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城市商業魅力榜發布:15個新一線城市出爐
聯商網消息:5月29日,在“2020新一線城市峰會”云發布會上,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公布并解讀了最新的1-5線城市排名情況。
榜單沿用了以往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的評估標準進行計算,對中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總榜單解讀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從榜單上看出,一線城市的名單持續五年不變,且位次已連續兩年維持“北上廣深”。
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沈陽、青島、合肥、佛山。
其中:成都已經連續四年排位新一線頭位,重慶超過杭州躋身次席;合肥、佛山首進榜單,取代了昆明和寧波;保持增長的城市有合肥、佛山、重慶和東莞。位次上,與2019年相比,首位不變,重慶超過杭州躋身次席,重慶與杭州位次調換;武漢、西安位次不變;天津超蘇州、鄭州超長沙、沈陽超青島。
雖然合肥、佛山頂替昆明和寧波,但南北城市格局未變。2020年新一線城市名單中,北方和南方城市數量依舊分別是5個和10個。再算上一線城市中南北城市3:1的格局,南北差異確實已經超越東西部之間的差距,成為了中國頂級城市之間競爭格局的重要特征。
15個新一線城市分析
成都
成都今年依舊位列新一線城市首位,并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躍度和生活方式多樣性三個一級維度上排名新一線城市第一,未來可塑性和城市樞紐性處于新一線第二名。值得指出的是,成都的生活方式多樣性今年超過了一線城市廣州,其中餐飲多樣性指數、運動場館豐富度、夜間活躍度均位于全國前列。未來可塑性方面,成都人才吸引力指數的走高彌補了創新氛圍指數的短板,雖仍遜于杭州,但差距有所縮小。
重慶
重慶今年超越杭州,來到了新一線城市第二的位置上。它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躍度與生活方式均位于新一線城市前三。龐大的人口基礎支撐起了消費活躍度與商圈實力,今年,重慶在綜合衡量餐飲、便利店、超市、服裝店總量的基礎商業指數中超過北京,排到全國前五。未來可塑性方面,重慶的創業氛圍與人才吸引力仍有提升空間。
杭州
杭州的未來可塑性依舊領跑新一線城市,大量優秀上市公司與初創企業形成極強的創新氛圍,帶來了畢業生留存率與海歸吸引力的上升。今年杭州的總排名下降一名,主要是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和生活方式多樣性兩個維度不敵重慶。想要重回新一線城市第二,城市和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杭州需要在吸引人才的基礎上,將消費潛力進一步轉化成實際的消費力,促進城市的商業實力的持續提升,滿足城市人多元化的休閑與生活空間需求。
武漢
在商業資源集聚度方面,武漢的排名重新開始回升。但城市間的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本科高效生源質量指數位于全國前三的前提下,武漢以優秀初創公司與本土公司為代表的創業氛圍指數未進全國前十,未來可塑性下降了三位。再疊加今年年初疫情的影響,如何進一步促進人才留存、將人才資源轉化為創業創新活力源泉,是武漢將要面臨的嚴峻課題。
西安
西安近兩年表現搶眼,總排名已連升三位,進入新一線城市前五,在新一線城市頭部梯隊中站穩了腳跟。西安抓住了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極高的先天優勢,以商業核心指數、大品牌青睞指數為代表的商業資源集聚度細分維度在去年的高位上仍有提升。除了在城市樞紐性這一先天優勢的維度維持了自身優勢,其余四個一級維度也都位于全國前十左右,發展均衡。
天津
天津扭轉了前兩年的跌勢,總排名全國第十,上升了一名。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城市“搶人大戰”中占得的優勢——天津新流入常住人口指數、年輕人指數等人口吸引力指數都表現亮眼。然而天津在以城市人活力與行為偏好為刻度的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兩大維度,以及商業資源集聚度維度方面,排名都有一定下降。如何在政策外留住年輕人才,為城市人提供更多的商業與多樣性的生活方式供給,增加城市魅力,會是天津需要考慮的問題。
蘇州
蘇州今年被天津趕超,總排名下降一名。蘇州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躍度及生活方式多樣性三個維度均進入全國前十,但排名略有下降。蘇州并非一個典型的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區位優勢也不明顯,但以高新企業數量為代表的創新氛圍指數一直以來是蘇州的亮點。不過在上一波產業浪潮中成長起來的蘇州也逐步進入城市持續發展的平臺期,蘇州近年已少有明顯的外來工作人口及常住人口涌入。
南京
南京止住跌勢穩定在了新一線第八的位次上。今年南京五個一級維度的排名變化較小,調整幅度在前后一名之內,各維度的細分排名也較為均衡。細分數據方面,得益于消費品牌門店增長數量的較好表現,南京的大品牌青睞指數有所上升;圖書、電影與旅游數據共同刻畫的消費多樣性方面指數也有所上升。在衡量餐飲、便利店、超市、服裝店總量的基礎商業指數方面,南京僅排在全國第23,這或為未來南京進一步提升商業資源集聚度要補足的空間。
鄭州
近三年鄭州總排名位次變動不大,穩定在新一線的第二梯隊。作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城市樞紐性一直是鄭州的拉分項。今年,鄭州的城市人活躍度指數有了較大跨度的進步,上升8位,進入新一線城市前十。從樞紐城市轉向綜合型區域中心城市,鄭州實現了從單一維度強勢到多足發展的進步與轉變。
長沙
過去三年,長沙與鄭州在新一線城市第九和第十的位置上一直相互追趕。今年長沙不敵鄭州,位于新一線城市第十。從數據出發,我們能觀察到長沙消費潛能在近兩年的釋放——長沙的基礎商業實力排名靠前,大品牌青睞指數在去年連升8位后又升3位,它已成為近期品牌商深入中部地區實施商業布局時的重要陣地。不過以創新氛圍指數和城市規模與增長為代表的所有未來可塑性細分維度上,長沙表現均不敵鄭州,還有提升空間。
東莞
成為新一線城市的第三年,東莞新一線城市氣質越發成熟。今年,東莞的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與未來可塑性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這座年輕的城市在商業資源集聚度方面也處于上升通道中,基礎商業表現亮眼、大品牌青睞指數躍升12位。交通樞紐性是東莞今年唯一排名下滑的維度。
沈陽
沈陽走出了連續兩年的下滑趨勢,今年排名上升一名。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新一線城市,沈陽坐擁很高的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指數,在城市樞紐性維度表現較好。從今年新加入的城市人行為數據中,我們也能發現沈陽夜間活躍度表現不錯。但回到老問題,以人才吸引力與創新氛圍為衡量指標的未來可塑性維度仍是沈陽的短板。
青島
今年青島總排名下滑一名,主要是由于它在商業資源集聚度表現不理想導致的。青島大品牌青睞度指數下降了6位,低于廈門、寧波、福州等二線城市;此外,青島在以商圈日均客流量衡量的商業人氣數據上同樣表現不佳。不進則退,如何重聚人氣,重獲品牌商入駐信心是青島必須思考的問題。
合肥
合肥是今年的新晉新一線城市之一。它的上升驅動力主要來自于各項商業資源集聚度指標的提升以及城市人展現出的活力。合肥的大品牌青睞指數與商圈核心指數都表現出明顯的上升勢頭;合肥在網購、海淘活躍度以及夜間出行比例等細分維度表現亮眼,能看到極富想象力的商業與消費前景。未來可塑性方面,合肥的本科高校生源質量排名靠前,創新氛圍指數中的企業融資規模排名全國前五,如能持續將會形成合肥在新一線城市中的強力支撐。
佛山
佛山是今年最后一個躋身于新一線的城市,它的總排名在過去三年中前進了8位,上升勢頭迅猛。除了交通樞紐性,佛山的商業資源集聚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都處于上升通道中。佛山以優質本土公司為代表的創新產業氛圍指數表現優秀,也因此吸納了大量工作人口,常住人口數量增長較快。人口的涌入給城市帶來了人氣與活力,也給生活方式多樣化、商業增長提供了契機。
五大指標的具體考量維度和計算方式解讀
1、商業資源聚集度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研究結果顯示,上海過去一年它還在持續引進更多“亞洲首店”和“中國首店”,這將持續鞏固其在全國范圍內的商業品牌影響力。
與2019年相比,頭部新一線城市與一線城市之間的商業實力差距,有著明顯的縮小。合肥商業資源集聚度排名從2019年的第22位升至第19位,是過去一年上升最快的新一線城市。其中,在衡量主流消費品牌門店體量與增長情況的大品牌青睞指數方面,合肥排名相比去年上升了5名。
對頭部新一線城市而言,在頂級商圈建設的賽道上彎道超車一線城市并非不可能。在人口規模較大的中西部大城市,如重慶、成都、西安、武漢,它們的商圈平均每天總共能吸引超過100萬人前往。
基礎商業體量的上漲,也是城市商業力量上升的信號之一。過去一年,二線及以上城市中昆明、廈門、濟南、惠州、珠海的餐飲門店數量排名上升最快。
2、交通樞紐性
上海和西安是典型的綜合型交通樞紐城市;成都、昆明則在民航城際往來聯系能力上表現突出;武漢和南京是高鐵城際聯系主導型城市;而沈陽和長春作為東北的區域中心城市,是廣袤的東北平原上最核心的公路樞紐。
在國際航線上,2016年至2019年間,深圳、成都、昆明和咸陽(西安)的機場的國際航班均增長了35%以上,其中咸陽(西安)的機場的漲幅高達87%。
物流上,阿里巴巴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義烏(數據匯總至金華市)和廣州的寄出包裹數量遙遙領先于第3名的深圳。
通過不同品類品牌門店在區域內的城市分布網絡,來判斷城市的商業樞紐地位。與此前的數據表現一致,華北和西北地區都呈現出典型的單中心形態,北京和西安在區域內仍具有不可撼動的優勢地位。
3、城市人活躍度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一線城市之外,成都、杭州、重慶、蘇州及武漢城市人活躍度最高,呈現出鮮活蓬勃的城市面貌。成都和杭州已連續多年在這一項指數的新一線首位爭奪中你追我趕——成都的夜間活躍度特色鮮明,杭州則消費活躍度極高。
今年的夜間活躍度指標新加入了夜間出行數據與更多夜間活動場所的統計。北上廣深的夜間出行人數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在13%到14%之間,而沈陽的這個數字可以達到31.5%。人流數據能讓我們不單單從城市的夜間供給考慮問題,更能直接了解城市人的實際夜間行為。
4、生活方式多樣性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抖音打卡地點豐富度排名前五的城市中包括了杭州、成都和鄭州這3個新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和成都占據了25%的演出場館資源;重慶是擁有書店和電影院最多的新一線城市,而從人均數量看,昆明和杭州分別是人均書店最多和人均電影院數量最多的城市。
馬蜂窩的數據表明,杭州和南京是一線城市外最熱衷旅游的城市;騰訊營銷大數據顯示,成都是最熱愛音樂的新一線城市,東莞、西安、重慶緊隨其后。
5、未來可塑性
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今年東莞、佛山在未來可塑性上的排名有了大幅的增進;與之相對的,武漢、廈門等城市的排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智聯招聘的人才吸引力相關指標顯示,海歸學子不再“扎堆”于北京、上海,而是更均衡地去向了其他一線與新一線城市;畢業生的留存與本地高校資源實力的相關性逐年減弱,人才的選擇往往傾向于那些區域性的中心城市與新經濟活躍的城市。
附:2020年中國城市分級完整名單
(包含337個地級以上城市)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