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救不了PRADA
Prada菜市場是Prada聯合上海的網紅菜市場烏中市集所做的一次跨界營銷,試圖讓時尚更具煙火氣。Prada告別高冷,這背后,是其持續多年的業績衰退和勢在必行的自我拯救。
還記得《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嗎?
這部2019年首播的時尚劇成為很多人的時尚啟蒙手冊,也進一步夯實了Prada“藍血頂奢”的標簽。
然而,今天當很多人還在為擁有一件Prada而努力的時候,Prada卻開始擁抱菜市場了。
9月26日,位于上海徐匯區烏魯木齊中路的網紅菜市場——烏中市集一夜換裝,墻面、攤位都“穿”上了Prada。
9月27日—10月10日活動期間,烏中市集所售的蔬果、魚肉、鮮花等均價格不變,但包裝紙很大牌,全部印著Prada 的logo。
國際奢侈品大牌與本土菜市場結合,這種“反差操作”也吸引了大批人前來看個究竟,并與“穿”著Prada的瓜果蔬菜一起拍照、發朋友圈。
在微博上,截至10月11日,“Prada菜市場”話題的閱讀次數為114.2萬,討論次數3292。
但如果把時間拉回到幾年前,Prada的掌門人、設計師Miuccia Prada可能對此都不敢相信。
她是Prada 創始人Mario Prada的孫女,1978年,Miuccia正式接手主持Prada。Miuccia被譽為“知識分子設計師”,她的創作風格高端且高冷。
今天的Prada為什么要主動擁抱煙火氣?菜市場能給Prada帶來什么?
PRADA“低頭”
Prada菜市場是Prada聯合烏中市集所做的一次營銷,也是Prada配合其“2021秋冬系列”廣告片發布,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
Prada在官方微博稱,適逢2021秋冬廣告片發布,他們于米蘭、佛羅倫薩、羅馬、巴黎、倫敦、紐約、上海及東京試圖讓#感覺Prada#廣告走入生活空間,廣告大片中所聚焦的幾何圖案印花包裹不同風格建筑外墻,重塑不同城市街道風景。
走向生活化的場景,擁抱煙火氣,Prada不是第一次這么玩了。2019年11月,Prada開花店的消息就引發過關注。
實際上,跟Prada菜市場的操作手法類似,Prada與分布在紐約、巴黎、倫敦、米蘭、莫斯科、東京、上海的7間花店合作,配合其“2020早春系列”廣告大片進行的營銷活動。
圖片來源:PRADA普拉達 官微
他們用一幅幅黑白的人物肖像做成鮮花包裝紙,結合模特們在街頭手捧一束鮮花的日常畫面,突破了過去時尚雜志的呈現形式,更加生活化。
同樣在2019年,Prada還聯名運動品牌 Adidas推出聯名系列,向經典致敬,限量發售700件,所有產品均標有唯一的序列號。
生活化、年輕化是Prada在2017年開始的新營銷風格。換句話說,就是放下矜持和高冷,主動拉近與更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距離。
這其中,聘請中國95后流量明星蔡徐坤擔任代言人可能是Prada最激進的營銷動作了。
2019年6月,蔡徐坤成為Prada的品牌代言人,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畢竟,蔡徐坤選秀出道不久,代言的多為大眾品牌。
而Prada不輕易找品牌代言人,他們上一次選擇亞洲男明星做代言還是在1998年,人選是當時紅遍亞洲的金城武。
蔡徐坤是《偶像練習生》的選秀冠軍,2019年,根據CBNData公布的2019年明星消費影響力人氣榜,蔡徐坤排名13。目前他在新浪微博有3616萬粉絲。
據挖數所做的“蔡徐坤用戶畫像”調研,蔡徐坤的粉絲中,女生占比65%;從年齡上看,粉絲占比最大的是1996-2002年出生的人,占比54%,這其中又以1998-2000年出生的最多,他們占整體人數的32%。
對于選擇蔡徐坤代言,Prada解釋稱,“身處這個超級媒體時代,我們企圖探索流行文化表層下的偶像人設、追星潮流、跨圈層粉絲群體及愛的供養等機制。”
這些對于Miuccia Prada來說曾經都是不可想象的。她不喜歡隨波逐流,作為“嚴肅知識分子”,她對社交媒體、跨界聯名、街頭文化多少有些嗤之以鼻。
但Prada需要借助年輕偶像拉攏年輕人。雖然這些90后、00后粉絲購買力還不及奢侈品消費主力80后,但Prada需要了解并提前培養潛在消費群體,甚至引導他們從購買錢包等配件商品開始嘗試,畢竟飯圈的人瘋起來也是很能花錢的。
PRADA的危機與自救
在過去很長時間里,一線奢侈品牌無異于一種硬通貨,一定程度上他們代表的是“永恒的價值”。
奈何世界多變,今天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坐享永恒的價值了,一線奢侈品牌也不例外。
在2017年,Miuccia Prada自己都承認:以前的東西和做事方式已經沒有用了;她認為,Prada需要回到起點,重新聚焦在差異性上。
Miuccia的轉變背后,是Prada母公司普拉達集團的現實困境。
普拉達(01913)財報顯示,2014年,公司營收35.87億歐元,2020年的收入僅24.23億歐元。過去6年,普拉達的收入體量不升反降,盈利能力卻每況愈下,甚至在2020年凈虧損5400多萬歐元,為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
數據來源:普拉達財報
普拉達的業績跟自己比是不升反降,跟行業和同行比,就明顯落后了。
據貝恩在2020年發布的報告,2014-2019年,全球奢侈品銷售規模從2190億歐元增至2810億歐元,保持增長狀態;2020年因疫情影響,當時貝恩預計全年規模為2170億歐元。
隨著全球奢侈品消費規模的增長,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LVMH、歷峰集團、開云集團)成為受益者。2016-2019年,幾家公司的營收持續增長,而且他們的年營收體量都在百億歐元級,遠高于普拉達。
尤其是在奢侈品消費增長強勁的中國市場,過去幾年,三大奢侈品集團卯足了勁增長,普拉達的表現卻差強人意。
數據來源:普拉達財報,單位:億歐元
受業績拖累,普拉達的股價也從2013年78.162港元高點一路下行,在2016年觸及近幾年最低點16.614港元,堪稱“腳踝斬”。
普拉達業績不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數字化轉型腳步慢了。
到2014年時,普拉達CEO Patrizio Bertelli依舊對媒體表達了他對電子商務的懷疑,并仍將發展重心落在線下門店。
那時候,奢侈品電商已經發展的如火如荼。以中國為例,2010—2013年,奢侈品電商平臺有數十家,包括走秀網、第五大道、尊享網、品聚網、唯品會、佳品網等。
直到2017年,業績連續幾年疲軟后,普拉達才正式啟動數字化轉型,提出Prada 365數字營銷策略,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廣告戰略,打造以時尚雜志、互聯網、社交媒體于一體的全維度整合傳播平臺,構建一個“全天候滾動的Prada”。
同時,為吸引中國消費者,Prada還在中國開設了官網,借助官方電商平臺促進銷售。
2019年6月,普拉達旗下兩個核心品牌Prada和MiuMiu分別入駐奢侈品電商平臺寺庫;618期間,其三大品牌Prada、MiuMiu和Car Shoe入駐京東。
2020年3月,Prada通過其官方微博宣布,天貓官方旗艦店開幕。
普拉達啟動的自救措施中,還包括對線下門店的翻新改造,在開新店的同時,也關閉了一些門店。
所以,2016-2021上半年,Prada直營門店總數從387家增加了28家至415家;MiuMiu的直營門店一直在縮減,從171家降至148家。
數據來源:普拉達財報,單位:家
普拉達方面曾公開表示,與以往不同,現在店鋪將為消費者帶來更親近、更個性化、更獨特的購物體驗,而不僅僅是追求銷售商品。
產品缺乏創新力、管理層老化也是普拉達業績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核心原因。
普拉達是典型的家族企業,1950年出生的Miuccia Prada負責產品設計,她的丈夫Patrizio Bertelli負責企業經營,兩人在公司董事會都擔任行政總裁職務。他們聯手執掌普拉達已經超過30年時間。
Prada被戲稱為“丑時尚”,而其產品質量也是用戶詬病最多的問題,有一種說法是,Prada的包使用三個月不壞就是假貨。
普拉達公司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
2017年9月,Miuccia和Patrizio Bertelli的兒子Lorenzo Bertelli加入家族企業,負責市場營銷和傳訊業務。
80后的Lorenzo 在2008年畢業于米蘭圣拉斐爾大學哲學系,曾是一名賽車手。他一上任即展開數字化轉型,推動Prada品牌的可再生尼龍項目;還嘗試讓Prada涉足轉售業務,在業界收到不錯的反響。
2020年4月,前Dior女裝創意總監Raf Simons加入Prada,出任聯席創意總監。他將與Miuccia Prada合作,共同承擔創意與決策重任。按照Prada官方的表述,“從概念上來說,它將重塑一個時尚品牌的創意方向,有力地挑戰其既有獨特理念,同時也在瞬息萬變的文化語境中升華其創意意義和力量。”
從結果看,普拉達的自救措施初見成效。
2018年,普拉達首次扭轉業績跌勢,營收同比增長6%;2019年營收32.26億歐元,同比微增2.6%。今年上半年,普拉達營收15.01億歐元,同比增長60%。
今年3月,普拉達CEO Patrizio Bertelli接受路透社采訪時透露,預計2021年公司總銷售額將增長至29億至31億歐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電商業務和中國市場。今年上半年,普拉達的電商業務已經連續第五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營收同比大漲77%。
奢侈品大牌紛紛收起鋒芒
Miuccia Prada說,要讓Prada重新聚焦在差異性上。至少Prada菜市場不算有差異性。
奢侈品大牌與生活化的場景混搭,Prada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
比如GUCCI開餐廳。早在2015年7月,“1921 GUCCI”在上海環貿iamp開業,這是當時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售賣正餐的GUCCI餐廳。今年9月,Gucci在米蘭又開了家文具店。
香奈兒在日本東京銀座的10樓的香奈兒餐廳已經成為香奈兒信徒們必去的朝圣地之一。
2020年,LV在大阪開設了全球首家咖啡&餐廳。今年5月,愛馬仕在成都開設了全球第一家快閃健身房HermèsFit。
圖片來源:HERMES官微
可以看出,生活化消費場景已經成為奢侈品大牌們紛紛采用的營銷手段,他們試圖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吸引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
畢竟,時代變了。
以奢侈品消費強勁的中國用戶為例。2020年,Vogue Business和虎嗅做的一份調研顯示,中國當代年輕人對于奢侈品的崇敬、敬畏之心已經降到史上最低,年齡越小,對奢侈品的敬畏之心越低,包裹在奢侈品牌上的神秘面紗和幻夢感被撤掉了。
另外,80后是當下奢侈品消費的絕對主力,他們大都通過時尚雜志接觸到奢侈品的概念的;而90、00 后群體關于奢侈品的討論大都帶有社交場景,這批互聯網的原住民關注什么、討論什么、喜歡什么成為奢侈品營銷的關鍵。
正在崛起的潮牌、國潮們,也在跟奢侈品牌爭奪用戶,文化自信的Z時代更加傾向于買國貨。
據新華網與小紅書在今年1月發布的《Z世代生活方式新知》報告,95后的消費觀是堅持“好貨不貴才是王道”,Z世代不再迷戀大牌,而是更愛國貨。
面對“最難搞定”的一代人,奢侈品大牌必須要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