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家收購的唐吉訶德憑什么排名日本零售第七位?
聯商專欄:唐吉訶德(ドンキホーテ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是日本著名連鎖折扣店品牌,在短短20多年時間,業績飛速發展。其年度總客流量3.3321億人,比較而言,大丸集團一年集客1.9725億人,阪急阪神百貨集團一年集客1.5637億人,客流差距很大。
據悉,唐吉訶德一個店日均客流量2480人,大型店鋪員工超過20人,一個人大約一天接待120人,一個店日均銷售600萬日元,比較而言,運營MEGA唐吉訶德的長崎屋單店日均銷售1000萬日元,時尚家居店宜得利單店日均銷售300萬日元,優衣庫單店日均銷售250萬日元。
1、業績增長快到幾乎算不清賬了
其實,從集團1989年3月開出1號店開始一發不可收拾,2002年銷售額達到1000億日元,2005年達到2000億日元,2007年達到3000億日元,2008年達到4000億日元,2011年達到5000億日元,2014年達到6000億日元,2016年達到7000億日元,2017年達到8000億日元臺階,可以用驚人的速度來比喻了吧。
2018年6月決算數據顯示,2017年度達到兩位數增收增益,一年中三次向上調整業績計劃,年度實現銷售額9415億日元,同比增長13.6%,營業利潤515億日元,同比增長11.7%,店鋪數418個,自有資本利潤率(ROE)達到13.3%。食品、化妝品、醫藥品是主要業績貢獻者。
入境游客的消費是唐吉訶德非常看重的市場資源, 2017年度免稅銷售額達到568億日元,同比增長56%,占全體業績的8.7%,2020年這一比例要達到10%。
企業創始人安田隆夫在企業內部多次自詡說:“還是我的魔境(唐吉訶德獨特賣場)厲害啊”。
決算同時公布了2018年度目標為:銷售額1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2%,營業利潤530億日元,同比增長2.8%,力爭30個季度連續增長。
同時,提出了中期目標:到2020年店鋪數量要達到500個店,銷售額達到1萬億日元,ROE達到15%,實際上,到2019年6月銷售額就能夠達到1萬億日元,看上去指標數據有點怪怪的啊,是不是業務發展速度非常快,算不清賬了啊。
目前,日本零售業銷售額達到1萬億日元以上的有6個企業,分別是永旺、7&i.HD、迅銷集團(優衣庫母公司)、山田電機、尤尼.全家.hd、三越伊勢丹HD,唐吉訶德超過高島屋百貨集團,排行第七位,憑什么呢?
2、牢牢抓住顧客價值定位這個核心
社長大島孝治說,照此發展下去,唐吉訶德未來肯定可以達到2萬億日元的銷售目標。他看重銷售利潤額,更看重銷售利潤率,他看準了消費者對于生活必需品的低價格訴求這一核心價值點,在各個商圈爭奪競品店的客群、培養多頻次光顧的客群。
唐吉訶德的核心競爭策略就是低價格,原價率始終在70%以上,與優衣庫50%左右相比較,高出20個百分點,在一般商人看來是沒法掙錢的,但是唐吉訶德的營業利潤率卻能始終保持在6%上下,在中國零售業,這個手段叫薄利多銷。
唐吉訶德創業者是安田隆夫,1978年在東京都杉並區開設“泥棒市場”,起初只有60多平方米,擁擠的店面沒有多余的庫房面積,只好把商品堆積在店鋪,加高貨架,在箱子上面劃開一個口子,手寫POP張貼上去,可是不知為什么,這樣擁擠不堪的銷售環境,卻帶來了良好的銷售業績,顧客反映良好,認為在其它井井有條的賣場中過于僵硬死板、失去了在市場中自由挑選商品、挖掘寶物一般的樂趣,在與顧客交流中,安田隆夫確認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業賣點,由此激發擴大為體系,成為壓縮陳列的經營策略。
安田隆夫說的“魔境”,就是指這個策略指導的賣場要素結構。他反復強調說,實際就是在強化自己這套要素組合方式是顧客價值的核心,也是他自己的競爭力的核心,即:
主要吸客策略是延時消費。商品種類多、陳列不規則、照明和音樂營造出快節奏氣氛、到處張貼的“驚安”手寫POP廣告,給顧客撿便宜的感覺,不由自主地延長挑選商品的時間,從經營角度看并不是這樣,對基本款標品用低價吸客,非標品和熱點商品標價較高,顧客從感知上會出現非理智的錯覺,難以識別,因此毛利很高,也可以說這是毛利的源泉。
另一大特色是店鋪非常規式陳列多,庫存量大。從期末庫存比重看,伊藤洋華堂、尤尼的庫占銷售額4%至5%,而唐吉訶德庫存占銷售額15%,這種反常規的做法,讓唐吉訶德贏得了顧客逛自由市場才有的自由選擇空間,一下子與其他綜合超市形成強烈的反差。
大家習慣關心商品大類結構,唐吉訶德的銷售結構顯示,食品占33.1%、日用雜品占22.1%、鐘表等時尚品占19.1%、家電制品占8.3%,由于食品利潤已經處于臨界,公司表示今后要在非食品領域挖掘利潤。
3、不依仗自有品牌 尊重店鋪靈活運營
2007年唐吉訶德收購了經營出現破綻的綜合超市長崎屋,經過合作探索,他們不是單純依仗自有品牌(PB),包括商場的自有品牌食品,而是根據地域市場需要,就地取材,尋找產品,徹底實行個店主義。更關鍵的是,采購價格不是由公司本部設定,而是各個店鋪的員工主導設計。觀察臨近的店鋪的價格變化,靈活調整本店價格,選擇最適合的商品組合、最合適的價格、打造最有活力的賣場。銷售額、毛利額、庫存周轉率運營工作的成果,真實地反映在員工的報酬條上。這樣一套運營機制,徹底擺脫了綜合超市、便利店單調的賣場布局,持續地展示出賣場活力。
尊重店鋪本身運營智慧的經營策略,在整合其他品牌店鋪的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開店計劃中,2019年預計獨立開設20個新店,改造城市中心站前小型店、綜合超市等多樣化店鋪。
2018年2月到3月間,唐吉訶德全力與尤尼合作,改造6個業績低迷的原尤尼的店鋪,其中,擴大家電和化妝品經營組合,宣傳低價格的手寫POP亮相店內,改造以后2至8個月,業績同比增長90%,最多增長1.9倍。
到2018年8月末,尤尼的店鋪數是190個店,計劃到2019年改造20個店,5年以內改造100個店。
2018年2月,唐吉訶德和尤尼合作的1號店MEGA唐吉訶德UNY橫浜市大口店開業。
圖為2018年6月改造3個都市內全家便利店,陳列增加1.2到1.7倍,銷售增長1.25倍。
4、經營和資本兩個層面協同,推動戰略成長
在資本層面運作上,唐吉訶德擁有土地資源價值約1700億日元,相當于三越的日本橋店和銀座店合計的土地價值,擁有這樣的資產經營優勢,可以有效地抵消店鋪租金成本壓力。
2017年6月13日,全家和唐吉訶德決定合作。當初確定合作四個話題,一是合作開設店鋪,二是合作開發商品,三是物流合理化,四是海外市場開發新業態。
2017年8月,唐吉訶德和尤尼·全家集團合作。當時有媒體采訪尤尼的社長佐古則男,他并不認同這個合作。他認為兩個企業的商品組合差別不大,但是顧客群體差異很大,購買的目的差異很大,尤尼的顧客是定向購買為主,而唐吉訶德顧客是休閑隨機購買為主,二者很難合作。
可是,資本層面不是這樣認為的,日本全家便利店的母公司FamilyMart UNY 控股10月11日發布消息稱,將以2119億日元取得折扣店運營商“唐吉訶德控股(Don Quijote Holdings)”最多20.17%股權,預計成為最大股東。另一方面,FamilyMart UNY 控股將出售子公司UNY的股權,將其變為唐吉訶德控股的全資子公司。通過此次出資,FamilyMart UNY 控股將獲取在零售行業維持罕見增長的唐吉訶德控股的潛力。
FamilyMart UNY 控股11月上旬開始以每股6600日元的價格針對唐吉訶德控股實施TOB(公開要約收購)。同時,目前持有的60%UNY股權將在2019年1月以282億日元轉讓給唐吉訶德控股。 唐吉訶德控股和FamilyMart UNY控股2017年8月展開資本與業務合作,唐吉訶德控股向UNY出資40%。FamilyMart UNY控股將剝離超市業務,把經營資源集中于便利店。
大原孝治社長表示,這是要抓住便利店、綜合超市、折扣店發展轉型期,優化資產經營的戰略合作。
圖為唐吉訶德社長大原孝治(左)和尤尼·全家集團社長髙柳浩二(右)
尤尼·全家集團旗下的全家便利店也沒閑著,在資本層面上加緊運作。2018年11月,全家便利店整合另外兩個便利店SK品牌已經到位。原定2019年2月整合完成,目前看已經提前完成任務。9月份已經有4800個店鋪轉為全家品牌,還有200多家明年將全部完成。全家便利店社長澤田貴司笑著感慨道,這兩年把員工累壞了。
唐吉訶德本來是日本折扣店老大,與全家合作后,就可以在綜合超市方面有所成就了。目前日本各類綜合超市的市場規模達到13萬億日元,永旺是老大,占比達到15.5%,伊藤洋華堂是老二,占比9.4%,尤尼占5.4%,唐吉訶德占2.5%。改造尤尼190個店以后,唐吉訶德有可能在綜合超市領域打開一片新天地。
有兩個有意思的事,其中一個是,唐吉訶德改造尤尼超市和全家便利店的節奏非常慢,只是拿出幾個業績不好的店鋪做試點。唐吉訶德的經理說,我們很愿意加快改造步伐,原因是由于我們的營業時間到深夜,涉及到員工勞動時間問題,尤尼方面要在員工工會討論通過,環節比較多吧。媒體似乎不太認同這個說法,有媒體分析認為,企業合并過程中,各自內部政治小團隊的圈子是很大的阻力,企業文化風氣不同,溝通的畫風不同,融合不會很順利。
還有一個是,唐吉訶德的股市價值方面有點反常,并沒有因為業績順遂而贏得市值增長。用兩個可比較時點數據看,2017年8月23日,尤尼·全家集團在股市價值7413億日元,唐吉訶德為6224億日元,差距約為1200億日元;2018年6月28日,尤尼?全家為1萬5459億日元,唐吉訶德為8353億日元,二者反差接近2倍,表面看比較費解。
唐吉訶德市值不如尤尼·全家,到底怎么解讀?是企業產品成長價值不高?還是市場信譽不高?還需要從另一個角度深入解讀。
不管怎樣,唐吉訶德不循常規的發展方式、激發店鋪賣場活力的方式組合而成的“魔境”模式,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系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