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頓半們來線下找人,Seesaw瑞幸去線上賺錢
在競爭加劇的咖啡賽道上,無論是線上品牌,還是線下連鎖店,今年都加快了全渠道布局的步伐。
近日,以三頓半、永璞為首的線上咖啡品牌們,紛紛在線下開店,引起行業關注。三頓半在上海黃金網紅地段安福里開出概念店;永璞也將于10月底或11月初在上海某公館開出線下首店;主打掛耳鮮咖啡的隅田川持續在上海、杭州等地不定期開展快閃活動;更不用說今年快速擴店,計劃年底開出50家線下店的時萃……
有觀點認為,線上流量越來越貴,三頓半們只好來到線下找增量。
另一方面,線下連鎖咖啡店的線上銷量近年來增長迅速。線上發力最為明顯的品牌,是喜茶投資過億元的seesaw咖啡,據久謙中臺數據,seesaw今年7月的天貓單一渠道的銷售數據就達到890萬元,單月數據便超過seesaw去年全年營收的10%。作為對比,這個數字在去年10月還僅為40萬元。
線上線下業態的交織與融合,是由競爭不斷加劇所導致。我國咖啡市場的增長速度每年始終保持在15%以上,據艾媒咨詢數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3000億元翻至10000億元。
市場雖大,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咖啡都被認為是一門難做的生意。在線上,以凍干粉、咖啡液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式咖啡品牌,在品類時間差紅利結束后,難以保持前兩年的高速增長;線下門店就更為艱難,本身實體餐飲店就生存不易,更何況是對內外部條件要求苛刻的咖啡店。
雖然線上品牌與線下連鎖店面對的難題不盡一致,但二者依然殊途同歸,將全渠道視為突圍的關鍵。
01
三頓半們不搶線下生意
提升“品牌勢能”,是線上咖啡品牌開線下店的關鍵詞。
這體現在,目前以三頓半、永璞為代表的大部分線上品牌,他們開線下店的目的,并非是要打造manner瑞幸一樣的連鎖店,從門店運營中獲利,而是將門店作為一個線下觸點,把其品牌理念、審美、文化價值觀與消費者進行更深的連接。
同時,在線上同類型商品爆炸式增加的當下,新速溶咖啡本身產品層面的創新空間變小。比如幾年前,三頓半幾乎是凍干咖啡粉的另一個名稱,但近些年,消費者有了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線上咖啡品牌很難用與品類綁定的方式占據消費者心智,所以他們開始尋求差異化的用戶感知。
以三頓半在安福路的“into_the force原力飛行”概念店為例,簡約、現代、神秘,這幾個外觀上的特點,使其成為這條街上BM、多抓魚、話梅等網紅店旁的另一個網紅打卡點。
除了裝修風格,三頓半店內產品的包裝盒與桌椅,都是由可降解的瓦楞紙制作而成。此外,其門店大門是一整面整體開合,將店鋪與街道充分融合。這些設計,是三頓半品牌文化的一種對外傳達,其官方公眾號將其總結為循環與連接。
正如三頓半創始人吳駿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線下渠道對于三頓半來說依然是品牌的傳播與內容的承載。
此外,這種自帶網紅打卡屬性的線下門店,相當于從另一種路徑,為品牌尋找新流量。此前,線上品牌主要靠電商平臺與各網絡渠道投放廣告帶來訂單增量,為提高廣告轉化率,尋找精準人群精準推送,是線上品牌的首選。
而線下網紅店的落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凍干咖啡原目標用戶的圈層。除了咖啡深度用戶,追逐時尚潮流的年輕人也會刷到這些網紅店的打卡圖片,從而增加非咖啡深度用戶的新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這個邏輯和十年前星巴克的“高大上空間”還不太相同,與其說是增加高級感,不如說是通過高顏值、設計感給年輕人帶來新奇的感受,從而實現網紅化的傳播,如同北冰洋開的奶茶店、奈雪喜茶推出的油柑飲品。
線上品牌的概念門店未來或許會全國擴張,但并不會像manner瑞幸一樣開出高密度高數量的門店,而是在具有消費引領力的代表城市中,選取少量優質網紅點位落地。
從三頓半門店的商品定價上,也能側面佐證我們對其未來門店規劃的預測。其商品定價較貴,基礎咖啡價格在30元以上,特調咖啡的價格則多在40-60元區間。
“單杯定價在40-60元區間的咖啡門第,在中國只能開到一線城市,1.5線城市都撐不下去,一線城市里也只能開到最頂級的shopping mall中。”魚眼咖啡創始人孫瑜曾這么分析,他認為,這樣的門店模型,3家到5家為較為舒服的規模。
此外,三頓半的門店,目前沒有開通任何外賣服務。可見,像三頓半此類線上品牌的線下布局,短時間內與線下連鎖品牌并不會形成競爭關系。
一位關注咖啡賽道的投資人對36氪-未來消費表示,線上品牌的線下店不以營利為目的,和線下連鎖店根本不是一個生意。
“第一線下連鎖難度大,第二線上生意還能做。”該投資人認為。
當然,也有時萃這種計劃規模擴張線下店的咖啡品牌,目前來看,其開店策略是從廣州、深圳等咖啡競爭還沒那么激烈的華南地區入手,打造區域化品牌,而不是在上海北京等咖啡成熟市場與其他品牌“硬剛”。
02
咖啡店的紅火線上生意
線上品牌來線下,線下品牌卻紛紛發力線上生意。
先看一組數據,據自媒體《明亮公司》所引用的久謙中臺數據顯示,從去年開始,各大線下咖啡品牌的線上銷售額增速明顯。
增速最快的是喜茶投資的seesaw,今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536%;瑞幸咖啡今年Q3銷售額同比增長860%;manner咖啡、皮爺咖啡,Q3銷售額同比增長均超100%。星巴克由于體量較大,增速并不明顯,但仍然持續保持增長。
線下品牌的線上生意有多好?以seesaw為例,今年7月的天貓單一渠道的銷售數據就達到890萬元。要知道,seesaw官方透露的數據顯示,其2020年全年銷售額為7110萬元。這意味著,今年seesaw線上生意貢獻的利潤,極可能過半。
比起線上品牌開線下店,線下咖啡店做線上生意顯然更簡單一些。一方面,線下品牌可像星巴克、manner一樣直接將咖啡豆、咖啡機等原材料進行售賣,幾乎不需要多余的研發成本;另一方面,線下品牌本身具有一定的忠實用戶,此時的線上生意,便是為已有用戶補足消費場景。
咖啡品牌通過多品類、多渠道、多場景的打法,可增加單個用戶的商業價值;同時,全方位包攬消費者的咖啡需求,可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戶的品牌忠實度,防止其流失。
更重要的是,線上生意可切實帶來更高的利潤。在線下咖啡店模型中,產品毛利必須在70%以上,才能保證單店盈利且有20%左右的利潤,才能從中賺到錢。這意味著,咖啡門店對于選址、客流量、定價,都有及其苛刻的標準與要求,即便是瑞幸、星巴克這種體量的門店,也不是每開一家都能盈利。
在seesaw天貓旗艦店中,除了有線下同款咖啡豆與過濾式咖啡,還有凍干咖啡粉、咖啡液等品類。這些商品給seesaw帶來的,是完全與線下門店消費場景不重疊的增量營收。
值得線上品牌慶幸的是,目前除了星巴克旗艦店粉絲超400萬,其余線下品牌的線上店體量并不大,粉絲多在10萬以下,瑞幸店鋪粉絲超25萬。
但事實上,這是很多線下咖啡店沒有發力做線上生意的結果。比如線下風頭正盛的manner咖啡,其線上店僅有3款咖啡包,且均為掛耳、手沖等傳統形式售賣。若其在線上店鋪中擴充品類,協同線下門店已有忠實用戶,便可快速冷啟動線上生意。
由此可見,未來,線下咖啡店的線上生意,會持續增長。起家于線上的一批咖啡新品牌,要在競爭進一步加劇之前,通過線下店等多個觸點,提高自己特有的品牌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