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翻紅了,但VR體驗店沒有:店長直呼生意不如去年
從年初火到年尾的“元宇宙”概念引燃了VR行業。8月底,字節跳動收購VR創業公司Pico,號稱交易金額達90億元;消費者體驗VR技術的最直接場所——VR體驗店似乎也站上了風口。
據媒體報道,5月,線下VR體驗店廠牌“未來戰場”拿到時隔兩年后的上億元融資;6月,網易影核與Planet O聯手打造的“Planet One易星球”在上海亮相,定位為集游戲電競、餐飲社交為一體的新型娛樂中心;7月,Sandbox VR中國內地首個VR體驗中心在上海營業;9月,“未來戰場”宣布已在全國開出130多家門店,覆蓋一線到五線的80多個城市,今年底計劃開到500家,明年目標是3000家。
時代財經在北京走訪時發現,VR體驗店的市場行情并未井噴,從業人員對于“未來戰場”所宣稱的“瑞幸式”開店速度也表示懷疑。“今年生意還不如去年,劇本殺、密室逃脫如此,VR體驗店更是如此。”
嘗鮮客多、回頭客少,非周末時間門可羅雀;店員工資僅5000元,店長工資不過萬,這是北京朝陽區一家頭部VR體驗店的真實寫照。
“40歲大叔跳完廣場舞,就來了”
時代財經10月18日(周一)下午來到一家位于北京朝陽區某熱門商圈的VR品牌體驗店。該品牌在北京擁有近10家門店,屬于市占率較高的頭部品牌。
當天上午,該VR體驗店無人預訂;下午陸續來了兩到三組玩家,大約4到5人;晚上有一到兩組玩家預約。
玩家正在場內進行VR游戲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這是常態,周一到周四一般每天10到15人,少的時候7到8人,很清閑;周五到周日玩家會比較多,大約60到70人,一天時間能被約滿,臨時來的玩家只能拼場,忙的時候,我們都吃不上飯。”店長楊柳說。
目前,這家VR體驗店包括店長本人在內,一共5名員工。店長的工作主要是維護運營、投訴反饋、排場次等;店員負責接待玩家,包括輔助玩家順利完成游戲、過程中拍照留念等。
“我們門店的任務除了服務好玩家之外,就是賣游戲時間,因為我們只有一塊場地,要在營業時間內,讓盡可能多的玩家入場。”楊柳說道。
門店現在可選游戲有7款,平均一個季度會更新一款游戲。目前最火的是《仙劍奇俠傳》,因為在內容上更“老少咸宜”。此外,還有射擊類、驚悚類、解密類、驚悚+解密類游戲可供挑選。
以楊柳從業近一年的經驗看,VR體驗店遠沒有達到火爆的程度。嘗鮮的人多、回頭客少;30歲以上的玩家占比達到一半以上;單次消費金額高,讓很多經濟實力弱的玩家望而卻步,比如《仙劍奇俠傳》單人票178元、能玩30分鐘;《越獄》單人票198元、能玩45分鐘。
該門店所在的購物中心,同時還運營著多家密室逃脫店。“178元在旁邊密室逃脫能玩1個半小時,但在VR體驗店只能玩30分鐘,很多人因此離開。”楊柳表示。
VR體驗店外場休息區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楊柳透露,店里消費人群比較多元。他之前接待過一位40多歲的大叔,對方剛跳完廣場舞就來玩VR游戲。“見過一對父子,當天同一款游戲先后刷了三遍;還見過一家五口的葡萄牙人,每周都到我店里玩VR游戲,每次消費1000多元,有時候還能連玩兩場,一個游戲前后刷了7到8遍。”
在朝陽區另外一家VR體驗店,時代財經遇到兩位80后金融從業者,正好利用下班時間在店里消遣。她們已經玩了三場,休息一下準備再玩一場就回家。
“我是被朋友安利,才發現這家店,一個月來兩到三次,這是第二個月,提供的5款游戲我倆已經玩了一個遍。”李娜對時代財經表示,她還會帶甲方客戶來玩,比起吃飯酒局,她更喜歡用游戲的方式社交,輕松、不會尬聊、氣氛很容易活絡起來。
但李娜也坦言,138元玩20分鐘,這種燒錢的游戲如果不是辦了年卡,是不會來體驗的。這家VR體驗店的年卡1500元,可以無限次使用。
“我現在迷上了VR游戲,不僅是因為辦卡把價格打下來了,還因為每次玩一個小時,相當于健身。1500元辦一張健身卡,一年內還能多帶一個人來,換誰都能接受吧。”
VR體驗店:一門簡單但難賺錢的生意
與外界對于VR體驗店擴張的報道不同,店長趙雷的感受是今年有點冷。
“我對比了我們店歷年數據,包括其他店的數據,發現今年生意確實不如去年,反映在我們工資上,店里的管理崗月薪不到1萬元,普通店員月薪在5000元,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我們娛樂行業感受最明顯。”
趙雷在VR體驗店上班前,曾在服裝店做運營,他比較了兩者區別。“在服裝店工作比較累,特別是換季上新的時候,閉店后還要忙新品上架;VR體驗店就比較簡單,早10點上班,晚10點下班,店里設備和游戲更新速度都很慢,我們進來一個月就摸清了。”
目前,以“未來戰場”“沉浸世界”“Sandbox VR”為代表的頭部企業,都在主推第三代VR體驗店。簡單來說,第一代VR體驗店玩家“零參與”(不能互動),第二代VR體驗店是讓玩家個人參與游戲(如射擊、奔跑等),第三代VR體驗店讓玩家能夠與其他玩家互動起來。
“頭部企業樂于見到其他企業把第一代、第二代VR體驗店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因為這可以幫助行業培育更多市場需求。”一名VR行業的從業者對時代財經說。“未來用戶可以從第一代慢慢玩到第二代、第三代。”
“VR+游戲”一直被認為是VR產業最快實現商業化變現的途徑。根據市場分析機構Greenlight Insights發布的VR線下市場調查報告,全球范圍內,VR線下娛樂的場館數量在2019年增加到超過13000個,到2023年增長到超24500個。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在中國,VR體驗店仍較為小眾。但已經有VR體驗店的品牌商公開宣布要“跑馬圈地”。9月,“未來戰場”宣布,在全國已開出130多家門店的基礎上,今年底計劃再開到500家,明年目標是3000家。
“我對這一計劃持懷疑態度。”上述業內人士指出,“距離年終僅兩個多月時間,如果扣除門店一個月的裝修時間,那么單靠一個月再多開近400家門店,幾乎不可能。”
今年火起來的元宇宙概念,能否把VR體驗店帶入新風口?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VR體驗店戴上頭顯,把全國同時在線的場內玩家連接起來,確實能建立一個元宇宙,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目前技術上、商業策劃上都不具備可操作性。
五年前,也就是“VR元年”剛剛到來時,不少人在VR體驗店的投資吃過苦果。據中國VR體驗店聯盟的《中國VR體驗店現狀白皮書》顯示,2016年11月,全國VR體驗店超過3000家,其中盈利的不到30%。
楊柳表示,以第三代VR體驗店為例,只考慮游戲內場,不考慮外場(休息等候區),加盟費、設備費等在內的前期投資要70至80萬元左右。如果平均每天保持2000元的營業收入,一個月6萬元,一年進賬72萬元,可以實現一年內前期投資款回籠。
“但這是理想狀態下,不包括房租、水電、人工、設備維護、玩家投訴等成本因素。”楊柳表示,對VR體驗店的投資要謹慎,光靠熱情和樂觀預計很難成事。
楊柳、李娜、趙雷均為化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