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戛然而止?
聯商專欄:對疫情之后消費市場的判斷,習慣思維的判斷是過于樂觀了,因為“報復性消費”并沒有如期而至,那么,下一個問題是,中國的消費升級是否也意味著戛然而止了呢?
消費升級是否延續取決于諸多大的變量
1,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全球爆發的影響。這種影響直接體現的就是經濟的停擺,消費的萎縮,失業率上升,如果疫情的影響對經濟、消費和就業是長期的話,中國的消費升級就一定會戛然而止,從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2,中國人口結構變遷變化。在老齡化這一基本趨勢之下生育率會否提高是個未知數,應該說,疫情期間宅家隔離會促進生育率的提高,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是離婚率的提高,生育率高低要到年底才能顯現。
3,經濟發展階段。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1萬美元,消費升級的判斷很多都是基于這一經濟發展階段的到來,如果疫情發展導致GDP低增長甚至負增長,消費降級是否就會到來呢?
4,城市化進程。如果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不是危機而是蕭條的話,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城市化進程肯定會受阻,那么消費升級也會停頓下來甚至倒退。
5,消費心理的變化。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未來收入提高的預期會下降,消費者在疫情之后到底是會看輕貨幣價值盡情消費釋放宅家隔離的郁悶,還是收緊口袋以應對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還有待觀察。
如果從國家層面沒有大的經濟促進政策出臺,消費升級的戛然而止應該說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說,中國的消費升級是否還會延續,決定性的因素是國家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手筆和力度大小!
中短期內疫情對消費影響的幾個方面
1,高端化消費會一定程度減少。對超市影響應該不會很大,但對百貨店的影響比較大。
2,疫情結束后短時間內會因為疫情期間被壓抑而會迎來一波消費小高峰。但這一消費小高峰的出現范圍不會很大,力度也較低。從疫情重災區湖北襄陽地區來看,在零售商場允許開業后,除超市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0%,其他業態生意十分清淡。只要不摘下口罩,正常的消費就不會恢復,根本談不上報復性消費的到來。
3,中長期來看,消費者對健康和安全的訴求會越來越高,與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的產品特別是提升免疫力產品會得到加速發展機會。如果還存在著消費升級可能的話,這個訴求可以作為代表性趨勢。
4,疫情期間迫使許多知名餐飲企業如海底撈等開發半成品菜等,再加上消費者在家更便捷、更健康餐飲解決方案的需求,后續一定程度上會催生餐飲零售化的發展趨勢。超市里面生鮮深加工、半成品商品和成品會放大,而且越來越品牌化,就像我們看到的沃爾瑪與西貝等知名餐飲品牌合作開發即食商品那樣。
5,疫情加速了消費者線上渠道的轉換和習慣養成,以及直播短視頻帶貨等營銷渠道擴張,對線下零售商的傳統營銷、商品推廣和營運模式帶來挑戰。
6,實體零售商會加速度向線上轉型,這種轉型呈現三大特點,第一,發展企業APP平臺的私域流量成為大趨勢;第二,強化線上的運營能力;第三,企業資源開始向線上渠道傾斜。
頭部電商平臺的銷售會被區域零售商分流,第三方電商服務平臺的業務發展受到挑戰。
7,疫情蔓延到全球,跨國和外資企業所受影響更大和供應鏈調整周期更長,再加上疫情進一步增強了國人對國家的向心力和作為中國人身份認同感,國潮和新國貨商品會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和獲得快速發展。
在疫情期間有多家投資機構包括國際著名的投資機構聯系我,要我向他們推介新國貨生產廠商和品牌商,對這種消費趨勢資本的嗅覺是最靈敏的。零售商攜手品牌代工企業特別是國際品牌代工企業開發新國貨商品品牌機會很大,這也可能是百貨店轉型不多的出路。
零售商要認識到疫情之后可能出現的兩個國際大趨勢
1, 去全球化將會成為一個國際大趨勢,而去全球化就等于去中國化,中國的全球制造業中心會受到極大挑戰,零售商要有過苦日子的思想準備,要下大的決心建立自己供應鏈體系。
2, 貿易出口量會大幅下降,中國出口加工貿易企業的產能會被迫轉向國內貿易,并在零售環節完成銷售,零售商要吸取2008年的教訓,不能只是外貿的去庫存者,而應該是將外貿產能轉向新國貨商品品牌化的內銷市場推進者,內外貿對接是零售商發展自有品牌的黃金渠道。
(來源:零售顧事 文/聯商特約專欄作者、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