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業:低開高走的背后,“物流”決定生死
剛剛過去的寒冬,海運市場變得異常火爆,海運價格飆升3倍集裝箱市場依舊“一箱難求”。
這僅僅是2020年外貿物流業的一個折射面。
回溯這一年,從年初困于“黑天鵝”陰霾之下墜入冰點,到逐漸回暖,重回風口,行業鏈條上的每一環,從外貿企業,到航運公司,都經歷著不同的煎熬與高光。
而細剖整個行業的脈絡,“物流”正成為其動蕩變幻的關鍵點。
關鍵詞1 :低開高走
業務遭遇動蕩,從黑天鵝突襲到回穩向好
2020年初,擁有28年歷史的老牌外貿企業——東莞泛達玩具有限公司倒在了“黑天鵝”的羽翼下。
盡管包括MCDONALD, DISNEY, WALMART等全球知名企業均是其長期客戶,但一則通報宣告其慘淡結局:受國內外疫情影響,其外貿訂單取消導致公司業務量驟減,資金鏈斷裂,無法維持正常經營、宣布結業,并存在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
泛達公司倒在疫情期間
在東莞這個歐美地區出口額占四成的外向型經濟體,泛達公司只是中國外貿業在2020年之初的一個微觀側影。從春節前后國內爆發疫情,到國內疫情得以控制,海外疫情卻接連爆發,“黑天鵝”持續沖擊著外貿行業。
“全球貿易實為一體,在從生產到消費的長鏈條上,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帶來連鎖反應,當消費者停止購買汽車和手機,遠方的制造廠就將陷入癱瘓。”為眾多外貿企業提供物流數據服務的箱看看的總負責人王奕銘明顯感覺到,不同于簡單的停工停產,外貿企業更大的壓力更多來自于需求端。
幸運的是,春末夏初,一些向好的信號出現了。
一方面,在整體外貿數據下降的情況下,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異軍突起,成為中國中小微企業主要的出口通道。
另一方面,轉產、轉內銷讓大部分外貿企業得以喘息,并開始迎來逐步復蘇的國外訂單。
作為國內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城市,東莞的外貿回暖具有標本意義。公開數據顯示,今2020年1-9月,東莞外貿進出口9685.1億元,同比下降2.2%,總量排名全國第五,降幅較上半年收窄9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收窄,連續4個月實現當月正增長。而進入10月份,東莞外貿回暖態勢更加明顯。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因為,“從供給端看,我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較為完整,可以滿足國外進口的需求;從需求端來看,隨著后疫情時代以及年底外貿旺季的到來,國際市場需求有所上升。”
關鍵詞 2 :一“箱”難求
如何讓貨物“走出去”?物流管理能力決定抗風險能力
“貨物在港口的平均滯留時間,在2020年2月份曾達到一個頂峰”“箱看看”的創始人王奕銘這樣說。
箱看看系統對上海港口集裝箱滯港時間監測
從供應鏈數據服務商“箱看看”后臺數據可以看出疫情爆發初期,上海港集裝箱滯港時間一度達到10天有余,到三月份外貿出貨減少,滯港時間下降。外貿出口量增加的轉折點發生在夏初,中國港口協會監測數據顯示,伴隨著國內疫情穩定,中國外貿企業出口訂單突增,自7月以來,中國出口貨量急劇上升,不論是海運市場還是中歐班列市場,都出現箱源緊缺、運費飆升、周轉延遲等現象。
盒馬鮮生東莞港等待出海的貨物 來源:東莞港務集團
東莞市物流行業協會會長何玲曾在接受采訪時坦言,許多企業因此面臨著貨物“走出去”的困難,集裝箱的價格增長數倍,“現在不是價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貨柜的問題,現在貨柜都是要靠‘搶’才行。”
更致命的問題是,高價搶到貨柜的外貿商卻還要背負中途甩貨、漏掛、滯港等問題。鋅刻度記者在與數十位外貿商交流之后發現,當下他們迫切希望得到貨物在各個港口的停靠起運等情況。
箱看看查詢平臺主要面向進出口海運的工廠和貨代提供數據查詢服務,該平臺曾通過大數據對中國出口貨物的異常情況進行監測,監測發現異常發生率達到了53.8%。在這當中,37.3%的情況屬于少于7天的延誤;而剩下的16.5%就是超過7天的嚴重延遲,這部分很多與甩貨、落配、中轉延誤等有關。
“后疫情時代,這些現象更嚴重,外貿廠商成本急劇上升,出口業務大受影響。”箱看看負責人王奕銘向鋅刻度解釋,因防疫需求而停飛、停航實屬不可抗力,但從中凸顯的另一個致命關鍵在于,許多外貿企業無法提供與產業鏈地位相匹配的物流支持——傳統貨代在貨物上船以后的跟蹤幾乎是空白,導致不出錯則已,一出問題就沒有挽回的時間。
箱看看物流運輸軌跡記錄
王奕銘發現,“很多外貿廠商還是靠人工在管理供應鏈,甚至每年發生了幾十上百萬的滯箱、滯港費還以為都是不可抗力,其實這些是可以被提前預測和防范的。”
“異常判斷實質上是對異常的提前預判,數據顯示,異常預判可有效避免35%~45%的異常發生,對外貿企業的進出口業務有著重要的作用。”王奕銘稱。
貨物延遲到港提醒
以箱看看實時查詢系統的異常提醒功能為例,能夠詳細到一個臺風會影響哪些貨,一次碼頭罷工會影響多久的交期,哪些船中途甩貨、漏掛、滯港……
通過系統每半小時查詢一次集裝箱狀態,并在預判到集裝箱異常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半小時內發送預警,收貨人和貨主都可以立馬采取措施和船公司協調,問題被解決的概率將會大幅提升。
“我們對比了55家船公司,236個港口,截取了2萬多單外貿出口數據為樣本,并通過Tensorflow的分析和判斷,研發出這套系統。”據箱看看團隊介紹,“目前,全國單月進出口總量大約在500萬票以上,有監控需求的數量約占70%,箱看看大約實現了預估市場的10%。而在后疫情時代,這一數據大幅提升。”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箱難求的困境讓大家意識到了改變的必要性。”王奕銘稱。
“被動的等待已經帶來了太多的麻煩。”外貿商劉明東告訴鋅刻度,“如果我們提前了解貨物會晚到,我們可以提前做出反應:是更改目的港提前卸貨,通過汽/鐵運等方式運抵工廠縮短運輸時間,或是通過適量的空運彌補貨物耽誤這幾天的用量,而不是等待35天需要貨物生產的時候才發現沒有到貨再手忙腳亂地采取措施。”
港口貨物滯港提醒
“靠實時監測,在疫情期間,我們明顯減少了倉儲費用的浪費和違約的風險。”劉明東稱。
眼下,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已跟箱看看建立合作框架,每年花費數百萬元來建設物流控制塔系統,以迎戰越來越智能化的外貿物流。
關鍵詞 3 :智能物流
國際生產鏈的重構和外貿規則的變化,讓物流每一環都開始朝著智能化邁進
如果說2020的疫情是一場意外,那這場意外正在加速著一場國際產業鏈的重構和外貿規則的新變化。
目前,國際版淘寶“全球速賣通”的物流骨干網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其大部分跨境物流配送,即是由菜鳥國際承接,一個重要的原因正是菜鳥強大的跨境物流能力,其物流大數據的智能系統,確保了不同環節之間的緊密連接及最佳的裝載率和時效。
京東物流近年來竭力構建智能管控系統采用云存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集成技術,形成標準化、模塊化的管理園區。
不難從巨頭的選擇中發現,一場疫情的到來,為物流智能化的升級換代按下了加速鍵。于是,眾多瞄準物流智能化的服務平臺,也迎來了機遇。
小蟻托盤:全程運輸可視可控,延遲到貨小程序提醒
小蟻托盤正是其中之一。團隊從生產企業角度出發,在不增加企業額外預算和費用的前提下,僅僅只需要使用小蟻托盤,就能享受到小蟻托盤帶來的倉儲和物流的全數字化:倉庫內部貨物的定點定位、感應入庫、自動存盤、自動找貨;運輸節點提醒、到貨延遲預警等;針對特殊貨物,還實現了運輸震動監控、運輸溫度記錄和預警等一套完善的智慧化方案。
后疫情時代,不少精密儀器、機電、高端化工、糧食企業都選擇了與小蟻托盤合作。
小蟻托盤:倉儲、運輸、裝卸中的溫度和時間記錄,設立區間范圍,超出報警
正如《2020智能物流產業研究報告》所寫,通過智能硬件、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能力的智慧物流將成為行業發展主要趨勢。
簡單來說,要想在大市場上取得話語權,贏下智能化物流的新戰場,將成為中國企業不得不直面的挑戰。
(來源:鋅刻度 黎文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