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關30城,二手車電商平臺優信陷入持續困局
曾穩坐“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寶座的優信,在二手車電商賽道里已不復從前的風光。
12月28日,二手車電商平臺優信將再次關閉多個貨源城市,最終只留下30個左右,而包括邢臺、東莞等40多個目前優信的交付城市也將會關閉。
今年以來,優信北京總部除法務、技術以外的多個部門經歷了裁撤、搬遷一系列的變動調整,而目前所留下的員工,也要面對去西安還是接受賠償離職的選擇。
據《每日經濟新聞》稱,優信正在加快將部分業務向西安轉移。對于不愿意去西安的員工有兩種賠償方案:一是給N的60%一次性付清;二是給N的100%,分12個月付清。
優信發布停崗通知
除了裁員的政策調整,就在不久前,優信還對內發出了最新的降薪通知。于今年2月份,優信集團宣布:因受疫情影響對部分員工降薪,涉及一般員工與高管,優信一般員工的降薪幅在20%—30%之間,高管降薪幅度高于40%。
經歷一系列接連不斷的政策調整,優信不得不開始降薪裁員來自救。實際上,優信一直風波不斷。
一波未平一波起
起步于二手車B2B拍賣業務的優信成立于2011年,憑借優信拍、優信二手車兩大王牌業務搶占二手車平臺。于2016年,其占B2B模式行業成交量超過了80%,根據天眼查顯示,9年多來,優信融資能力極強,已披露的融資總額超過18億美元。
可是好景不長,上市后的優信并未迎來更好的局面,反而頻頻暴露出經營的負面問題。
黑貓投訴顯示,截止12月30日,關于優信二手車的投訴量已經達2006條,而完成量僅為3.3%,投訴內容多為套路貸、額外收費、過期率過高等。
優信二手車相關投訴
用戶多以優信隱瞞技術服務費為由認為其為“套路貸”,這也為優信在用戶的口碑層面埋下危機。技術服務費大約占貸款本金的10%-18%,而在大多數用戶還款時才發現有這筆費用,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優信直接扣除,經過投訴相關人員承諾在結清貨款后退回,然而遲遲沒有收到這筆款項。
無獨有偶,優信B2C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優信金融曾被曝出在貸款過程中暗中增加額度,與合作商勾結起來欺騙客戶,在各種違規操作陸續被曝出后,消費者對優信的體驗感受也打了折扣,對其經營體系的疑慮也越來越多。
根據天眼查顯示,優信二手車關聯公司優信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按執行通知書指定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其公司法定代表人曾真今年四次被下達限制性高消費。
曾真被下達限制高消費
“套路貸”及種種風波的背后,也表明了優信資金捉襟見肘,這大概也是其遲遲不松口退費的原因。
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劇了優信的窘境。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1-6月全國累計完成交易二手車551.64萬輛,累計同比下降19.61%。可見國內的二手車整個行業都遭遇了疫情的沖擊。在整體二手車市場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優信也未能抵抗住風險。
受疫情影響,優信虧損嚴重,財報數據顯示,其2021財年Q2總營收為人民幣764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3.97億元,同比下降80.76%;凈虧損為2.5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02億元,同比擴大28.22%。
隨著巨額虧損,股價也一直呈下跌趨勢。截止12月30日,優信股價已經跌至0.8650美元,市值僅剩2.56億美元,與上市近28億美元市值相比,已下跌90%。
優信二手車截止今日股市
斷臂求生仍陷困境
危機早已顯現,上市不足一年的優信不得不選擇通過一系列的“業務大甩賣”減輕自身業務,輕裝上陣。
截至目前,優信已經將自己的助貸業務轉讓給了58金融旗下公司,拿到了1億美元現金,得到了一定的輸血;今年1月份,優信將事故車拍賣業務整體出售給博車網,以3.3億元的價格獲得了處置收益;3月,其又將優信起家的B2B二手車拍賣業務優信拍出售給了58同城,新獲得的1.05億美元現金也將暫緩優信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現金流的壓力使優信不得不斷臂求生。目前,優信、只剩下面向C端的全國購業務。本以為優信能走上盈利的正軌,竟沒料到賴以生存的全國購業務因受突如其來的疫情的影響,唯一力推的業務也變得岌岌可危,優信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有心卻無力。
雖賣業務獲得了一定的資金,但終究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獲得的資金大部分投放在廣告宣傳和區域規模的擴張上,入不敷出導致其原本持續虧損的現象雪上加霜。
優信的近況堪憂,恐怕所剩的時間不多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