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地產走出“舒適區”
固守河南20多年的建業地產,終于邁出走出河南的重要一步。
首站選擇距離鄭州500公里的西安,擬收購榮華集團過半股權,迅速切入西安房地產市場。
建業地產出走河南,既有戰略擴張的長遠考慮,更有業績增長的焦慮。2020年,公司合約銷售額增速放緩、首次出現增收不增利。
曾篤定要在河南干一輩子的胡葆森,不得已向外找新的市場。
01
跑步邁出河南
喊了兩年要走出河南,建業地產(00832.HK)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6月28日,公司公告披露,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建業住宅集團收購西安地產商榮華集團過半股權。
早在2018年,建業地產就制定走出河南戰略。次年,公司董事長胡葆森提出以鄭州為原點,以300公里為半徑,以輕資產模式向外拓展。到了2021年,戰略擴張半徑提高至500公里。
走出河南的首站,選在距離鄭州500公里的西安,是“老朋友”之間的聯手。
據報道,建業、榮華均為中城聯盟股東,雙方頗多交集。2019年8月,建業地產旗下中原建業與榮華集團在康養、地產等方面合作;在去年4月和今年3月,榮華集團曾向建業地產股權質押融資。
自1992年創立建業地產以來,胡葆森和建業地產幾乎沒有離開過河南。因為胡葆森有著樸素的理想,就是“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他曾在2015年一次公開活動中稱,建業的藍海就是河南這一億人口,“河南那么多縣市、鄉鎮,你做到死也做不完。”
不過,建業地產還是低估了外部風險。隨著房企巨頭密集落地河南,本土競爭加劇,胡葆森再也坐不住了。
他的焦慮在于,一方面,建業地產躍居千億房企陣營后需要新的業績增長,同時,隨著棚改紅利逐漸消失以及本土房企正商集團、永威地產等崛起,建業地產的江湖地位岌岌可危。
公司業績正在遭遇考驗,2020年即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當年,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33.04億元和18.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75%和-10.60%。
同時,公司規模增長大幅放緩,2019年-2020年,分別實現合約銷售金額1011.50億元和1026.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8%和1.5%。
02
鄭州市場失守
建業地產此次走出河南,并不意味著收入結構短期會有大的改變。由于公司大部分土地儲備分散在河南省內100多個縣城市場,這些低線城市仍會是建業地產的依靠。
建業地產覆蓋縣城市場戰略始于2010年,直到2019年底才完成。期間,緊隨河南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機,公司下沉到縣城市場收獲了大量土地儲備。
2018年至2020年,建業地產在鄭州之外的河南縣級市場土地儲備(建筑面積)分別為1456.20萬平方米、3665.35萬平方米和4018.47萬平方米,在公司總土儲中所占比重分別為68.4%、71.97%和74.26%。
相比之下,在房企必爭的鄭州市場,建業的根基未能進一步鞏固。上述3年,公司在鄭州土地儲備(建筑面積)分別為1367.87萬平方米、1371.47萬平方米和1336.36萬平方米,在公司總土地儲備中所占比重分別為29.7%、26.9%和24.7%。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鄭州市場的銷售貢獻也在下滑。2018年至2020年,其合同銷售額分別為137.99億元、160.29億元和153.02億元,在公司合約銷售額占比分別為19.07%、15.85%和14.91%。同期,合同銷售建筑面積分別為125.4萬平方米、109.7萬平方米和111.2萬平方米,分別占比16.87%、11.93%和12.50%。
據克而瑞數據,2018年,建業地產以121.12億元權益銷售金額位列大鄭州區域第二,在此之后,公司連續兩年(2019年和2020年)均屈居第六位。
最近3年,按照合同金額計算,建業地產在河南市場的占有率分別為9%、7.97%和7.24%。
03
陷入增長瓶頸
今年前5個月,建業地產完成合約銷售額215.36億元,同比減少1.8%,僅完成全年銷售目標(1200億元)的17.95%。
在2019年越過千億門檻后,建業地產突然陷入瓶頸,引起公司高度重視。
今年1月,胡葆森將未來三年定位戰略鞏固期,降本、提質和增效成為關鍵詞。
公司確實需要反思下了,為在2020年保住千億銷售規模,其銷售成本同比增長52.5%,為347.08億元,另外融資成本從2019年的3.95億元增長221.8%至12.72億元,這兩項指標直接影響盈利水平,毛利率降至26.02%,同比減少6.17個百分點,凈利率更是降到歷史低位,為4.85%。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連續兩年資產負債率保持90%以上,為千億房企所罕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