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城市商業魅力榜發布:15個新一線城市出爐
5月27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1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15個新一線城市公布,公布并解讀了最新的1-5線城市排名情況。
榜單沿用了以往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的評估標準進行計算,對中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總榜單解讀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榜單顯示,15座新一線城市依次為:成都、杭州、重慶、西安、蘇州、武漢、南京、天津、鄭州、長沙、東莞、佛山、寧波、青島、沈陽。
新一線榜單中,寧波在2020年離榜后重新入榜,而去年第一次進入新一線行列的合肥掉隊。同時,今年無“新面孔”。
排名上,杭州反超重慶,重新回到第二排序;排名上升的有蘇州、西安、南京、佛山。
令人關注的武漢,在2020年“封城”2個月后,仍然在榜單中,排序下滑兩位。
經過幾年的更替,一共有11個城市始終列居新一線城市,算上擁有過“新一線”標簽的城市,則一共有20個。處于新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之間過渡地帶的城市仍都保留著向上競爭的欲望,有很大的概率,未來幾年都不會再有新晉的新一線城市出現。
一線城市排序出現調換是今年的一大亮點之一,2021年排序重回2018年現象,上海反超北京,變為“上北深廣”。
15個新一線城市分析
成都
成都總排名依舊領跑新一線城市。今年,成都在新加入的貨運城際往來聯系度指標中排到全國第1名。初創公司、融資和創業平臺數量的顯著增長進一步加強了它對人才的吸引力,其畢業生首選指數明顯提升。相比去年,成都的城市人活躍度和生活方式多樣性分別下降1名。面對疫情的沖擊,成都的咖啡館和書店數量出現明顯的減少。
杭州
杭州今年回歸新一線城市的第2名。在保持數字經濟發展優勢的前提下,杭州的實體商業也表現出較好的抗風險性——咖啡館數量不降反增、入駐品牌數量位列全國第2,同時還吸引到日本知名書店品牌蔦屋首店的落戶。生機勃勃的商業氛圍增益了人的活力。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的提升,是拉動杭州排名回升的主要原因。
重慶
重慶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和生活方式多樣性三個維度上的排名均穩定在新一線城市前三的水平。作為擁有超三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重慶的夜間出行活躍度排在全國第2,僅次于上海。今年重慶的未來可塑性排名上升1位,主要源于其人口吸引力指數、年輕人消費力以及外來工作人口數量的上漲,體現了較好的人才“虹吸效應”。若能為吸引來的年輕人提供更多的休閑、消費場景,未來依然存在反超杭州的可能性。
南京
南京排名新一線城市第7,相比去年上升1位。創新氛圍和人才吸引力指數的雙雙提升是其排名變動的主要原因。此外,南京在餐飲整體多樣性、咖啡館數量和書店數量排名上均呈現出上漲的趨勢。豐富的業態也進一步激活了城市人的消費能力,南京的消費多樣性指數排名提高1名。未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南京需要在品牌青睞與新商圈的發展上多努力,樹立新的城市商業招牌。
天津
天津相較去年下降2位,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以及未來可塑性上排名下滑明顯。在監測范圍內,天津品牌門店增長數同比減少約73%,城市商圈日均客流總量同比減少約20%。城市的商業魅力與年輕人吸引力息息相關。天津在年輕人指數上下跌51位、在人口吸引力指數上下跌6位。在今年新加入的淘寶直播活躍度中,天津排名第8。
鄭州
鄭州今年依舊牢牢守住腰部新一線的位置。商業資源集聚度和城市樞紐性排名的走高,彌補了鄭州在城市人活躍度和生活方式多樣性上的下滑。也就是說,城市在商業和交通方面的硬件已有所提升,但仍需持續激活人的消費潛力。例如在消費活躍度指數上,鄭州排名全國第39位,位列新一線城市末尾。如何進一步將供給轉化為需求,是鄭州突破排名瓶頸,向上躍升的關鍵。
長沙
長沙今年位列全國第14名。從商業實力的角度來看,長沙在品牌、商圈和基礎商業三個維度上都有較快的提升,為龐大的人口基數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長沙的短板一向是未來可塑性。今年由于融資規模、海歸就業指數和年輕人就業指數的走低,它的排名再降一位。對于長沙來說,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將人口紅利轉化為更強勁的產業實力,是其必須面對的課題。
東莞
東莞今年各維度排名變化較大,但總排名依然穩定在全國第15名。未來可塑性和城市人活躍度一直都是東莞的優勢維度,年輕和活力是這個城市的底色。今年東莞的社交活躍度和年輕人指數排名均位列新一線城市第2。此外,東莞在城市樞紐性的維度上上升11位,進步最大。其中,物流通達度表現最好,位于全國城市的第8位。
佛山
佛山是新一線城市中唯一一個連續五年排名都在上升的城市,今年它從新一線的尾部向上躍升3位,排在全國第16的位置。佛山的城市人活躍度和未來可塑性排名靠前,分別位列第14和15名。佛山優質本土公司數量仍在增加,且年輕人指數和年輕人消費力表現良好。商業資源集聚度是佛山今年唯一下跌的維度,其商業潛力有待進一步的激發。
寧波
寧波自去年短暫的跌出新一線后,今年依靠大幅攀升的品牌青睞度和人口流入順利重返,且總排名直升3位。在五維度表現上,除城市樞紐性外的所有一級維度均呈現上升的態勢。行之有效的人才落戶政策使寧波常住人口增速迅猛,為這座城市的產業、商業發展帶來大量的機會。近期眾多高端品牌的密集進駐,也體現了商業世界對寧波綜合實力的認可。
青島
青島總排名再降1名,排在全國第18位。今年青島的城市人活躍度和生活方式多樣性分別上升3名和2名。其中,通過外賣、網購和海淘計算的消費活躍度指數排名上升7位,說明其城市人在特殊時期仍維持著較高的消費活力。然而青島的商業資源集聚度依然表現不佳,品牌門店總數和入駐品牌數量也都排在新一線城市尾部。青島在基礎商業設施數量上仍顯供應不足,例如便利店數量不敵眾多二線城市。
沈陽
沈陽今年成為新一線城市的最后一位,其后退主要由城市人活躍度排名的下降導致。沈陽的消費活躍度和夜間活躍度分別下降9名和5名,略顯疲態。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盡管沈陽的城市樞紐性排到全國14名,但在未來可塑性上僅排到全國24名。其創新氛圍指數和人才吸引力指數均為新一線墊底。活力流失問題對于這座轉型中的老工業城市來講依舊嚴峻。
五大指標的具體考量維度和計算方式解讀
1、商業資源聚集度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從過去一年中國城市的商業資源變動來看,絕大多數品牌并不會因城市一時的封閉而快速調整策略。商業資源集聚度中的大品牌青睞指數與商業核心指數仍是我們衡量城市商業魅力時首選的指標。
外部環境的變化并沒有阻擋一些城市商業資源集聚度持續提升的勢頭。從2017年到2021年,西安的商業資源集聚度排名從第12名上升到第9名;長沙的排名總共提升了5位。鄭州則是最近一年里排名變動最大的新一線城市——商業資源集聚度從2020年的第15位上升到了2021年的第11位。
受限于境外消費渠道封鎖,奢侈品品牌國內渠道吸收了大量海外消費回流。高端定位的品牌在長線上對中國城市充滿信心:高端化妝品向二三線城市下沉的節奏依舊,最為謹慎的高端珠寶品牌也正在將更多門店份額調整到二三線城市。
商業核心指數監測了城市內部商業格局與氛圍的變化。長沙全市的商圈日均客流總量較上年同期出現了逆勢增長,五一廣場商圈的日均客流總量排名全國第一。
基礎商業的變化說明,只要需求還在,商業供給的創新就不會消失。2020年平均每座新一線城市餐飲門店數量減少了約2萬家,二線城市減少了1.08萬家,但廈門、湛江、揭陽等城市仍實現了餐飲門店數量的增長。
2、城市樞紐性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城市樞紐性將城市置于網絡之中考量其重要程度。當前,這種網絡關系還處在一個特殊的階段。
城際交通的運力還沒有充分恢復,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依然穩步增長。過去一年,國際航班量被嚴格控制,向國內航線挖掘潛力成為了焦點。不少城市的民航國內可直達城市增長率反超了國際航點數增長率。比如鄭州2020年的民航國內可直達城市數增長了32%。
高鐵的建設則開始進入填補空白的階段。2020年江蘇全省的高鐵網絡的主干骨架終于基本成型,將沿線城市直接送入全國高鐵網,盤活了長期被排除在長三角區域高效快捷的城際聯系網絡之外的蘇中和蘇北地區。
今年的物流通達度指數中,首次引入了來自貨運物聯網公司G7的數據,從城市貨運量指數和貨運城際往來聯系度指數兩個維度增加對城際公路貨運的分析。臨沂在這個指數中排名全國第2位。這座上升的物流之城,在今年首次進入二線城市的名單。
通過品牌在區域內的分布數據計算出的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代表著城市的商業資源在區域網絡中的集聚程度和輻射能力。
3、城市人活躍度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疫情困鎖了人們的行動,但城市人的互動、交往、消費和創造的需求依舊。
外賣、網購和海淘的數據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描繪消費活躍度。根據餓了么數據,與線下餐飲同步受到沖擊的外賣行業已快速復蘇,到2020年年底,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外賣活躍度已經基本恢復到上年同期水平,溫州、泉州、寧波等城市外賣活躍度同比增長。海淘市場下沉到了北方低線城市,消費渠道的多元化大規模普及。
城市人活躍度持續監測城市人對新事物的接納能力,今年新加入了來自阿里巴巴集團,由互動次數、觀看人次計算得到的直播活躍度指數。
直播帶貨能擊中了價格敏感、工作節奏快的城市人痛點,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直播活躍度最高。昆明、石家莊等城市屬于享受在直播間發送彈幕但消費意愿不強的圍觀型的城市;而莆田、珠海、寧德等城市更傾向于直接消費,對直播帶貨的關注度較小。
夜間活躍度指數最能說明人們是否愿意走出去,這是檢驗城市恢復生機最直觀的方法。2020年兩度遭受疫情本土案例沖擊的北京,全年夜間出行人數同比減少了84萬人,上海則增加了92萬人。
夜間活動場所的統計數據顯示,受音樂現場演出普及、以脫口秀為代表的演出形式多元化等因素影響,上海以及西安、大理、成都等城市的現場娛樂演出場所增長較快。從酒吧看,北京、廣州酒吧數量增幅較大,成都酒吧有所減少,但總量高于2018年,仍是全國酒吧最多的城市。
4、生活方式多樣性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生活方式多樣性這一維度描摹了2020年城市人休閑、娛樂和消費的行為表現,也記錄了疫情之下休閑文化設施運營者的各異抉擇。
出門新鮮度指數衡量休閑生活場所的豐富度。得益于年輕人口加速向粵港澳大灣區流入,廣東三四線城市餐飲多樣性指數大幅提升,比如以本地美食聞名的潮汕城市,更受年輕人歡迎的外來菜系餐廳正在快速增加。
“撤離”從未成為這一年提供生活方式的城市空間的單一狀態。雖然幾乎所有城市的書店數量都在減少,但也有新興書店品牌開始進駐中國市場,或是加快拓店步伐。
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總額跌去了近七成。按燈塔專業版數據,排名靠前的20個票倉城市平均每人全年在電影方面的消費額同比下降了35.96%。
不過武漢的電影消費力并未被同級別城市拋開。武漢在去年錄得了近4.4億元的全年電影票房總額,票房總額仍保持新一線城市排名第4的位置不變。
馬蜂窩數據顯示,全國所有城市的旅行者全年出游目的地個數同比下降56.4%。但仍有38座城市的城市人在這一年積極邁開腳步出發去了超過300個旅游目的地。
Keep數據顯示,天津、鄭州、石家莊城市人在全民“宅家”狀態下更有毅力堅持健身。騰訊營銷大數據反饋,成都、杭州、西安市民,保持了對體育資訊的高度關注。
城市人對生活始終保持熱愛,城市對生活方式多樣性的追尋便不會停止。
5、未來可塑性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在中國城市目前的梯隊中,能夠實現創業公司聚集,并驅動資本進入城市創新良性循環的城市并不多。產業創新對大多數中國城市而言是更能看得見、握得住的。
產業結構相對傳統的一批城市正在轉型的通道中,它們積累了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比如太原,從2019年到2020年,它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數量翻了一番,構成了城市主要的優質產業吸引力。
今年創新氛圍指數中增加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指數,它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數量及相關專利數量,評估城市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實力。無錫在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領域的企業數量都處于絕對領先地位。滄州、合肥和石家莊分別在新材料、新基建和大健康產業擁有更多的企業。
產業實力的提升還帶來了人。這里所說的人并不僅僅指大學畢業生和海歸人才,還是廣義上能夠參與城市生產的年輕人。人才吸引力中的新流入常駐人口指數相對畢業生留存率、海歸就業指數等給貼近這種變化,在非省會二三線城市中,惠州、金華、溫州、無錫、中山、嘉興等城市新流入的常駐人口排名更靠前。
年輕人的到來不僅體現在生產力上,他們更是城市消費活力的重要組成。要將制造業吸納的大量年輕人口轉化為城市物質財富的享受者,還需要城市的管理者從很多方面下功夫。京東大數據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相比于線上消費總量的快速增加,泉州、臨沂、徐州等制造業城市的消費升級品類的銷售額增長較為緩慢。
對比不同級別城市外來人口減量的占比可以看到,商業魅力指數越高的城市,能夠更好地抵御外界因素的影響,留住更多的人。
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城市的韌性。在對全球城市而言都是極端惡劣的這一場生存挑戰中,城市機器的構建越復雜精密,越是慣常于將多元、開放、連結和活力作為運行管理原則的城市,就越能夠釋放出城市最原始的力量。這種力量深沉扎實,又面向未來。
附:2021年中國城市分級完整名單
(包含337個地級以上城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