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正在通過數字化轉型為“新餐飲”破局
已經成立31年的西貝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品牌歷久彌新的風貌。和它的全名一樣,西貝莜(YOU)面村,莜面代表了健康的屬性,是一種獨特性,一個全新的、與眾不同的品類。
今天,市場對餐飲企業的要求已經不只是做好菜,這個傳統行業正在面臨來自消費者行為變化、數字化趨勢的沖擊。
西貝餐飲創始人賈國龍曾說:“餐飲的本質是耐性之爭,產業供應鏈能力之爭,對市場趨勢的判斷之爭。”西貝正在通過數字化轉型為“新餐飲”破局,而上云,正是西貝歷久彌新的技術源動力。去年,西貝關閉了線下IDC機房,將核心業務系統All in 阿里云,率先擁抱數字化,更好服務新時代的消費者。
西貝堅守對消費者全鏈路服務的「耐性」
西貝對消費者體驗的關注可以說以“極致”著稱。25分鐘上齊菜品,明亮的大堂,親切的服務員,加上菜品的精挑細選,讓西貝門店開到哪里火到哪里。

現在西貝的線下年客流量超過6000萬人次,營收超過50億元,并保持著快速增長。如今線下流量越來越珍貴,如何更好在數字化趨勢下全鏈路服務消費者,是擺在西貝面前的第一關。
2016年,西貝開始主動擁抱數字技術,首先實現的就是消費者數字化。
“每個門店就是一個小河流,每個小河我給它弄到一個大壩里面,它不就成為大海了嗎?”,西貝高級副總裁張興旺談到,“目前西貝注冊會員數量已經超過2000萬了。”正是在張興旺加入的2016年,西貝開始在云上構建與消費者跨時空的鏈接。通過點餐系統的上云和會員制的推廣,西貝堅守著餐飲行業更好服務消費者的初心和耐性,堅實地邁出了數字化第一步。在云上,西貝實現了對2000萬消費者的數字化,將門店的經營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上都進行了擴大。在西貝與消費者數字化連接的同時,門店也提升了營運效率。在第一輪門店的數字化改造過程中,顧客不用再排隊結賬,有的門店收銀崗高峰時需要兩個人,現在都不需要了,大部分門店吧臺甚至都沒有了。
無論在西貝的線下還是線上渠道,西貝通過云上會員制,與其進行持續互動,這是對餐飲行業長期維系消費者關系的「耐性考驗」。今年,西貝靠一個10多人的團隊,將西貝甄選商城新業務突破1億元。
上云,大大釋放了西貝全鏈路創新的潛力。
西貝首創中餐「智慧供應鏈」
在前端逐步邁入數字化后,西貝開始思考如何建立適合中餐的一套智慧供應鏈系統。餐飲行業業務鏈條太長,涉及的主體多,中餐的標準化分解難,西餐供應鏈軟件系統并不完全適用西貝。
彼時,傳統的軟件和技術架構無法響應業務的迫切,加上前端上云成功后,西貝毫不猶豫將新供應鏈的構建All in Cloud展開。
“在阿里云上開發是非常自然的決定,我們一開始就選擇云來做基礎設施。” 張興旺談到。
從2018年起開發到2019年5月,這個「云原生」的智慧供應鏈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從食材采購、中央工廠、分倉配送、門店要貨等環節,實現了全鏈路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升了門店加工效率。
在西貝高級副總裁張興旺看來,這個“長在云上”的智慧供應鏈系統讓他非常滿意最初的選擇:

在云上開發縮短了實施周期,一年多的時間,這套系統就已全面上線,智能系統早運轉其實就是在提高效率。
一體化的新系統最大的價值是端到端的數據串聯,規避了過去傳統架構下存在的數據孤島問題,當系統運轉起來無疑會實現智能供銷預測和降本增效。以報貨場景為例,現在使用移動端可直接進行智能錄入,從過去人工錄入需要兩個小時變為15分鐘就可以完成,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由于是一體化系統,不會再發生老丟失數據的情況。
基礎設施可隨著業務發展而靈活調配。這就在于云上可彈性伸縮。當需要隨時擴容的時候,秒級擴容,不再需要硬件投資,原來需要指定專人運維,現在直接節省了這部分的人力成本。
“沒有任何懸念 全面上云一定是未來趨勢”
在云上開發會更敏捷,更容易促成業務創新,這是原生數字化企業的共識。傳統餐飲行業的領頭羊西貝認識到了這一趨勢,并將此付諸于行動。
西貝原本有線下機房,每年都要進行投入并有專人負責管理。2018年,在張興旺的推動下,西貝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出于創新業務考慮關閉線下IDC機房,All in 阿里云,這直接帶來的是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并讓團隊有精力專注于業務創新。
“我們對大勢有一個判斷,全面上云一定是未來趨勢,沒有任何懸念。”目前,西貝門店POS系統、在線點餐系統、CRM系統、自研智慧供應鏈平臺等已經全面轉移到阿里云上。阿里云的彈性、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障了西貝從容應對各種就餐高峰和節假日對IT系統的壓力。有媒體曾這樣評價西貝新餐飲的模式,
“餐廳靠零售產品降低供應鏈成本,零售靠餐廳的品牌進行線下引流,這帶來了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全新商業模式。”而上云則支持了西貝全新商業模式的敏捷實施和扎實落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