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拿什么拯救你,曾經的“男裝霸主”七匹狼?
來源/潮汐商業評論(ID:daily-case)
作者/Paul
編輯/Jesse
曾經的“男裝貴族”品牌七匹狼在發展中似乎有所掉隊。
近5年來,七匹狼的市值已經蒸發了200億,門店關閉超2000家,對外債務高達30億元。不僅“服裝設計”被人吐槽“丑”,而且還繼續面臨著利潤下滑和關店潮的“窘境”。
那么,這個“國民”品牌到底因何而紅,又因何落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男裝市場,七匹狼該如何破局自救? 這是七匹狼面臨的問題,也是所有男裝品牌都需要解決的課題。
01
僅靠一件“變色夾克”
七匹狼紅遍街頭巷尾
七匹狼的成功和時代有莫大干系。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憑借勞動力等紅利,逐漸躍居全球第一紡織業大國。 一時杉杉、雅戈爾、柒牌、九牧王、紅豆、報喜鳥、中國動向、美邦、利郎等服裝品牌都是那個時候起家的。
看準了時機,周永偉、周少雄兩兄弟辭去穩定工作,拉攏了三弟周少明和四個高中同學一起下海,開辦了屬于自己的紡織品貿易公司。
“七匹狼”品牌的寓意就是指創業團隊這七個具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在以后的發展中,七匹狼確實將“狼性文化”發揮到了極致。
1991年,七匹狼推出潮流單品 “變色夾克”,顧名思義,這款夾克會隨著光線和觀察角度發生微妙變化。
1995年,七匹狼再接再厲推出“雙面夾克”,再加上一句“男人不止一面”的廣告語,七匹狼的形象深入人心。
2000年,七匹狼再次創新,推出“經典格子夾克”,風靡中國男裝市場。
由于在產品設計上堅持不渝的創新,此后17年,七匹狼在夾克市場的占有率始終維持在第一位。
除此之外,七匹狼也有超前的品牌營銷意識,用兩次“非一般”的營銷策略鞏固了其“男裝霸主”的地位。
其一,利用明星效應,塑造七匹狼的硬漢形象。七匹狼的明星策略在當時是超前的,尤其是與臺灣明星齊秦的合作。在90年代,齊秦憑借專輯《狼》爆紅全國后,七匹狼意識到齊秦與自己品牌的契合性,便不計價格拉來齊秦做了品牌代言人。
此后,七匹狼便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明星代言路線,與之合作的都是紅極一時的硬漢形象男星:孫紅雷、張震、胡軍、張涵予、李晨、汪峰、李治廷等。
圖/網絡
其二,打擊假冒偽劣,塑造高端正品的品牌形象。在任何時代,原創之后總有跟風造假者。而那個時候,企業的版權意識普遍不強。例如“小霸王”和“王守義十三香”等老國民品牌,在遭遇假冒品牌之后,大多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而周氏兄弟卻“不走尋常路”,一舉將造假者告上法庭。如此大張旗鼓的維權行為在當時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引來了無數媒體的關注報道。七匹狼借著侵權危機大大地擴大了品牌知名度。
事實證明,周氏兩兄弟的策略是正確的:2004年,七匹狼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男裝企業。
2012年,七匹狼七來到了高光時刻,門店數量超過4000家,營收超35億元,扣非凈利潤5.5億元。營收和扣非凈利潤分別比8年前剛上市時翻了13、18倍。
02
客戶群體被分流、品牌形象老化,
七匹狼遭遇時代之痛
憑借著產品新穎的設計以及“硬漢”形象品牌的塑造,七匹狼在新世紀頭十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從2013年開始,七匹狼仿佛陷入了下滑“魔咒”,相繼經歷了利潤下滑、關店潮等挫折。
根據財報顯示,2012年,七匹狼的門店高達4007家,然而到了2014年,只剩下了2821家,縮水近三分之一。凈利潤也逐年下滑:2013年-2016年,七匹狼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79億元、2.88億元、2.73億元和2.67億元。
「潮汐商業評論」認為,這一時期七匹狼業績下滑主要是受到了外部互聯網的降維打擊、國外快時尚品牌的沖擊以及內部品牌形象老化的影響。
互聯網的興起,捧紅了一眾線上服裝品牌,同時也削弱了老品牌的影響力。不僅如此,七匹狼引以為傲的線下渠道資源,不再是一種優勢,反而隨著門店租金的上漲,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
另外,Zara、H&M、優衣庫等國外快時尚品牌的入駐,更是讓七匹狼的處境雪上加霜。與七匹狼這種“靠渠道代理商擴張市場”的模式不同,國外快時尚品牌采取的是SPA模式——企業全程參與商品(設計)企劃、生產、物流、銷售等產業環節。
SPA模式能夠直接接觸消費者,靈敏的把握終端、產品以及市場的變化,做到快速響應和準確供應,七匹狼等一眾服裝品牌被這種模式打得措手不及。
可以說,海外品牌和淘系品牌發展帶來的市場多元化,分流了原本七匹狼的客戶群。
另外,從品牌的角度來講,七匹狼現在也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就是品牌形象老化的問題,現在的七匹狼并未察覺到審美觀的變化,依然走“硬漢”路線,可是現在男性審美逐漸多元化,愿意為其買單了人群逐漸減少。
而且,為了減少庫存的積壓,七匹狼還不停地在唯品會這樣的特價平臺上做活動、搞特價,導致它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越來越廉價。
如今的“男裝霸主”逐漸走下神壇,即使與同時代的男裝品牌相比,七匹狼也不占優勢。自今年以來,海瀾之家股價累計上漲近20%,市值約為328億元。而七匹狼2020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8%,如今市值不足50億元。
那么,七匹狼還能不能逆風翻盤呢?
03
“狼性文化”下,
七匹狼該如何逆風翻盤?
無論境遇如何,七匹狼始終未變的就是內核的“狼性文化”。
男裝業務下滑,七匹狼就想盡辦法自救。批發轉零售、自創品牌、推出新產品線、搞房地產、投資并購。
在不懈努力下,近年來七匹狼的凈利潤連年上漲。根據財報顯示,在2017年到2019年,歸母凈利潤分別錄得3.17億元、3.46億元、3.47億元,增幅為18.48%、9.38%和0.29%。
其實,“搞多元業務線”也不是七匹狼一家作為,很多已經上市公司的服裝企業,都在降低服裝主業的營收比重。
例如雅戈爾早在1992年就開始涉足房地產開發和證券、銀行等金融領域,如今男裝主業貢獻的營業收入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已經降到30%以下。而杉杉股份早已徹底告別服裝業務,進駐新能源領域和投資領域。
但“搞多元業務線”也并非意味著就是好,對于一家主營業務不夠強大的公司來說,太多的“副業”甚至會變成發展的阻礙,畢竟一家企業在一個階段的資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想要回到往日的輝煌,七匹狼就應該拋棄賺“快錢”的想法,重新拾起老本行。放眼全球,但凡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品牌都離不開時間的磨練。ZARA用了41年、優衣庫用了54年、GAP用了47年,H&M則用了69年……
想要做好服裝行業,最重要的還是抓住年輕人的心。從縱向的時間維度上,「潮汐商業評論」發現每一代得到大發展的服裝品牌皆是如此。
國外快時尚品牌之所以能夠迅速打開市場,依靠的就是抓住了年輕人喜新厭舊的心理,產品更新的速度極快。以ZARA為例,其產品從設計到到店銷售僅用兩周時間,而傳統服裝企業這個周期至少要4-6個月。
而如今崛起的運動品牌李寧,也是抓住了年輕人趕潮流的心理,押注“國潮風”,突破耐克、阿迪達斯的封鎖,活躍在年輕人的目光里。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想要逆風翻盤,七匹狼還需要撕掉一些老標簽,弄清楚年輕人的喜好,才有可能“王者回歸”,否則一切都只是虛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