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再攀新高,波司登擔得起“全球第一”的美譽嗎?
日前,歐睿國際完成2020年羽絨服產品零售渠道銷售額、銷售量的統計,結果顯示,波司登羽絨銷售額、銷售量位列第一,這意味著波司登已位列全球羽絨服第一梯隊。
從波司登發布的財報也能看出,回歸主業后,其羽絨服業務實現增長。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波司登營收凈利均創歷史新高,分別為135.165億元和17.0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9%和42.1%。至此,波司登已連續5年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另據中國服裝協會統計,2019年,中國羽絨服市場規模就已達到1209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更是突破1300億元,預計2022年中國羽絨服市場將達到1621億元。
從數據看,波司登的未來可期,但這個幾起幾落的“國貨之光”,真的能擔得起“全球第一”的美譽嗎?
公開資料顯示,波司登創始于 1976 年,是中國羽絨服生產企業。2013年,波司登陷入危機,不管是總營收還是主營業務營收,都開始下跌,而這一切,都是“多元化不成功”埋下的隱患。
2010 年,波司登開始發力非羽絨服品類業務,大量收購其他品牌,其中包括男裝品牌“杰西”,希望擺脫羽絨服“季節性”營收不穩定的問題。
但多品牌的策略并沒有給波司登帶來穩定的營收,反而凸顯出了其在羽絨服品類外的“經驗不足”。與此同時,受大環境影響,波司登也出現了庫存危機。為轉型,波司登大打折扣并大量關閉門店。2015 年,波司登的門店數量銳減近一半,僅剩6599家,同時庫存問題得到緩解。
2017 年,“騎虎難下”的波司登終于砍掉男裝、童裝、家居等業務,重新聚焦羽絨服品類,并希望通過設計、研發、高端化策略等實現品牌升級。
2018年9月,波司登通過天貓登上紐約時裝周,這一次營銷為波司登贏得大量關注,與大部分國內的服裝企業一樣,波司登重新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上。恢復正增長后,其創始人高德康也重新喊出了要“二次創業”的口號。
但好景不長,一年后的6月,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給了波司登一記重擊。
該機構直指波司登賬目造假,指其股價只值0元,并列出了波司登四宗罪:
1、虛報獲得盈利8.07億元人民幣;
2、波司登以高達20億元人民幣進行多項收購,而賣家身份為沒有披露身份的內幕人士;
3、以相宜的5600萬元人民幣,向主席高德康出售物業資產;
4、往績顯示,公司曾向持股65%的大股東支付相當金額的股息。
受此影響,波司登當日的股價直線閃崩,次日,波司登否認了博力達思的所有指控。但復盤這一事件也不難發現,做空機構顯然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也正如高德康此前所說,波司登在經營管理上可能存在過一定的問題,至少在信息披露方面,有些事件沒有講清。
然而事態發展至今,尤其是此次歐睿國際的“認證”,也夯實了波司登的全球的領先地位。且在疫情的影響下,波司登業績沒有下降,反而上漲,而這些也正是波司登回歸主業帶來的正向作用。
但對于未來,力求在高端發力的波司登或許也不會有預想的那么順利。
首先,波司登興起的基礎是大眾化,高端化的進程必然會受到影響。其次,相比加拿大鵝、Moncler等高端羽絨服品牌,波司登的品牌力、專業性仍相對薄弱。
更最重要的是,今天的波司登在羽絨服外的其它品類上也只是嘗試,至今仍未擺脫羽絨服的淡季屬性,這也使其不得不在庫存周轉上花費更多精力。
可以肯定的是,在羽絨服市場愈發激烈競爭的前提下,波司登還需要做得更多。
截至發稿前,波司登股票上漲0.32%至6.31港元每股,總市值達到683.79億港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