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人的幸福需要我們自己營造
聯商專欄:吉爾·利波維茨在《空虛時代》一書中提到,空虛時代的人們剩下的只有自我和自我利益的追求,這不是一個人的空虛,而是整個時代的流行病。
網絡上的抱怨早已經失控,而現實中每個人的牢騷亦是隨處可見。如果說,沒有幸福感是內心空虛根源的話,那么,我們為什么會沒有幸福感呢?
一、什么是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于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重要成就無疑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現代化又是一個充滿悖論的進程,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并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現代化的一種困境。
對于人的主觀幸福感的觀測已經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
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于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此時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于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么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么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它指的是,個人對于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于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于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御焦慮并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并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幾十年中先升后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
但是,隨著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而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準相對提高了,而由于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
二、是什么偷走了幸福
社會心理學家對現代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1、愛比較
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2、不知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欲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3、過于焦慮
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于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4、斤斤計較
在現代社會中,樂于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而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么、這件事值不值得去做,就會生活的很累。
5、缺乏信念
在經過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后,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6、相互不信任
現代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
7、不善于發現陽光面
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三、怎樣培養個人幸福感
人活一輩子,就圖個幸幸福福的日子。如果你現在處于不幸福的狀態,那就趕緊改變下自己,從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開始,慢慢營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小幸福。
如果老瞅著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就會感覺自己的人生特沒勁,感覺自己混的太差,然后就會產生沮喪感。這時就要換一下視角,看下那些比自己差的人,與他們相比,自己的人生是豐富多彩的,然后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
2、把目標降低些
假如我們一直達不成自己的目標,就會產生挫敗感,這會讓我們很自卑、很痛苦。這時要適當調節下自己的目標,讓自己能切實完成目標,從而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3、不要放縱自己
過度放縱之后是空虛寂寞。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控制欲望,才能更好的享受欲望。
4、去愛身邊的人
自己要經常與身邊的人在一起,他們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心情,從人際關系角度講,情緒是相互影響的,如果你積極的去愛你身邊的人,肯定會得到他們同等的回報。
5、不要把別人想的太壞
如果經常把別人想的太壞,自己就相當于把自己處于敵對的防御狀態,這種狀態會加大自己內心的不安。相反,如果相信周圍的人,則會置自己于一種和諧安全的環境中。
6、心胸豁達一些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耿耿于懷,內心的積郁會讓我們感覺生活缺乏幸福感,這時要豁達一些,有些事情是沒有為什么的,有些事情不必想的太明白,遇事灑然一笑,難得糊涂。
7、相信自己的未來
如果我們堅信我們的未來不是夢,堅信成功就在不遠處,那么我們就會幸福。
8、懂得享受生活
人活一輩子也就匆匆幾十年,為嘛要苦逼的過一輩子?人生得意須盡歡,不要浪費自己享受生活的機會。
9、發現身邊的美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早晨的太陽是美的、中午的太陽是美的、黃昏的太陽還是美的,如果我們用心給自己營造一個萬事皆美的環境,還能不幸福嗎?
零售人切記:幸福并不是別人能給我們的,它需要我們自己來營造,因為它源自我們自己的意識。
編后語:零售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從業者繁多,門檻低,競爭壓力大,加班出差是常態,同時,零售也是一個傳遞幸福的行業,得到顧客一個肯定和微笑就很欣慰。《聯商網》特別策劃“幸福是什么”,一起來關注行業人的幸福感,看看他們眼中的幸福會是什么模樣?
(來源: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云棲居士,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