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技術讓“鞋王”千百度告別高庫存高缺貨
聯商網消息:零售行業最怕兩件事:庫存積壓,和缺貨。看似相反的兩種情況,卻往往同時發生,原因是商品和渠道的匹配出了問題。
老舊的分銷系統因為數據割裂、離線,正在加劇貨賣不出去、人又拿不到貨的問題。“第一次聽阿里云說‘到處建煙囪’,我就理解了。這就是行業的現狀。”千百度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信息總監王志新在接受采訪時說。
他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門店有一套POS系統,線上訂單又有一套系統,業務數據做不到即時同步,就會出現斷色斷碼和超賣。
千百度是國內知名的鞋服公司,2011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以來,通過自創品牌和收購,目前旗下擁有5個鞋服品牌,在國內設有2000余家店鋪,年銷售額約30億元。
服飾行業普遍存在的高庫存、高缺貨問題,千百度也難以避免。千百度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裁袁振華表示,千百度一直在考慮轉型升級,阿里云業務中臺的上線就是數字化戰略的重要體現。
“阿里云業務中臺上線半年以來,千百度實現了商品、庫存、訂單、會員的全渠道一體化,既保證了我們的銷售最大,消費者滿意度也明顯提升。”袁振華說。
以貨品調撥為例。鞋品、服飾對季節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地區間喜好也差異巨大,貨品調撥是個考驗效率的常規動作。
基于業務中臺,千百度的庫存已完成近100萬單的智能調撥,效果顯著。在過去的離線系統里,總部和地區的數據各自獨立,調撥需要分步進行后系統再同步,頭一天客戶提出的貨品需求,第二天系統才能完成調撥。現在,千百度打通了各大系統,通過業務全面數據化,做到實時調撥,消費者第一時間就能拿到貨品。
為何會快速上線阿里云的業務中臺?王志新認為,除了對行業難題對癥下藥,新冠疫情也加速了這一過程。
新冠疫情突發對零售行業沖擊巨大。特別是線下零售,損失慘重。國際權威機構德勤在今年3月的調研顯示,當時37%的國內零售企業客源減少了一半。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三分之二的線上商城客源未受影響,反而訂單爆增。
千百度今年3月遇到了又一個難題:某電商平臺的技術架構突然發生變化。阿里云快速提供了對接方案,幫助千百度的線上銷售量一個月內提升了175倍。王志新說,這讓千百度對阿里云業務中臺充滿期待。
阿里中臺的優勢之一,便是通過“大中臺小前臺”的模式,快速對市場變化和業務需求做出反應。除此之外,它強調業務數據的沉淀與共享,真正讓數據在完整的業務系統中發揮作用。
過去,高庫存“凍”住了企業的現金流,高缺貨又嚴重影響用戶體驗。管理者只能通過一級經銷商的大體提貨情況對需求做出分析,及時性與精準性較差,更別提與研發設計、生產計劃同步。現在,管理者可基于業務中臺,對線上線下、直營加盟所有渠道的業務統一運營、營銷統一規劃,保證各渠道銷售最大,并及時挽回流失客戶。
上線后的業務中臺為千百度搭建了商品中心、渠道中心、人員中心、會員中心、訂單中心、營銷中心、庫存中心、賬務中心等八大中心,為全渠道提供了業務支撐,與實際情況高度貼合,有效提升了訂單抓取、庫存同步、推單、報表查詢的效率,財務結算與業務單據有機結合,讓系統策略更加自動化。
王志新介紹,業務中臺上線后,IT團隊的需求響應能力也提升了5倍,能更快地完成開發和架構設計。這是因為業務中臺微服務的架構能快速適應日益增加的線上平臺,并隨時為新業務的拓展做好準備。“我們不只使用了一種新產品,團隊在技術架構的革新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王志新說。
有了數字化技術的加持,千百度在6.18、雙11的兩次大促中表現出色,流量高峰時期每秒可以處理200份訂單,不再擔心系統的穩定性。門店導購POS系統一體化業務操作,結算中心靈活配置,效率均提高了30%以上。在線下單、門店提貨的O2O訂單明顯增加,就近門店履約效率也獲得了提升。
“我認為,業務中臺的效果才剛剛開始體現。”王志新說,效果數據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將更有力地支持千百度的業務新需求。
去年,千百度也加大了和天貓、菜鳥的合作,全面擁抱數字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