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蟬聯世界500強榜首,長期主義者的三條反潮流思維
8月2日,《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沃爾瑪連續第八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
在互聯網時代,日用零售商業的日常聲量,沒有那么高。但從數據上來看,無論是放眼沃爾瑪全球整體業務,還是聚焦其在中國的發展,都有亮眼的表現。
特別是進入2021年以來,沃爾瑪中國反復刷新歷史記錄——今年的618,沃爾瑪中國115家門店、O2O單量都突破歷史峰值;一季度,又創造了沃爾瑪中國25年來,單季度營收、利潤最好的歷史成績。
透過數據和案例觀察,從長期主義者沃爾瑪身上,有三條思維值得注意。而這三條思維,和時下某些流行的做法,區別明顯。
反潮流思維一:對市場數據不執著,對零售直覺不偏廢
動輒談大數據是潮流。沃爾瑪則是對市場數據不執著,對零售直覺不偏廢。零售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關于這一點,沃爾瑪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沃爾瑪認為自己是一站式零售商,不是平臺商。這其中重大的區別在于:零售商要做的,是幫消費者無限降低選擇成本。而平臺商的一般特點,則是提供更多選擇,幫助消費者消耗時間成本。由此延伸,零售商和平臺商在看待人、貨、場的主次關系上又不同。
所以,在沃爾瑪的兩個業態:大賣場和會員制零售里面,大賣場就是要做到“天天平價”,山姆會員商店就是要為會員省錢。
而為300萬山姆會員家庭提供購物“尋寶”體驗的,是200余人的買手團隊,真正在一線負責“買買買”的人數更精。他們通過專業能力為會員“尋寶”,依靠提供長期價值獲得回報。所以,光看數據是行不通的。有時候還是要靠對零售的直覺和判斷。
以山姆的大罐堅果為例。七年前山姆依據健康趨勢,推出大罐脫殼堅果時,中國市場同類單品大多是小罐、帶殼的。最初一兩年,會員反饋一般,連山姆的營運團隊也堅決反對。
是戰術錯了還是戰略錯了?后來研究發現,問題出在堅果組合當中。經過40天海運,去掉殼的巴西果容易出油蒿味。于是,山姆調整堅果組合,從美國、澳大利亞、越南等產地優選當地原料做出第二代商品,從此開始獲得成功。
再后來,第三代商品上市時,油炸方式被拋棄,采用了烘烤工藝。這款商品受到了會員的追捧。有了會員規模,山姆再跟供應商合作,增效降本,最終將價格下降了15%。
今天,大罐堅果在中國市場已經普遍。而山姆在提前七年的時間里,挖掘出這個單品的組合規律和價值,完成了兩次迭代。
反潮流思維二:向自己要利潤
盡可能多的制造品牌溢價,是潮流。而沃爾瑪的選擇,是向自己要利潤。
向自己要利潤,翻譯成沃爾瑪的語言,就是:只有EDLC(Every Day Low Cost,天天低成本)才能EDLP(Everyday Low Price,天天低價)。意思是,通過提升效能,向效能要利潤,這也是被沃爾瑪在全球反復驗證的規律。
這種給自己的壓力,反而會催生出一些新的生機。在業務層面,受疫情影響,去年第三季度預包裝蔬菜銷售額同比增長15%。通常預包裝生鮮比散裝更貴,在這種情況下,沃爾瑪中國在深圳建立了生鮮包裝中心,根據短期的測試數據顯示,這樣做對降低損耗、降低門店運營成本、促進銷售都有幫助。這就是向效能要利潤。
在沃爾瑪,流傳這這樣一句話,歷久彌新:如果你進行的是高效能經營,那么你可能犯很多不同的錯誤后,仍然有機會恢復元氣;要是你的運營效率太低,那么就可能輝煌一時,換來最終的關門大吉。
反潮流思維三:爆款是結果不是策略
用流量制造爆款是潮流。沃爾瑪則是花時間和精力在商品本身上面,通過商品和消費者溝通,讓爆款成為結果。
配料從31項減到了11項——為某個食品“減配”的過程很痛苦,但山姆還是花了很大精力,在保持味覺體驗的同時,干了這件事。之所以這么做,是知道如何回應會員對健康飲食的追求。
會員制零售是基于信任產生的商業模式。山姆進入中國25年,商業布局過程,就是信任鏈接過程。一個經典的故事:一名新員工入職第一天,竟然是一名山姆會員告訴她,這家店隨便選,都好吃。
“零售業的秘密都在沃爾瑪的貨架上”
今天,沃爾瑪在中國保有四大核心資產——數以萬計的員工;運營和供應鏈能力;深入人心的品牌信任度;實體門店和云倉規模;
這一切,是沃爾瑪深耕中國25年的基本功。沃爾瑪在全球贏得市場的核心經營理念,就是顧客/會員第一。為了更好服務顧客/會員,沃爾瑪發展出了獨特的供應鏈管理、信息化網絡等時代性的能力。
當零售市場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模式與模型越來越繁多時,回歸零售的本質,變成了稀缺的思考方式。
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撰寫的《富甲美國》中文版序言中有這么一句話,“零售業的秘密都在沃爾瑪的貨架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