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超市小型化、社區化是個偽命題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飛天
圖片/聯商圖庫
近幾年,線下零售市場受經濟下行和線上銷售占社零總額的比重進一步上升的影響,線下零售面臨較為嚴峻的市場形式,尤其是風光了十幾年的大賣場業態開始顯現疲態,客流下降明顯,有大賣場黃埔軍校之稱的家樂福中國最終賣身蘇寧,業內一直具有標桿作用的大潤發也委身于阿里旗下,開始了所謂的新零售改造。這也宣告了大賣場業態在國內的黃金十年正式結束。
在資本的推動下,店鋪小型化、社區化成為了線下零售的新趨勢,以生鮮傳奇為代表的社區生鮮業態開始引起資本的關注,國內超市龍頭永輝也大力發展永輝生活等小業態店鋪,近幾年各業態通吃的蘇寧也高舉高打,大力度推出蘇寧小店業務,號稱第一目標要開到十萬家。
然而,無論永輝還是蘇寧,在小業態店鋪的發展上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甚至中途都為了減少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紛紛進行內部轉讓出表。時至今日,小業態的店面發展也都是一地雞毛,當年的豪言壯語都被業績這個最真實的指標打臉打的生疼。
拋開供應鏈能力這個最基礎的指標,從簡單零售企業商業邏輯的角度,雖然動輒20000多平的大賣場確實已經不再是最佳業態,商超有向更加集約和小型化發展的趨勢,但小業態、社區化并不是線下零售的發展方向。簡要分析如下:
一、 大賣場的主要盈利貢獻模式并非商品差價,而是通過品類全、價格低廉的優勢維持較高客流,持續穩定的高客流可以保證大賣場通過外租區的較高坪效租金獲取利潤。雖然近幾年大賣場客流下降明顯,但這個模式依然走的通,只是外租收入有所降低。這個模式在小型店鋪尤其是社區店是行不通的。
二、 小型店鋪,社區店的租金單位成本、人力單位成本明顯高于大賣場,對于商業網點來言,面積越小、單平租金越高,一般同商業位置500平網點的單平租金是5000平以上物業單平租金的3-5倍。但500平超市的用工數量無論如何壓縮,不可能低于5000平超市1/4,也就是說單面積人力成本也是5000平超市的3-5倍。人力成本和租金是商超的前兩大成本,都明顯高于大賣場,面積費用比大幅度增加。
三、 社區小型業態超市毛利率和面積產出可以比大賣場稍高,但是無法覆蓋增加的租金和人工成本。社區化零售優點是便利性,所以客群鎖定周邊很小的范圍,未來客群的可拓展性不大,因為便利性,毛利率可以適當提高,但是在中國的所有一二線城市,10分鐘車程范圍內大多會找到一家規模較大的賣場,因此毛利率只能略高,否則顧客就會舍近求遠。
四、 夫妻店的存在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很多夫妻店的房屋為自有房屋,或者歷史形成的使用成本較低的房屋;此外,100平的夫妻店兩個人可以經營,偶爾親戚朋友幫忙照看一下,其實店鋪的利潤就是夫妻二人的工資收入,但如果是正規公司經營100平小店,按照商業2班倒的工作模式,最少需要5個人,還要負擔保險、公積金等費用。
綜上,小型店鋪的成本端每平米均值大幅度提高,缺少外租租金等營業外收入對報表貢獻,產出端坪效和毛利率提升有限,小型化商業由正規公司經營想在報表上實現盈利,在線下零售競爭白熱化,毛利率、利潤率都較低的現狀下,基本是個偽命題。當然不排除個別店鋪會有較好的收益和產出,但是無法支撐線下零售發展趨勢和方向的邏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