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火鍋食材超市以“方便、快捷、性價比高”的口號風靡全國,是炙手可熱的火鍋新物種,幾乎引得所有的業態都來布局!
可是,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一年時間,曾經是當紅炸子雞的火鍋食材超市熱度就散了,不少品牌在一些城市全面收縮、轉型,許多加盟創業者血本無歸,紛紛關店、離場。
火鍋食材超市究竟為什么不香了?
熱度散去,火鍋食材超市紛紛退場!
資本追逐,玩家遍地……過去幾年,火鍋食材賽道可以說是熱鬧非凡。然而近期,多條跡象表明,火鍋食材超市已經開始衰敗。以職業餐飲網小編居住的小區為例,原本該小區門口開了一家知名的火鍋食材超市店,但幾天前小編路過時發現,這家超市已經關門,取而代之的是一家711便利店。回想起這家超市平常的生意狀況,這樣的結果似乎也沒什么好驚訝的。該超市開了有一年多,往常無論是周末還是下班的時間去,店里的生意都非常冷清。這樣的現象不是個例,小編的兩位同事都反映,他們家附近的火鍋食材超市也關門了。同事居住的小區門口原本有兩家火鍋食材超市,這個月都陸續關了門。該同事說,他從其中一家買過一次火鍋食材,但買回去卻發現火鍋底料實在是難吃,便再也沒去過那家店。另一名同事則對火鍋食材超市的便捷性表示了懷疑,“一想到吃完火鍋還得自己刷鍋刷碗,我就再也不想自己買食材在家吃火鍋了”。據該同事介紹,她家小區附近的火鍋食材超市開了有兩年,上個月也關了門。不僅位于一線城市小區的門店紛紛關閉,火鍋食材超市在火鍋之都重慶的勢頭也在消退。曾經,不少火鍋食材超市品牌靠著社區店布點、線上點餐配送,在火鍋店扎堆的重慶迅速打開了市場,連不少本土的火鍋店老板也積極布局火鍋超市。然而現在,重慶的火鍋食材超市有一大波都已撤店,沒撤的店也大多呈現出門口羅雀的現狀,許多當初看好這個賽道的創業者都選擇退回到傳統火鍋店。“一方面,作為火鍋之都的重慶,競爭激烈,社會火鍋門店人均消費也在50~60元左右,火鍋超市給出的性價比優勢不明顯。另一方面,火鍋超市需要消費者自行購買火鍋產品并加工,方便性的優勢也不明顯。”興于疫情的火鍋食材超市隨著疫情的好轉,消費需求大幅減少。可是從風靡全國到全線退場,火鍋食材超市除了消費需求減少,還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對于顧客而言,火鍋好不好吃關鍵就在于鍋底和食材,這就要求火鍋食材超市的產品質量一定要過硬。可事實是,大部分火鍋食材超市的產品品質都很差,“鍋底難吃”“食材不新鮮”是許多消費者吐槽的點。而食材品質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火鍋食材的入局者魚龍混雜。許多品牌只是想趁機撈一把快錢,完全不顧產品品質。長期下來,市場就被破壞了。當初,火鍋食材超市憑借著“高性價比”快速打開了市場,可事實是,所謂的高性價比已經慢慢在下滑。火鍋食材超市的菜品雖然單價看著便宜,但是都是小分量,一餐核算下來人均也不低。因為對于食材超市而言,尤其是開在一線城市的門店,房租、人工成本都太高,產品根本沒辦法便宜。而門店要是性價比上不來,不但沒法去和強勁的競爭對手競爭,更無法吸引顧客到店消費,畢竟顧客不去火鍋店而選擇買食材回家吃火鍋,最初看中的就是性價比。讓顧客“一站式”買齊食材在家吃火鍋,是火鍋食材超市切入市場的關鍵點。可是對顧客來講,自己買食材回家吃火鍋的體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首先是食材不齊全。火鍋食材超市里面的食材大多是預包裝的,以冷凍品居多,許多講求新鮮的食材壓根就沒辦法提供給顧客。再者,送到家的食材都是包裝好的,顧客拿到手之后也沒辦法直接吃,得先拆,拆了還得洗,一套流程下來體驗很不好。這種情況下,顧客還不如點呷哺呷哺、海底撈等火鍋店的外賣,他們的解決方案顯然更優。除了入局者魚龍混雜、產品種類不齊全,火鍋食材超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既不剛需也不高頻。食材超市切入的是“家庭火鍋”場景,可是消費者在家里吃火鍋的場景很少,一個月吃一次就算不錯了。這樣一來,即使火鍋食材超市都開在離消費者近的社區門口,客群也撐不起來。而且原有的火鍋食材超市,只做火鍋食材,對有其他產品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可能直接就去大超市一起買了,火鍋食材的替代性是很強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火鍋食材超市不停地增加產品種類,例如加賣燒烤食材。但即使是這樣,火鍋食材超市也沒辦法改變自己“不高頻也不剛需”的特性。曾經,火鍋食材超市是眾多巨頭和玩家爭相進入的賽道,堪稱萬人追捧。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世界里,任何商業模式要想跑得長久,還是得自身實力過硬。你怎么看待火鍋食材超市的退場?歡迎留言區一起討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