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巴菲特”的卸任與登頂 香港首富李兆基退隱江湖
李兆基王者遜位,一代地產傳奇落幕。
9月10日,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李兆基擬退任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及終止出任該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梁櫸涇將退任該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F年92歲的李兆基將不會在2020年11月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上尋求膺選連任。
作為新鴻基地產前身“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的創始者人之一,李兆基自該公司于1972年上市時起便一直出任該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服務至今超過48年。
今年以來,新鴻基地產股價跌超15%,截至周五收盤報100.20港元/股,市值為2903.58億港元。
谷歌財經
受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下行和市場惡化的影響,新鴻基地產今年上半年業績欠佳,凈利潤接近腰斬,其最新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新鴻基地產實現收入826.53億港元,同比減少3.1%;歸母凈利潤235.21億港元,同比減少47.63%。
其中,基礎溢利減少主要由于自2020年2月至6月底,投資物業給零售租戶提供合計超過10億港幣租金寬減,集團酒店全年經營虧損3.3億港幣(扣除折舊費用),合人民幣約3.85億港幣。
由于其利潤跌幅超預期,目前花旗將新鴻基地產將目標價由148港元下調至133港元,維持“買入”評級。同樣維持“買入”評級的還有大和,目標價為156.8港元。
“地產王”的生意經:百變與永業
李兆基永遠在求“變”。
1928年,廣東順德,李兆基出生。深受其父的影響,幼年的李兆基對黃金、匯兌、外幣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術,20歲的李兆基諳熟于心。
香港中環的銀樓令人眩暈。
20歲,身揣1000港幣,只身來到香港的李兆基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賽道——外匯、黃金。上世紀50年代初的香港,人如潮涌,李兆基意識到香港才是中國通往世界的橋梁。于是,李兆基又發現了“新風口”——五金和進出口貿易。
這是李兆基的第一回轉行。
“我自小就接觸生意,后來在銀莊工作,令我深感無論法幣、銀幣、金元券等,都可以一夜之間變成廢紙。”令我感到持有實物才是最保值的辦法�!崩钫谆纳怙L生水起,但金融市場并不是李兆基的歸宿,盡管在金融市場獲利,但是他卻做了一個逆勢的決定——進軍地產。
30歲,李兆基迎來了人生第二回“擇業”,沒想到這一回竟是他的“永業”。
(左起)馮景禧、郭得勝、李兆基三人出席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開幕酒會(李兆基網頁截圖)
李兆基、郭得勝與馮景禧,這三位叱咤香港商界的“三劍俠”,共同成立了永業公司,5年后,原班人馬再度成立了新鴻基企業。
1973年,李兆基自立門戶,創立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8年后公司上市。借90年代地產狂潮之勢,新鴻基地產一路勢如破竹。68歲的李兆基一舉成為香港首富,并躍居全球富豪榜第四。
“百變”與“永業”只是表象,李兆基生意經的必殺技是“寸土必爭”。
恒基兆業偏愛收購舊樓,中、上環都是李兆基的“囊中之物”。買下黃金地帶的舊樓,在舊樓地帶蓋新樓,建樓后多保留商場、車位等優質單位,令李兆基旗下公司物業遍布。
2010年一份罕有的集團向西物業估計報告中表明,恒基擁有51個商場或商業樓面,另外恒基當時于92幢大廈,擁有一個至多個物業。近年恒基兆業仍在不斷收購新樓,以至于現在基本上每個街區都有李兆基旗下的物業。
“冒牌股神”or“香港巴菲特”
炒金出身的李兆基,繼續出手金融市場,這一回的“玩伴”是李嘉誠。自稱“冒牌股神”的他竟一舉超越李嘉誠成亞洲首富。
選國家(中國、日本),選行業(保險、銀行、能源、還有地產),選龍頭股,成為了李兆基的“選股三觀”。
2003年,符合李兆基“三觀”的股票來了,這一年中國人壽在香港和紐約上市。
李嘉誠、李兆基和鄭裕彤分別內部認購2億美元、2億美元和1億美元,一年之后,禁售期結束,三人各皆獲利50%,只有李兆基沒有選擇離場,反而一擲千500億現金,成立私人投資基金——兆基財經,宣告進入股票市場。兆基財經成立2周年時便實現了盈利翻倍。此后,李兆基持續投資在港上市大型中資股、國企股。
除了會抓住時機之外,李兆基 “股神“的名號還得益于他對股市的預測。
2007年10月,李兆基曾預測08年恒指能突破30000點,11月初這一預測就得到了佐證。11月8日,李兆基表示:內地可能于未來數日再推出宏觀經濟調控措施,數天港股將會很波動,跌幅較大。果不其然,恒生指數11月19日下跌1136點。
李兆基形成獨特的投資理念和在股票市場的盈利能力使李兆基在股市“封神”。2020年在福布斯排行榜上20多年“陪跑”的李兆基,終于在香港50大富豪榜上,以304億美元身家擊敗李嘉誠,奪得香港首富的桂冠。
92歲的李兆基,到底是卸任,還是登頂,或許只有他自己可評判。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