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快手競爭暗線:短劇或成新突破口
短視頻領域的競爭或許始終要回歸內容。
據Tech星球獲悉,抖音計劃將“短劇”作為一個單獨的首頁一級入口,意在加強短視頻業務中的比重。
早在2020年,快手就將短劇作為一個單獨類目,送上了主頁發現頁,抖音也注意到短劇所帶來的巨大“收益”,短視頻兩大寡頭的競爭焦灼。
在電商領域,快手高調宣布將要在2021年實現6500億GMV,抖音也動作不斷,宣布成立電商一級部門,更有消息稱將推出“抖音電商”獨立APP,這也成為抖快當下的競爭明線。
而逐漸火熱的短劇作為內容的一大“垂類”,高密度的信息、層出不窮的反轉,戳動了萬千用戶的爽點。
快手短劇《秦爺的小啞巴》上線以來累計播放量達3.5億,第二集就單集破億,在短視頻用戶增長已然見頂的當下,抖快仍需要找到增加用戶停留的內容。
另一方面,“愛優騰”也紛紛開啟短劇制作,也盯上了這一熱門品類,這一次,長視頻、短視頻,走到了命運的交匯路口。
那么,短劇究竟有什么魔力?抖快在短劇上的布局都有哪些具體思考與取舍?短劇會成為短視頻平臺的焦慮解藥嗎?
1
用戶見頂:短視頻暗含增長焦慮
一個殘忍的事實是,不論是“短視頻第一股”的快手,還是手握六億月活的抖音,都迎來了增長的天花板。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于今年年初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錢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70.4%,達9.89億,較2020年第一季度末增長8540萬。
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占中國網民整體的88.3%。
另一方面,據快手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快手應用平均日活為2.942億,而在第一季度,這一數據是2.95億,平均月活5.13億,得益于海外用戶的增長,截至2021年6月,快手全球月活“寬口徑”下達到10億。
抖音的情況基本不會相差太多。
毫無疑問,短視頻的用戶增長已然快到天花板了,短視頻平臺們迫切的需要找到新的營收業務以緩解自身焦慮,那么,聚焦存量將成為短視頻平臺們的新階段。
于是快手和抖音的戰場從直播打到電商,從國內打到國外,也包括暗線之中的搜索、房屋買賣,以及“短劇”。
2
“短劇”成后短視頻時代的財富密碼
快手是一眾選手中最先試水短劇的平臺。
早在2019年8月,快手就整合了站內短視頻劇集資源,上線“快手小劇場”。
早在2020年初,在新加坡奈飛負責中韓原創劇集孵化的雷愛琳加盟米讀任內容總監,并在之后嘗試做短視頻平臺賬號孵化。
目前,米讀在快手已有8個賬號,累計粉絲共1800萬,累計短劇播放量達43億。
2020年4月,米讀上線了第一部短劇《權寵刁妃》,播放量破4億,《大叔乖乖寵我》前兩季播放量突破1.2億,《河神的新娘》24小時即漲粉100萬,至今還保持著最快漲粉的記錄,短劇以及其優秀的成績成功引起了平臺的注意。
于是,快手順勢與米讀簽訂深度戰略合作協議,龐大的內容儲備池已經為快手貢獻了45部改編劇。
除了改編IP之外,快手還加大了扶持短劇達人創作者力度,先是將“短劇”提升為特有垂類,開發培訓課程,在2020年12月,快手還推出“星芒計劃”,通過分賬為短劇的快手創作者進行創收。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快手短劇創作者整體收入已經超過2億,達人作者超30%,10萬+作者收入比例超8成,這表明短劇已經成為了一個具備營收能力的內容業務。
快手也將短劇首次寫進了財報簡報中,據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快手單部累計觀看超1億的系列短劇超過800部。
而抖音,也很快就趕了上來。
2021年1月,抖音明確提出進軍微短劇,一舉與華誼創星、唐人影視等頭部影視制作公司簽訂協議,計劃今年產出30多部精品短劇。
抖音對短劇的扶持同樣很明顯,2021年6月,抖音發布“短劇新番計劃2.0版本”,用以緊盯這塊流量大核。
快手和抖音,對于短劇這塊新的市場都很渴望。
3
多方角逐:短劇魔力幾何?
一方面是,比起長劇集,短劇的制作成本更低,制作周期更短,覆蓋面更廣,并且能夠根據用戶意見反饋及時反哺內容,也就是短劇版的“邊播邊拍”。
而在內容層面,以網絡文學起家的米讀也發現,網絡文學的核心并不在文字,而在于文字背后的劇情想象力和故事空間。
如何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并且讓觀眾看爽,是短劇要結局的問題。
于是“人設強、節奏快、戲劇性強、爽點密集的短劇脫穎而出,其故事題材多涉及“重生逆襲復仇、虐渣男、撕“綠茶”、金手指、無腦戀愛“成為主要題材。
這為網文貢獻了一條成熟IP孵化道路。
另一方面則是客觀的流量環境,人們已經逐漸適應“倍速播放、三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等觀看習慣,這給長視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據數據顯示,長視頻用戶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分流。
截至2020年底,長視頻MAU規模為8.7億,同比下滑5.1%,滲透率也下跌至75.1%。
超前點播、灌水劇集、邪典視頻事件又層出不窮,長視頻平臺實屬內憂外患,所以長視頻平臺們也紛紛下場,上線短劇欄目,用以爭奪用戶。
例如優酷的“扶搖計劃”,騰訊視頻的“微劇”。
爭用戶僅僅是第一步,依靠短劇來獲取收益依舊是重要目標。
一般而言,短劇營收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平臺流量收益,根據播放傳播效果獲取分賬,其二則是商業化植入例如品牌廣告,其三則回歸直播帶貨。
這對抖快來說,都是一塊大蛋糕。
最近一年中,抖音與快手內容已然走向趨同,兩大平臺對優質內容需求均保持一致,短劇成為其主要內容流量爭奪點,而如今“優愛騰”甚至是嗶哩嗶哩也在短劇領域發力,這場原本屬于短視頻平臺的暗戰也將會走上臺前。
作為緩解內容平臺焦慮的一大解藥,各方正在展開激烈的爭奪,只是對早早入局的快手來說,競爭壓力又提升了不少。
短劇雖然有著非常明顯的收益特征,但也不宜忽視的是,原創內容依舊需要耕耘。
短劇讓觀眾看的爽只是一方面,能夠能持續讓人爽,還需平臺做更多考量。
參考資料:
數據來源:快手財報、天眼查
參考文章:
傳媒圈:快手抖音短視頻雙寡頭變了?
燃財經:抖音“快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