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x大中華區總裁湯勁武:人工智能的產業賦能之路
11月12日,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的“洞察時代的變革”——中國市場研究行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四川成都城市名人酒店隆重召開。
數百名來自政府、知名院校、信息化相關企業,及市場研究行業的專家學者匯集現場,從“社會變革、資本轉型、傳承創造、發展融合”四個維度,共探變革時代下的市場研究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注于零售業計算機視覺解決方案與數據分析的公司之一,Trax大中華區總裁湯勁武先生受邀出席本次活動,并于現場發表了《人工智能如何賦能第三方業務》的主題演講,對AI的發展與產業應用,以及AI對第三方業務應用價值的現狀與前景,向與會者做了由淺入深的介紹,引發現場熱烈反響。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行業領軍人物,湯勁武先生一直專注在人工智能賦能產業領域,將技術力轉變為生產力。無論是最早創立的數字100渠道研究方法,還是當下Trax零售全渠道數智化解決方案,湯勁武先生不斷以跨界和發展的思維,構造了人工智能與第三方業務之間的創新解決方案。
面向市場研究行業的諸多細分領域,傳統的數據采集過程,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釋放出的巨大能量而逐漸發展出新的業態,人工智能發力的變革,正在更大程度上普惠到行業效率的提升,未來正在成為新的“傳統”。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分化,以NLP(自然語言處理)、推薦算法、CV(計算機視覺)作為主要的人工智能三大應用分支,分別推動了現代社會從經濟、政治、生活的形態等多方位的全新變革,滲透領域不僅限于電商、安防,自動駕駛等新興產業,也包括零售,醫療,數字出版等眾多民生行業。
正如湯勁武先生在主題演講中的核心觀點:現如今,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更好地洞察不斷變化的消費者,成了全行業關注的熱點。近年來,供給側改革的大力推動,先進的通訊技術(5G)、大數據和豐富的機器學習,使得人工智能自然嫁接于已有商業模式,增加了商業模式本身的價值創造能力。
對于如今的市場研究行業來說,企業發展與市場研究行業的關系密不可分,市場研究需要深入到企業內部的戰略分析,更需要從消費者洞察的角度提供更多的數據佐證,而這個領域正是人工智能不斷發揮深度學習能力,展現更大技術優勢的天然實踐場。
根據億歐智庫提供的《2020年中國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分析報告,至2020年,人工智能的創業窗口期臨近尾聲,AI整體步入商業驅動發展階段,成熟市場初顯。
湯勁武先生的觀點則更加明確: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細分、人工智能應用的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工智能的表現能力將越來越好,能夠做到接近或超過人的場景也將越發普及。比如,在低標準化例如銀行柜臺業務、中標準化例如自動駕駛,高標準化例如棋類對弈等不同級別的分類場景下,人工智能已經能夠實現基于智能化的工作流處理模式,不再是單純地將不同的活動當作對彼此沒有影響的單獨事件,而是有針對性地考慮多個事件的共同影響。作為下一代的普惠技術,人工智能將為各個行業賦能;那么,人工智能與市場研究行業展開合作與發展,亦將是勢在必行,對于人工智能的使用也終將像使用Excel一樣的頻繁和便捷。
對于人工智能的應用前景,湯勁武先生結合多年的洞察,給到一個具象的比對模型:當人工智能產生的價值不低于人工智能模型的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的三倍,且人工智能的表現與人的表現相比較基本持平時,這意味著在這個場景下即可立即開始使用人工智能。
這意味著,判斷人工智能是否值得投入使用,有了明確的判斷標準: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系統的準確率是否足夠高,是否基本上達到或者超過人的表現;另一方面則是投入產出比(ROI),是否人工智能的使用成本足夠低,產出的價值是否足夠高。
事實上,在以零售業為代表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中,人工智能展現的效能已完全被呈現。Trax擁有的專利計算機視覺平臺,全球擁有每月近十億張圖片的快速識別與機器學習能力,顛覆了快消品行業的數據采集模式。基于計算機視覺的商品識別能力已被驗證其獨有的零售洞察和決策價值,而基于計算機視覺的人體行為識別,也正在逐步應用到消費者購物研究領域。
正如此次高峰論壇的主題所言,變革的時代中——資源、人才、管理、技術等給企業經營帶來各種新的挑戰,而人工智能就是開啟面向未來的那扇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