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一支暖心廣告,竟是一張“收據單”?
疫情直接影響了去年商業的運作,這對大多數線下品牌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沖擊。但疫情也正因為是全人類的共同經驗,具有明顯的共情效應,不失為品牌廣告創作的一個方向。
今年年初,日本西武百貨推出了一支“賣慘”新年廣告,便是借助疫情題材,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在創意層面上,有意思的是西武百貨通過了商超常見的“收據單”形式,打印出了西武百貨去年下半年的銷售數據,頗具震撼力。
旅行箱662個、口紅76175根、浴衣475套、高跟鞋1001雙、寶貝禮物566個……通過這些銷售數字,我們可以看出西武百貨在疫情下的經營狀況慘淡,實現變相賣慘博得大眾關注。更重要的是,這些百貨銷售數字的背后,也能窺見大眾用戶生活在疫情下的某種變化,折射出當下的社會氛圍。
收銀小票—希望清單
旅行箱 662個 口紅 76175根浴衣 475套 高跟鞋 1001雙 寶貝禮物 566個
以上為西武百貨2020年6月-11月間的銷售統計數據……
即使在新冠疫情下,仍然有662個用戶購買了旅行箱,等待出行旅游;即使是需要全民戴口罩,但依然有76175位用戶購買了口紅……數據的背后是用戶對美好生活的某種期待。
在廣告文案最后,西武百貨也點出直接點出話題,實現品牌價值的輸出:“百貨店販售的商品、那些顧客想要的商品,不只是商品而已。百貨店里販售的,是希望。”
在傳播策略上值得一提的是,西武百貨的這支收據單廣告并沒有局限在線上推廣和廣告概念推廣中,而是融入了西武百貨線下門店櫥窗和相關裝置,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的壁壘。
在西武百貨線下門店中,“收據單”成為了新年櫥窗創意來源,將品牌價值進一步延伸至用戶現場體驗:
無論是線上的傳播概念,還是線下現場的視覺效應,西武百貨這波新年廣告被稱為2021年第一支暖心廣告。
2021年初疫情再次反復出現,這個春節也被倡導“就地過年”,也意味著疫情進一步影響了大眾的生活方式,我們也進入了后疫情時代,西武百貨的廣告破圈也可以給予其他品牌一些疫情之下的營銷啟發:
1、擊中疫情下的大眾情緒
如今春節將至,疫情對家人團圓、回家過年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今年不同于去年的特殊之處在于,今年疫情爆發在春運開啟前,因此外地過年將成為許多異鄉人的選擇。
毫無疑問,疫情和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在春節的特殊時點中依舊能夠吸引不少關注與流量,甚至將成為今年春節期間傳播各大品牌傳播活動的主旋律。
2、將傳播主題延展至線下場景
不少品牌在對外傳播層面容易將線上與線下進行割裂,線上的優勢在于傳播覆蓋面大,但更多是單向傳播,互動性較弱;而線下最為重要的是能夠直接覆蓋用戶場景,實現更強有力的用戶溝通。簡單來說,線下傳播更具有穿透力。
如果西武百貨僅僅做了線上廣告片,那么這個案例將會減分不少,而櫥窗收據單的裝置創意可以讓西武百貨不斷獲取線下的長尾流量傳播,獲得長期的品牌效應。
對于具有線下門店、線下渠道的品牌而言,如何貫通線上主題與線下體驗將是一個營銷的有力突破口。
3、讓品牌打卡成為社交貨幣
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光有線上線下體驗并不能實現傳播破圈與討論,一方面需要在傳播話題上具有洞察力,比如說西武百貨的收據單看上去就挺“扎心”,也能從中做出各種社會意義上的解讀;另一方面在于線下體驗要讓用戶有分享傳播欲望,實現線下場景與線上傳播的再次對接及閉環。
簡單來說就是,場景設計能夠激發用戶的分享打卡欲望,而品牌需要成為某種“社交貨幣”話題的化身,這樣大眾在談論社會話題的同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將品牌本身代入語境之中,從而實現裹挾式的曝光。
西武百貨憑借一張“收據單”引發了大量關注,但我們需要認清的是,“收據單”的背后并不僅僅是創意本身,也有全場景傳播策略的思考,而這種方式,也能夠復用到各大品牌之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