示,從行業規模上看,2016年餐飲收入已達3.5萬億元。餐飲業以每年兩位數的百分比在增長,去年餐飲行業同比增長11.2%,預計2020年有望達到5萬億元。大眾餐飲消費已經成為餐飲業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占比超過70%。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來的三年,限額以下單位餐飲收入占餐飲總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分別是70.5%、73.2%、 74.3%。
客棧民宿、短租公寓、連鎖酒店等經濟型住宿業快速發展,大眾化洗浴、美容美發、美甲等服務企業也積極向社區發展,大力開發面向普通百姓的服務產品。
2016年被業界定義為“定制旅游元年”,各種定制旅游產品陸續進入大眾視野。2016年5月,眾信旅游“優定制”品牌推出婚拍蜜月、海外游學、親子假期、全球自駕等十余種定制旅游產品,覆蓋不同層次消費人群;2017年,凱撒旅游加大了對“幸福私家團”式輕定制旅游產品的研發力度,此外還推出了“新奇特高”系列旅游產品,包括安排前往全新目的地,感受未被開發的奇景。
專家分析,如今定制旅游正在從“高端、奢侈”演變為日益普及的“品質、個性”,其游客從金字塔塔尖上的人群變為如今的大眾富裕階層。曾經高不可攀的定制旅游“走下神壇”,越來越多普通市民和旅游達人開始接受這一服務消費模式。
2017年是我國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服務的需求已經遠遠走在市場供給前面,而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服務的需求,正是商貿流通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所在。
2017年1月,商務部召開加快內貿流通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消費專項行動暨全國市場秩序工作會議。鐘山部長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商務部將以內貿流通擴大消費專項行動為抓手,著力做好“優商品、通商路、減商負、立商信”四個方面工作,促進消費需求擴大和消費升級�!皟炆唐贰本褪前l揮內貿流通“信號燈”和橋梁紐帶作用,開展重要商品、重要生產資料和服務供需狀況調研,摸清供需錯配的底數,采取信息引導、管理創新等措施,優化供給。擴大餐飲、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務業有效供給。
專家認為,我國現在正處于消費升級的重要關口,消費升級正呈現全面快速、多樣化的發展形勢。2017年11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的“全國生活服務業大會”上指出,我國消費的模式和方式已發生了很大轉變,個性化的服務、多元化的服務產品越來越盛行,這都是消費升級,因此需要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來滿足消費升級后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應從生產、流通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創造良好的消費升級環境,使消費升級能夠循序漸進健康的發展。
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強家政服務的研究和推廣,預計2018年有關部門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家政服務業工作,積極探索扶持其他生活服務業的措施,比如通過發展特色餐飲業能夠吸納大量的就業,也能夠有效地進行扶貧;推動綠色餐飲。
商務部將聯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住建部共同推動綠色餐飲發展,倡導節約消費的理念,建立餐飲節約的有效機制,中國烹飪協會等單位也將積極推動中餐走出國門。中餐是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名片,對于促進中外經貿交流、構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新體系、增強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商務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研究,系統性提出生活性服務業效率提升方案,增加生活服務有效供給,提升服務質量,拓展服務功能,豐富服務內容,強化服務品牌建設,助力服務業企業創新與行業進一步融合發展。
(本文由中國商業聯合會授權發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