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日本百貨單店業績排名 伊勢丹領銜
聯商網消息:來自日本百貨店協會的數據,2016年全日本百貨店的銷售額為5978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586億),這是自1980年以來,時隔36年銷售額低于6萬億日元。在現有店鋪數的基礎上,銷售額比去年減少了2.9%。
日本百貨店在1991年的銷售額(97130億日元)達到最高,在此后的25年間,其規模縮小了近4成。
轉型“個性化”顧客服務
面對方便又便宜的網路購物的沖擊,百貨業的一成不變,逐漸顯露出陳列單調、商品單一、滿足不了顧客多元化需求等問題。日本百貨從業者也曾和梅西百貨一樣,因商品同質性太高而業績下滑、甚至被迫關店。如今,日本百貨從業者則選擇創新改變,朝個性化百貨公司發展,或調整賣場的空間規劃與陳列,以提升顧客的體驗經驗與舒適感為轉型的重點。
西武百貨
以西武百貨為例,它曾嘗試改變化妝品專區的傳統陳列模式,把原本各自獨立的專柜品牌打散,從更符合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角度,規劃出粉餅區、口紅區、面霜區,每一區陳列不同品牌的同類商品,顧客可以自由自在的試用、比較,選擇更為多元彈性。
這個概念至今仍深受市場肯定,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日本化妝品集團資生堂,在銀座大街上的旗艦店,就以更貼近女性生活型態的開放模式,分區混合陳列旗下不同品牌的化妝保養品、香氛、配件、飾品等,賣場宛如一個女性美麗元素花園。
同質化市場運用獨特競爭策略
在日本,或許是因為人口規模夠大,不但有專為特定女性族群規劃的百貨公司,也有專門為男性或中高年齡的顧客特別打造的百貨公司,這也是在同質化市場中獨樹一格的有效競爭策略。
傳統的百貨公司經營綜合百貨商品,客層相當廣泛,男女老少都有,為了滿足各種族群的需求,必須盡可能利用每個空間塞滿更多商品。但是時代改變了,不同年齡消費族群的需求和喜好落差愈來愈大,傳統的百貨業作法只會讓經營失焦,同業之間同質性也會太高,影響整個產業的成長動能。
日本伊勢丹百貨
就日本伊勢丹百貨而言,經過多年的發展,原本顯露疲態、腳步遲緩,但當它在東京新宿的ISETAN MEN'S開幕后,一到八樓全都販賣男性用品,頂樓還有高爾夫球練習場,這棟新型態百貨公司立刻讓人耳目一新,也抓住了重視打扮與形象的日本男性消費者的心,伊勢丹也因此成功建立了男性時尚百貨與好口碑。
以五樓的西裝樓層為例,除了有各國及日本知名品牌的西服,還有定制襯衫和西裝的服務,業績表現出色。為了讓顧客有多樣選擇,經營者甚至提供美國風格、米蘭風格、不列顛風格的樣式供選擇,也備有多種布料材質,價格雖然比成衣略高一些,但逛過之后讓消費者很難不動心。
日本京王百貨
相對于伊勢丹的時尚感,京王百貨則成功轉型為中老年最愛逛的百貨店。在其他同業爭相改裝、追求時尚流行的同時,它卻牢牢守住為中高年齡顧客服務的市場定位,不輕易改裝店面,也不會隨便改變賣場中商品的陳列位置與樓層,甚至為了讓銀發族更容易找到要買的東西,方便一次購足所需 ,他們刻意把不同品牌的衣物、行動或生活輔具、保健食品等集中陳列,免得顧客在不同樓層的不同專柜中疲于奔命。
雖然日本百貨業2016年的表現差強人意,但只有通過不斷嘗試改變,才能在差異化的市場中獲得顧客的青睞,用不同的策略滿足多元化顧客的需求。
數據來源:日本各大百貨店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銷售額
(來源:聯商網 劉曉悅 alan66)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