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大逃亡”,餐飲成為避風港?
在線教育掀起轉型潮
餐飲或成“避風港”
近日,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落地,在線教育行業一改往日的“繁華”,一大批企業掀起了“生死逃亡”潮。上市公司股市慘跌甚至停牌,裁員、轉型、緊急上新業務,機構紛紛開啟“自救”之路。而讓內參君感到訝異的是,與教育“毫不相干”的餐飲行業,也成了一些教育企業的“避風港”。
6月25日,教培機構學大教育公開信息顯示,其在近期新增投資且100%控股了一家咖啡公司——北京琢器咖啡有限公司。5天以后,一份來自學大教育內部任命郵件流出,學大教育宣布將成立集團新業務事業部,明確表示新業務事業部下設咖啡餐飲中心,任命劉偉杰為咖啡餐飲中心總監,其直接經理為學大教育CEO金鑫。
從學大教育透露的投資和人事任命信息來看,其跨界餐飲行業基本屬實。
除學大教育,網上還流傳了一份其他在線教育公司的轉型名單,顯示美股上市公司樸新教育也在積極探索轉型餐飲,尋求新的增長線。顯然,餐飲成為了教育企業“自救”的新選擇。
網絡流傳的截圖
事實上,將餐飲作為“逃亡”選擇的,不只是教育行業。
2020年疫情到來,影視行業處于一片水深火熱,全國各地線下電影院線關閉停擺,不少電視劇、電影檔期因疫情中斷拍攝,娛樂圈影視明星在面臨“劇慌”、“片慌”的形勢下,紛紛下場“自救”,而餐飲也是首當其沖成為他們跨界獲利的領域。
2020年7月,明星鄭愷在寧波新開一家火鳳祥鮮貨火鍋;演員關曉彤成立了自己的奶茶品牌天然呆NATURALV;蕭敬騰在成都的首家面館傅面面落成。
除了不斷有明星的餐飲新品牌成立,也有的開始向外擴張,黃曉明的燒江南烤肉店立足成都向全國發展,陳赫的賢合莊火鍋更是加緊了在全國開店的速度,數據顯示,目前,賢合莊有700多家門店,僅在2020年就開出了500多家。
關曉彤“天然呆”奶茶開業現場
跨界餐飲,業界常有人調侃“遇到中年危機了,那就去做餐飲”,這句話用在企業身上,似乎也適用。
除了教育、影視行業,其他跨界做餐飲的企業不在少數。如房地產行業巨頭碧桂園也熱衷餐飲,將新業務機器人餐廳比作其主營業務的“翅膀”,以餐飲助力其公司展翅高飛。
再如此前,中藥界的老字號同仁堂跨界開咖啡館,科技互聯網行業華為、京東布局餐飲,還有汽車行業奔馳、凱迪拉克等也跨界開起了餐飲店;甚至LV GUCCI等奢侈品,也想在餐飲行業一展身手。
顯然,餐飲已成為很多企業的“避風港”,無論是環境影響受到沖擊的行業,還是主營業務有了一定瓶頸的的企業,餐飲都是他們其中一個新選擇,或想通過餐飲引流,或想通過餐飲創收……
餐飲為何這么香?
追風口還是真“實干”
1、奔向離錢最近的地方
像在線教育這樣主營業務受重創、尋求新業務轉型的企業,首要的目標是“生存”,要保證新業務的長期穩定盈利。因此,以最短時間入行,最快速度賺錢,奔向離錢最近的領域,是他們選擇餐飲的其中一個原因。
餐飲行業“離錢”近,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餐飲行業本身現金流充足,“離錢近”;另一方面,餐飲行業投融資火爆,距離“資本”的錢最近。
首先,入行門檻低,賺錢容易,是很多跨界者對餐飲行業的認知。一日三餐是大眾的剛需,餐飲擁有海量的群眾基礎,市場龐大。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餐飲行業已經突破了4萬億的規模,餐飲市場穩定,發展迅速,讓很多局外人垂涎三尺。
有了流量基礎,企業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業績和現金流。充足的現金流,不僅能夠維持跨界企業的“生存”,而且可以反哺,成為其主營業務的有力補充。
其次,餐飲行業深受“資本”熱捧。近年來,隨著各大資本扎堆投資餐飲,餐飲企業被推向風口,一些新餐飲品牌在資本的推動下迅速崛起,并在全國擴張,這讓很多人嗅到了餐飲的機會。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餐飲行業的投融資數量達到了115起,到了2021年,資本仍然緊咬餐飲不放松,僅2021年1-7月,餐飲行業的投融資事件就發生了115起,相當于2020年全年。
業內人士認為,餐飲業在經歷了2018年資本寒冬之后,第二輪資本周期已經到來,未來將有更多的資本入局。在這輪資本狂歡中,除了有老牌投資機構,還吸引了來自騰訊、字節、美團等互聯網巨頭的拋來的橄欖枝,資本業態豐富,前景廣闊。
2、搭上消費升級“東風”,一切皆可“+餐飲”
近年來,餐飲行業正迎來消費升級、產業結構升級的發展機遇,品牌無論是產品開發、審美設計,還是品牌提升、場景體驗,正經歷一次次快速的迭代。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曾公開表示,“未來餐飲業是餐飲服務的基本功能+主題文化+消費體驗的平臺型行業”,餐飲業的升級給了更多跨界者繞過傳統餐飲,直接入局競爭的機會。
得益于足夠大的群眾基礎、豐富的多元化消費場景,以及復雜且較長的產業鏈條,從眾多跨界者來看,任何一個行業“+餐飲”,看起來似乎都毫無違和感。
如,有的從技術上切入的,科技互聯網企業華為、京東等憑借技術研發,可以無縫切換到科技餐廳、智慧餐廳領域;從概念上入局的,中藥老字號同仁堂打出健康理念,可以順勢開出知嘛健康的健康茶飲門店場景。
從場景上突破,宜家憑借購物場景,也可以從家具和家居零售商切換到餐飲領域,目前宜家餐廳位列全國連鎖餐廳前列。就連LV等奢侈品牌,也能通過不一樣的高端餐飲門店的打造,輸出生活方式。
一切皆可“+餐飲”,由于餐飲行業的特性,這些跨界者,借著消費升級的“東風”,根據自身優勢,衍生出多種餐飲概念和場景,在不斷“+餐飲”的嘗試中屢試不爽,尋求更多切入的機會。
跨界“賽道論”
什么類型大受歡迎
無論是學大教育選擇咖啡領域,還是各路明星紛紛入局的火鍋串串賽道,內參君發現,這些跨界者在選擇賽道時,除了品類,還會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以最受跨界者歡迎的火鍋茶飲賽道來看。
1、資本持續看好,發展潛力大的品類
對于一個毫無餐飲經驗的跨界者來說,跟著資本走,大概率是沒錯的,資本的方向,也代表了行業的新風向。
火鍋和茶飲是近年來最受資本青睞的賽道。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火鍋相關項目投融資發生76次,預計到2022年,火鍋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0億元;而茶飲賽道去年的融資總金額達到17.43億元,同比增長約700%。除此之外,現制咖啡市場也持續發力,預計2025年突破1200億元。
動輒破千億、萬億的賽道,蘊藏著無數的機會和可能,自然吸引了很多跨界者。資本頻頻入局,賽道前景好,發展潛力大,是跨界者開辟藍海的重要選擇。
2、普適性高、易成癮的品類
選擇普適性高、易成癮的產品賽道。火鍋、咖啡、茶飲品類,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全國性的品牌,主要在于其用戶接受度高,普適性強,沒有地域、口味限制,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其次,火鍋茶飲的復購率高,用戶容易吃“上癮”,這種品類消費者不止于嘗鮮,而是會反復購買的消費品。
不同品類決定了企業不一樣的天花板,如果跨界者進入餐飲,選擇深耕重做一個單品,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非常艱難。想要獲得長期穩定的盈利,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量大、復購率高最受歡迎的選擇。
3、標準化高,可快速復制的品類
選擇標準化程度高,能夠快速復制的賽道。火鍋、茶飲特點是:制作加工的標準化程度高,從上游專業的餐飲供應商規模化集中采購;中游建立中央廚房式的統一標準化加工、制作、配送流程;下游門店只需簡單加工處理,就可以上桌的餐品。
這種標準化的制作,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傳統餐飲廚師的依賴,提高了門店運營效率,也降低了開店的復雜性,可以快速復制在全國各地擴張。
以明星火鍋店通常打法為例,明星通過超高的人氣以及粉絲流量,選擇一個核心城市開店并營銷造勢,通過專業的機構運作,憑借知名度在全國加盟并迅速擴張。如陳赫的賢合莊、黃曉明的燒江南、孫藝洲的灶門坎都是采用這樣的形式,復制快、擴張也快。
4、代表年輕人喜好的品類
抓住年輕人的喜好,就抓住了前沿。火鍋和咖啡、茶飲的方向,是最能代表90后、00后消費主力的審美。顏值主義、時尚主義、悅己主義,無論從場景打造、裝修設計,還是新品研發的速度,都能很快抓住一波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引領行業消費潮流。
跨界者進入年輕人喜歡的“領域”,能夠很快融入餐飲,摸清餐飲未來的發展邏輯。
小結
跨界餐飲看起來是誰都可以做,但是跨界的風險也是不可忽略的,現在的餐飲行業已不是簡單的開一家店,產品、運營、營銷、管理缺一不可。
如明星開店,空有流量和粉絲,沒有運營和管理經驗,依然問題頻發;互聯網跨界,只有技術和營銷也不行,要在渠道和產品上下功夫;產業跨界,如果只是將餐飲作為業態的補充,是無法做大的,如何從公司戰略出發,統一規劃,融入自己的主營業務,才能達到目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