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文具賣出去的筆能繞地球幾圈?
晨光的創始人陳湖雄曾說過,要在一米寬的池子里做到一萬米深,而晨光的發跡可從2004年的一場合作講起。
華與華在2004年搬到上海后接的第一單就是晨光文具,一籃子建議里有兩條影響深遠:晨光考試筆和完善銷售渠道。
同樣一支筆,華與華建議晨光在包裝上標明“考試專用”,后又和山東曲阜旅游局合作,在曲阜孔廟舉行了“晨光文具孔廟祈福大典”,開了光的晨光考試筆成了那個年代的“轉發楊超越”,直接賣爆了。
晨光考試筆宣傳海報
盯著目標客群在產品端用心還不夠,華與華又協助晨光以“伙伴天下晨光系”為理念組建全新的渠道系統,有了兩大創舉:晨光樣板店和晨光大篷車�?恐p王牌,晨光的終端網絡迅速鋪開,逐漸成長為國內第一大文具品牌。
文具這門生意,市場的絕大份額其實是被數量龐雜的小廠商占據,也是俗稱的“螞蟻市場”。目前國內8000多家文具企業,銷售額超過10億的企業僅有5家,市占率第一的晨光也僅拿走7.3%的份額,而前五大公司市占率僅為17%[1]。
但因為文具零售的強穩定性,它也是一門現金流極好的生意,晨光近五年的凈利潤現金含量(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歸母凈利潤)穩定在約112%[2]。
華與華創始人華杉回憶過,曾有無數投資人希望他幫忙引薦陳家兄弟,但都被他直接回絕了,原因很簡單,晨光不缺錢。
賣文具的晨光可以說是校門口的“不隱形冠軍”。
01
鋪渠道
文具企業練內功,看家本領屬渠道,這和產品特性有關。
不同于3C等快迭代消費品,文具性能升級慢,且新品易被模仿。國內第一支高質量中性筆誕生在1996年,名為“真彩009”。借著這支筆,真彩一度叱咤國內文具市場,但隨著相關技術被攻克,行業制造實力整體上升,消費者對技術流的感知度逐漸讓位于可購買渠道數量。
這和文具的另一特性有關:偏向現場消費,且消費頻次高。具體來說,文具的主要消費人群是學生,且校邊文具店是他們的主要購買渠道。晚于真彩6年才推出首支按動中性筆的晨光,就是靠著占據校園店,逐步成為市占率最高的文具品牌。
近70%的文具消費人群是學生,華創證券
根據華創證券的測算,國內目前校邊商圈文具店數量在18萬家左右,晨光占比近41%,而在晨光的8萬多家終端門店里,98%都是校園周邊店[3]。
晨光搶灘校園周邊店的方法正是華與華一籃子建議里的“晨光樣板店”。
樣板店,即門店為店主自有,但晨光向店主免費提供印有晨光文具的店招和貨架,并傳授產品搭配、貨架擺放等經營經驗。
也就是說,開店需要的錢(租金、人工、水電等),晨光一分都不用花,而用一整套“硬件”就將原本凌亂無序的個體商店打造成晨光商品的“樣板店”。
晨光樣板店,圖源:DT財經
晨光開始在校園周邊鋪設樣板店是2005年,3年后,公司就串起了一個覆蓋3.5萬家掛牌店的巨大網絡。此前,晨光一直把擴大生產規模作為重頭戲來抓,當時經銷模式下的代理商都是多品牌經營,甚至有賣100家以上產品的省級代理,根本顧不上服務任何單一品牌。
在這一階段的鋪貨過程中,晨光并沒有對樣板店有強制的排他要求,只是對貨架陳列的晨光產品有一定數量要求。因為此時樣板店的鋪設速度尤為重要,要用店主最能接受的方式迅速鋪開:校邊店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畢竟一間學校的人數有天花板,該校學生的一年文具消耗也有天花板,學校周邊的文具店開一兩家還有錢賺,三五家可能都得喝風。
校園周邊文具店的稀缺性,讓率先搶灘這一渠道的晨光占領先發優勢,后來者若想要店主替換晨光店招難度很大:一如前文所述,文具的性能迭代慢,因技術造成的產品差異在國內品牌中感知度低,店家沒有換的動力;二來品牌大多和終端門店簽署長期協議,店招替換成本相對較高。
在校園周邊鋪設樣板店的同時,晨光在2006年還以大篷車的方式在農村市場展開深度分銷,已經在中國90%以上的縣城進行了超過一萬場推廣活動,后來又以“晨光小篷車”的方式,在中國70%以上的縣城進行了超過五萬場推廣。
晨光大篷車和小篷車
這段“樣板店”和“大篷車”的故事是晨光2008年以前渠道建設的主角,在那之后的關鍵詞得看“金字塔”。
02
管渠道
當搶占校園周邊店已初顯成效后,晨光開始對店內的產品占比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隨后開啟對零售終端的分類管理。
晨光目前的零售終端可分為:標準樣板店、高級樣板店、加盟店。另有只賣晨光貨的批發4S店。數量上,標準樣板店在8萬余零售終端里占比超一半,但加盟店增長較快。
晨光文具的終端分類,華創證券
標準樣板店的晨光產品銷售數量一般要求在265款以上,高級樣板店在370款以上,這一數據到了加盟店則是1000款以上。排他要求上,標準樣板店無強制要求,高級樣板店在部分品類上有要求,加盟店則在相同或類似精品上要求店鋪只售晨光產品。同時,晨光給予加盟店的服務更多,但經銷商需要支付加盟費。
晨光創始人陳湖雄在采訪中曾講過,當年規范渠道時,起初很多經銷商認為晨光的做法屬于砍了自己的財路,不愿意合作。晨光先花了一年時間做宣傳工作,從中選擇溝通效率高的經銷商來合作,并建立起“伙伴金字塔”模式[4]。
位于金字塔頂端的晨光只需對接36個一級經銷商,由他們再去對接1200家二、三級經銷商,直至8萬余家零售終端。
晨光的金字塔與真彩的棋盤模式比較,華創證券
正是靠著金字塔模式,晨光的渠道鋪設才能搶贏競爭對手,原因有二:商品流轉效率更高+控費能力更強。
將校園周邊店改造為樣板店至關重要,但晨光“掛門頭、供貨架、輔培訓”的方法,抄起來也很容易。競爭對手真彩不是沒這么做,而是做得沒晨光快。棋盤模式的真彩下轄26家分公司,管理全國300個區域,分公司既要對接終端門店,又要對接經銷商,渠道周轉效率不如“層層深入”的晨光。
疊加物流系統升級,晨光在2020年的凈營業周期天數已降至5天內,這意味著晨光從采購原材料進行生產、到銷售產品、再到最后收回現金的整個過程所需要的天數不到5天。
晨光凈營業周期天數的同業比較,申萬宏源
晨光的金字塔模式還要求“層層投入”,經銷商的日常運營費用自理,經銷商之間的運輸費用也自理,且晨光和一級經銷商之間的運費也由經銷商承擔,晨光以銷售折扣的方式予以補貼。反觀真彩,它的26家分公司既需要對經銷商負責,也需要對終端門店負責,人工需求更多,對應的渠道開發費用和運輸費用也更高[3]。
2011-2013年間,晨光和真彩的毛利率接近,均有27%左右。但在金字塔模式下,晨光實現了平均11%的凈利率,真彩卻不足5%。其中,晨光的銷售費用率維持在6%-8%,真彩則要11%-13%。
但金字塔模式并非完美,由于中間環節更多,經銷商的毛利率其實更低。因此,金字塔模式要行之有效,必需輔以相應措施確保經銷商的利益,晨光的做法有三:
1)區域獨家代理模式激發經銷商主觀能動性
晨光在每一個區域市場只培育唯一的渠道商(合作伙伴),晨光一二三級經銷商是各自區域唯一的經銷商,這個區域所產生的收益都由這個經銷商享受[3]。
2)“零竄貨”
竄貨,即經銷商跨過自身覆蓋的銷售區域去賣貨。這也是環節眾多的經銷模式里最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
晨光要求經銷商簽署反竄貨公約,把全國經銷商按照竄貨程度的不同進行分類管理。有一個湖北經銷商將3000塊的貨賣到了重慶,被晨光罰款了30多萬元,這事兒還被晨光當成了反面教材,在全公司上下進行了一番檢討[5]。
3)“標準化價格體系”確保各級經銷商穩定收益
晨光對二三級經銷商提貨及批發價格標準進行統一管理,確保各級經銷商穩定收益,而終端零售價不做限制。
結果是,真彩曾靠技術啟幕國產文具品牌化,晨光則靠渠道彎道超車。兩家公司都于2014年遞交了IPO申請,只是業績不佳的真彩于2016年8月終止IPO審核,而晨光如今坐擁近600億市值。
03
新業務
現在,晨光也不只是駐守校門口的晨光了。
晨光如今的業務分為兩大類:以傳統線下渠道銷售為主的“傳統業務”和“新業務”,后者又可細分為:晨光科力普(TOB辦公集采)、晨光生活館和九木雜物社(精品文創的零售大店)、晨光科技(天貓和京東為主的線上渠道)。
2020年,晨光的傳統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57%,占比最高但逐年下降;第二大收入來源屬晨光科力普,當年占比38%,且該業務已在2016年扭虧為盈;晨光生活館和九木雜物社當年貢獻近5%的收入,但這項業務仍連年虧損。
傳統業務占比最高,科力普增長迅速,華創證券
晨光布局新業務的初衷是如外界講的“學業無紙化”嗎?
國盛證券通過統計2000年-2017年,4個一線、15個準一線、30個二線城市的出生人口,測算得到各線城市K12適齡人口分別有500/1400/1900萬人,并得到三四五線城市適齡人口達1.7億人,占比81.5%[7]。
“學生現以iPad+pencil為標配,筆和紙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少”,這樣的觀點顯然不符合我國學生更多分布在低線城市的事實,近一萬元的高級配置不是絕大多數家庭能選的。
“學業無紙化”對晨光的打擊稍顯薄弱,但學生數量會減少卻是事實。
根據華創證券的測算結果來看,2019-2023年間,我國中小學生人數仍處于增長態勢,但受到2018年低出生人數的影響,中小學生數量會在2024年開始下降[3]。
若把目標人群縮減到學業壓力最大的高三人群上,2018年的低出生人口數影響要到2036年才能反映到高考適齡人口中,所以2035年前的高考適齡人口仍是持續增長的趨勢[6],隨后會開始下降。
晨光可以逐漸提升高中校園店的渠道占比和產品數量,來應對小學人數規模更早縮減的挑戰,以及從靠數量向靠同店收入增長轉變,但以校園店為主要渠道的傳統文具零售,十幾年后會面臨銷量觸頂也是事實。
2012年,晨光科力普上線,一家主做辦公集采的電商平臺,從賺學生的錢到賺企業的錢拓展。
我國大辦公用品市場的特征是,需求端超萬億規模、頭部效應顯著,不到1000家的頭部客戶貢獻了整個辦公用品市場采購規模的一半;供給端則是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截至2020年底,CR3不到2%。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過10萬家,能上十億級別的只有得力、晨光科力普、齊心集團等。
在頭部客戶中,政府機構、央企等占比不小,我國陸續出臺的“陽光采購”政策將采購權從地方集中到集團總部,側面提高了辦公集采行業的進入門檻,益于行業集中度提升,利于晨光這樣的頭部企業。
過去幾年,晨光科力普的收入基本保持翻倍速度擴張,2020年撐起了晨光近4成營收,凈利潤率提升至2.9%,未來需要從粗放擴張轉向質量擴張,提升盈利能力。
那“辦公無紙化”會對晨光科力普業務影響幾何?
辦公無紙化能進行到什么程度目前難以量化,但確定的是,晨光做辦公業務又不是只賣紙和筆。
簡單來說,科力普就像是一個辦公用品版本的京東。除了直接銷售產品外,它還包括個性化電商采購平臺接入口、下單方式、落地服務等多項業務,是一個直連客戶和廠商的一站式綜合供應商。而在產品方面,晨光科力普涵蓋了12大產品類別,從紙筆到電腦配件,從辦公電器到商務禮品,SKU高達3萬多個。
晨光科力普業務,申萬宏源
04
尾聲
2019年6月11日,小米推出了一款名為“巨能寫”的中性筆,稱其書寫量1支能頂普通筆的4支,寫到圓周率小數點后178022位,1支“巨能寫”才會沒墨。價格也不貴,1支不到1塊錢。
4年前,小米還發布過一款帶USB接口的插線板,只要49元,相比同類產品有10-15元的優勢。
文具和插線板所在的市場同為“螞蟻市場”,需求不小但供應極多,小米一度想用“極簡的設計+性價比”打入這兩個市場。
結果是,2018年小米插線板賣了482萬個,跟公牛每年3億個插線板的銷量相比,差距在兩個數量級的水平;中性筆這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巨能寫全平臺銷量突破1億支,連起來的總長度可繞地球1圈多,而晨光2019年賣出的23億支筆,連起來可繞地球8圈半。
文具和插線板這樣的及時消費品,制勝關鍵在于渠道,前者有晨光文具,后者有公牛集團。
但公牛從賣插線板、墻壁開關,到賣LED照明、數碼配件,“23年積累”的廣告語和渠道都能復用,消費者買的是放心,不是身份。
賣文具的晨光就麻煩了,文具可有低端與高端之分,高端產品得用高端渠道來配,原有的校邊店渠道想賣158元/盒的手帳禮盒可不容易,所以晨光的九木雜物社都開在核心商圈的優質購物中心。
只是消費品行業從來都是“由儉入奢難”,交著高店租的晨光還未見精品文創的盈利。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參考資料:
[1] 憑一支筆,晨光能撬動萬億辦公市場嗎?億歐網
[2] 精細化零售運營能力,打造文具領航品牌,申萬宏源
[3] 線下渠道鑄就護城河,文創巨頭強者恒強,華創證券
[4] 晨光文具:渠道大亨,創業邦
[5] 一個文具品牌如何造就上萬個老板?復旦商業知識
[6] 出生人口下降對學生數量的影響?國金證券
[7] 人口代際、課外培訓與渠道下沉,國盛證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