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生活逃離,可能錯在深圳人不愛看書
圖片/深圳萬象天地公號
聯商專欄:7月3日,誠品在其官方微信《誠品eslite服務號》推送的“感謝這一趟充滿價值且不悔的旅程”文章明確表示,受疫情影響,誠品生活深圳在2020年12月31日結束營業。
很多人都說誠品撤出深圳,是因為深圳人不愛看書,其實,這么說都是對的。時間這么貴,看書多浪費。
5月份社零數據出來,政府消費拉動居民消費,深圳硬是把數據做出來了。問題是書店數據依舊難堪。看書還是屬于零食類,閑得沒事的時候也許逛一圈。
深圳誠品只恢復到疫情前的一半,業績僅為蘇州誠品的60%。大家都不看書,開它干嘛呢? 資本層面看,投入是要求回報的 誠品生活其實是一家商管公司,誠品書店是誠品生活的主力店。
當年誠品集團為了上市以及突破各種壁壘(或者叫產品線優化),把誠品集團拆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商管類的誠品生活,用來做上市主體;
另一塊是擁有核心價值及品牌資產的誠品書店等,叫誠品控股。 通常,我們會把誠品生活直接當做誠品書店,是因為誠品生活入駐必招誠品書店,可以劃成等號。誠品上市前的拆分也讓誠品旗下各子品牌的價值最大。開發商想擼,就得單獨談,大家懂的。
蘇州為了引入誠品書店,給誠品生活的條件是不錯的,給地做平衡,關鍵位置、配套、城市水準等不錯,為蘇州搶得頭馬。如果誠品單獨用書店去談,肯定沒辦法拿到那么多好處,用誠品生活談就順理成章多了。
誠品生活蘇州
深圳在處理誠品生活退場上最搞笑的是:誠品生活滾蛋,誠品書店留下。想想吳老板都要淚流滿面了,人家就是靠誠品書店生活的,這不砸飯碗再踹一腳嗎? 有那么多閑工夫,趕緊去公關,先把旁邊那條路捋清楚。深圳誠品剛上套開業,旁邊道路就開始改造,這種沒朋友的玩法,當地也能干得出來。
華潤置地給了誠品生活20年租約也算有誠意,但問題出來了。去年剛好是IFRS 16會計準則生效,所有的零售企業都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大部分租賃計入資產負債表,承租資產越多,負債越重。 深圳誠品生活出現了疫情沖擊+會計準則沖擊,兩個賬都沒辦法玩。去年深圳誠品生活直接給擼掉1個多億,痛得不要不要的。
不要看1個多億似乎不多,但相對誠品生活這種本來就不怎么賺錢的,還是不少的。今年半年過去了,復蘇無望,深圳萬象天地又沒有實際幫扶拉動策略,誠品生活不關店,怎么向資本市場交代。
上圖為誠品生活股價走勢,壓力很大,股東很關心。
誠品生活跑到深圳荒漠地帶試圖生根發芽,這太為難深圳了。 誠品生活核心優勢在臺灣,臺灣交集比較多的是香港、日本等地。
香港在操盤時,基本都比較順利,今年香港屯門、荃灣都可能設固定店。誠品生活標桿產品西南店開業采用日本設計師,并導入多家日本首店入駐。
首家日本店則反向操作,采用臺灣設計師,把臺灣供應鏈帶入日本。各種噱頭玩得溜。內地與臺灣在文化交流上,有時候還不是那么順暢。誠品生活需要在大陸自建新的供應鏈以及適應屬地文化。
商管公司需要盈利 相對來說,文創類產品在大陸屬于起步階段,沒有誕生足夠可持續復制的品牌。
誠品生活在跨區域運作時,需要在當地招商就地解決戰斗。深圳缺乏文藝屬性,不能提供優質商戶;本地商業地產供量又過剩,誠品生活在搶籌時也沒有足夠優勢。連鎖而不復制,有時候叫個性,有時候叫尷尬。
誠品生活深圳 圖片/大眾點評
不論在蘇州大陸首店噱頭,還是西南店引入多家日系明星品牌,深圳店招商都是不溫不火。這又導致深圳店只能靠誠品書店單主力店引流,再來進行流量派發到各中小商戶。深圳人又不喜歡看書,誠品生活直接無語了。
要培養深圳人看書習慣也不是沒機會,問題是猴年馬月,在房價6位數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作為一家商管公司,誠品生活需要盈利。誠品書店可以虧損,可以持續虧損,但是誠品生活不行。
就像開超市,雞蛋可以全年做負毛利,用來引流,但超市要賺錢,不然喝西北風。
這跟其它商管公司套路沒什么太大區別,為什么給主力店免租,為什么給品牌店裝補,虧的錢總是能從其它地方賺回來的。
誠品生活垮了,誠品書店繼續虧錢還有什么意義,還不如打包回去,再換個場子繼續招商。深圳是個簡單的地方,就適合簡單的賺錢,玩文藝太影響賺錢了。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王國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