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區的富三代,怎么人手一件丑爆了的巴黎世家?
Balenciaga(巴黎世家)最近又又又出丑東西了。
四年前,Balenciaga跟Crocs合作推出厚底洞洞鞋,讓人懷疑這鞋就根本不是用來穿的;
這次又跟Crocs推出了穿上就能下地插秧的防雨靴,以及十個網友九個都嫌丑的高跟洞洞鞋。
大眾眼里,Balenciaga這個“傳統奢侈品牌”幾乎每年都會因為“丑的流動性”而出圈;可在“江浙滬潮男”眼里,它是蹦迪達人鐘愛的凹造型神器,是95、00后現代亞逼人手一件的“潮牌”。
一個好玩的現象是,每當大眾吐槽“這么丑的東西誰會買啊”,潮流亞文化愛好者都會應聲回答:“罵誰呢”。
01
巴黎世家,很丑
對Balenciaga來說,“丑”不奇怪,不丑才奇怪,“丑”也不致命,因為有人會買單。
2017年它推出老爹鞋Triple S,被人嘲好像幾十年前的網面旅游鞋,但很快“真香”就來了:權志龍被它圈粉,楊冪穿它走機場,潮人們為它紛紛排隊,火到其他大牌都爭相效仿出老爹鞋,Balenciaga憑一己之力開啟了時尚圈的“審丑時代”。
權志龍穿Balenciaga老爹鞋
9700塊的X-Pander彈簧鞋,一群人吐槽它“怎么還能在世上存在”,結果又是一茬接一茬的潮人扎堆去買;仿佛包上縫了鞋的SneakerHead沙漏包,時尚博主跟潮流愛好者也幾乎人手一只。
這幾樣產品看多了還能莫名其妙變得順眼,可Balenciaga的其他“杰作”是真的怎么也get不到:
比如跟宜家購物袋一模一樣、價格翻了上千倍的藍色大袋子;仿佛在義烏小商城買棉被贈送的毯子包;還有像垃圾袋一樣的編織袋……
聯名的產品也是一次比一次丑出新高度,最近大家都在吐槽高跟洞洞鞋,很少有人注意到它跟Gucci合作的上面寫著“This is NOT A GUCCI BAG”的包,像是小胡同里噴漆廣告的復制版;
之前跟vibram聯名的Toe五趾鞋,獵奇得仿佛電影道具;跟hello kitty聯名的粉色單肩包,像內分泌失調的粉色小貓一臉懵……
圖源:Balenciaga官方微博
還有去年震驚全網的Balenciaga七夕包袋廣告,80年代特效技術結合老年人表情包,把“我愛你”“你愛我”直接印在包上丑到沒眼看的設計,讓它的全網討論度翻了幾番……
這樣的例子多了,大家似乎都習慣了它就是這么稀奇古怪甚至“土”。
可是,另一撥人眼里的Balenciaga跟主流語境完全不同。在他們看來,Balenciaga是洋氣、前衛、新潮,是個性、創意、天才,世界上居然有一個品牌這么酷、與自己這么契合,堪稱夢中情牌。
所以我很想推開這扇平行世界的門,看看Balenciaga在這部分人那里為什么受歡迎?
02
巴黎世家,很潮
大眾對Balenciaga的嫌棄其實并不重要�!皣姷娜嘶旧喜粫悄繕丝蛻�,只是幫助品牌獲得熱度的工具人�!�
誰是Balenciaga的目標用戶?喜歡個性、喜歡“酷”、喜歡小眾亞文化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渾身鉚釘紋身亮片裝,也可能穿著寬松的褲子、喜歡在周末去livehouse聽hip-hop演出,他們喜歡能表達自我的服飾,希望自己選擇的品牌、設計師跟他們有相似的價值觀。
Balenciaga服飾
有錢的“江浙滬潮男”也是Balenciaga的受眾,他們喜歡穿著滿身大logo蹦迪,喜歡高級時裝裁剪跟潮流文化相結合,自詡國內最潮最會穿搭的一群人,用Balenciaga的老爹鞋或Gucci的印花來彰顯個性。
吳亦凡身穿Balenciaga套裝,圖源:“Mr_吳亦凡工作室”微博
幾十年前的Balenciaga也曾以精于剪裁和縫制為名,是多名國家皇室成員的指定時裝,常被妮可基德曼等影星上身,“優雅、高定”曾經是它的標簽。
賦予Balenciaga今天這種形象的,是它的現任設計總監Demna Gvasalia。他是位解構主義者、小眾亞文化愛好者,以前做潮牌Vetements出身,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在Balenciaga的經典設計基礎上再創造,也喜歡玩獵奇和大膽。
于是就有了個性、反叛、吸引眼球、甚至讓大眾摸不著頭腦的Balenciaga。Demna Gvasalia覺得,在美跟丑里來回橫跳很有意思:“我認為找到讓丑變美、讓美變丑的臨界線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圖源:微博“AHALOLO”
2018年Balenciaga拍了一則“狗仔大片”廣告,模特們扮成明星遮擋住自己以防“狗仔”拍攝,在時尚圈火了一把。
圖源:Balenciaga官方微博
此后Balenciaga還發布過把人扭曲的廣告片、模特cos新聞主播只動嘴的廣告片,整個品牌開始呈現年輕化、亞文化、反時尚的趨勢,普通人問“這什么玩意兒”?而對亞文化青年來說,越奇怪越讓他們眼前一亮,“懂我”。
Balenciaga 2020春夏廣告片
有時“驚艷”,有時“胡搞”,Balenciaga的創意源源不絕。最近的秀場以“克隆”為主題,用技術讓模特全部采用同一張人臉,反映社交媒體環境下的失真。有套衣服模特整個被蒙住,連頭都不露。大眾看個熱鬧,而時裝愛好者和亞文化愛好者看出了它在表達“克隆普及化讓本源和盡頭在流媒體中不斷‘包漿’后消逝”,連連驚嘆甚至想一鍵三連。
Balenciaga 2022秀場造型
甚至連Balenciaga的宣傳口都“亞”得不行。它家的ins平臺上幾乎看不到常規的模特圖或明星大片,只能看到丑鞋子腳趾插花、襪子藏在蜘蛛網下、檸檬上放著一張人臉……這種“怪異”也讓它在短短幾年內就積累了上千萬粉絲。
Balenciaga打造的“丑時尚”成了特定人群的精神內核,也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同,品牌CEO曾透露,其業績60%都來自千禧一代。
2018年,Balenciaga成為開云集團旗下增速最快的品牌;2019年更是成為開云集團旗下第四個年銷售額突破10億歐元的品牌。
LADYMAX這樣評價,“我們看到了兩個Balenciaga,一個是作為先鋒時裝品牌的Balenciaga,另一個是作為商業奢侈品牌的Balenciaga,這是出現在Balenciaga身上的獨特現象,先鋒的時裝態度與大眾商業化成功共存”。
03
巴黎世家,很神奇
“但巴黎世家的產品看起來真的丑啊。”很多人這么說。
雖然丑,卻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這首先因為今天的“亞文化”實際變成了一種“后亞文化”。以前提到亞文化,必然要反抗主流審美、反抗商業化;但今天的“亞逼”是95后、00后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與消費文化共存,又需要個性的表達。
Balenciaga在ins平臺發布的照片
正如Vogue Business評論的,這是“當代商業體系融會貫通的一種亞文化體現,甚至還能形成自身的商業變現網絡”。
Balenciaga、Marine Serre和Ottolinger等時裝品牌,給亞文化人群提供了表達個性的空間,也成為他們的優先消費選擇。
雖然沒有Balenciaga那么敢于挑戰主流審美,但近年來各大奢侈品牌都在努力獲得更多年輕顧客、走年輕化的路子。畢竟年輕人的消費市場實在龐大,而且早就成了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
由此,時裝、奢侈品牌跟小眾潮牌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
跟Balenciaga同屬開云集團的Gucci和Bottega veneta,前者因為以前的產品略顯老氣吸引不了年輕人,推出更多鮮艷亮麗的設計,還跟The North Face這樣的運動品牌有了合作;后者前不久剛在德國柏林的著名電子樂夜店Berghain辦了秀,也透出了幾分亞文化氣息。
Bottega veneta在柏林夜店Berghain發布服裝
還有Dior跟Jordan出了聯名,奢侈品牌中的龍頭Louis Vuitton也找了off-white潮牌主理人Virgil Abloh做總監,積極跟Supreme、NBA等ip合作。經典老牌們也放下了身段,紛紛走起了街頭路線。
Louis Vuitton x Supreme聯名,圖源:路易威登官方微博
與此對應的是,LV的空氣馬甲上了熱搜,Gucci跟哆啦A夢的聯名被問“有事嗎?”,人們越來越看不懂,這些大牌為什么要樂此不疲地出“丑東西”。
有人拿“涓滴理論”解釋:由于中層不斷模仿頂層的時尚品味,頂層想要努力制造與中層的差異,他們會采用底層的時尚元素,再貼上底層買不起的元素logo,將自己與底層和中層的人群都區分開。也就是,大牌出一些“地攤貨”般的東西是故意的。
也有人指出,“奢侈品的墮落,或許就是從諂媚年輕人開始的”。年輕人厭倦了Gucci的老花,那就加上他們喜歡的卡通萌寵元素,結果就有了Gucci x 哆啦A夢系列這樣的“低齡設計”。
圖源:GUCCI官方微博
從去年開始,這些傳統奢侈品牌好像越來越意識到也不能一味迎合年輕人,于是又開始把重心放在傳統的時裝秀,還有的開始重推經典款,這可能意味著人們以后至少在它們這里能少看點“丑東西”?
不過就算Balenciaga還是鐵了心繼續走“亞”的路子,之后也可能還是繼續“丑”,但它仍是欲望都市里的高階消費品。換言之,大家吐槽歸吐槽,吐槽完了,反正我也買不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