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薅了200萬的羊毛,元氣森林再上熱搜
新一輪“估值逼近150億美元”的傳聞之后,又迎來了“薅羊毛”風波。不論是“真情”還是“假意”,元氣森林是妥妥上了熱搜。
被薅羊毛?
“6元12瓶”、“3箱36瓶,共需10元”、“有人薅了3萬瓶”、“被薅了30萬單”、“元氣森林昨晚出bug被薅禿了”......26日凌晨,不少網友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參加元氣森林淘寶官方店(非天貓旗艦店)“優惠活動”的戰果,還曬了訂單截圖。
從曬出的訂單來看,有人下單3箱共36瓶,原價216元,“優惠”之后實際付款10元,平均每瓶不到0.3元;更有甚者,直接下單了原價79000元的產品,實付款15800元。
與此同時,在一張流傳甚廣的元氣森林秒殺群聊天記錄截圖中,一名自稱是元氣森林官方店鋪運營小二的人在群里發消息“哭訴”,稱自己在設置店鋪的秒殺活動時出現失誤,導致公司損失200萬,懇請買家退貨。
消息流出之后,行業內眾說紛紜。微博上“如何看待元氣森林被薅羊毛”的話題下面,很快就一千多萬次閱讀,三千多人參與了評論。
昨日,元氣森林的相關工作人員向快消君證實這一消息“屬實”,他還表示:“淘寶店鋪昨晚出現運營事故,目前正在想辦法妥善處理。”目前,該店鋪的所有產品均已下架。
然而,對其此次“被薅羊毛”,業內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比如,這有可能是元氣森林為了年底沖業績,與經銷商聯合的刷單行為,目的是為了去庫存,順帶做一波營銷。
一快消從業人員表示,“淘寶上設置優惠的時候,會有低于幾折的提醒,運營人員不會出現這種低級錯誤;淘寶現在有保護機制,如果價格異常,商家是可以不發貨的”。另一從業人員稱,“趕在雙十一大促發生這樣的事情,感覺更像是營銷”。
到底是運營失誤,還是刻意營銷?外界不得而知,一切要看元氣森林的后續反應。
其實,類似的“薅羊毛”事件,此前在電商行業也時有發生,最終處理結果也不完全統一。
2019年1月20日,拼多多百元通用優惠券的營銷推廣出現重大漏洞,大量新老用戶涌進平臺領取100元無門檻券,有專職羊毛黨一口氣領了上千張100元無門檻券,充值了54萬的Q幣和64萬的話費,拼多多損失上億元。
事情發生后,拼多多第一時間發布官方聲明,表示有黑灰產團伙利用漏洞進行不正當牟利,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配合相關部門對涉黑灰團伙予以打擊。為了挽回損失,拼多多最終采取的解決辦法是實物訂單一律強制退款,用戶充的Q幣和話費也被凍結。
而在拼多多之前,東航也發生過“東航白菜價機票事件”。2018年11月17日,由于系統維護,東航出現了超低價bug,用戶90元就能買到頭等艙。事故發生后,東航也發了公告,不過,與拼多多不同的是,東航的應對措施是“系統維護時出售的所有機票全部有效,旅客可正常使用”。
由此可見,事件性質不同,最終的解決方案也不同。至于元氣森林此次會采取哪種解決方案,“內部正在商議中”。截至發稿,元氣森林官依舊沒有官宣。
業績承壓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稱元氣森林新一輪的融資接近完成,目標估值近150億美元,相較上一輪60億美元翻了一倍多。雖然,元氣森林方回應“消息不屬實”,但并未否認融資的接洽。而今年3月底,元氣森林才完成C+輪5億美元融資,彼時公司估值60億美元,是C輪融資估值的三倍之多。
然而,高估值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說明公司的發展前景被資本看好;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公司的銷售目標被資本的高期待綁架,而這背后或還隱藏著雙方的對賭協議。為了迎合資本的估值方式、應對對賭協議,很多時候,企業不得不通過營銷沖擊銷售額。
具體到元氣森林,公司實控人唐彬森給元氣森林定下的2021年銷售目標是75億元——這相較于其2020年23億左右的銷售額,翻了兩倍還多。
為了實現75億元的銷售目標,元氣森林采取的第一策略就是“多品類之戰”,唐彬森宣稱2021年是元氣森林的產品大年,公司將大規模推新。元氣森林的官方資料顯示,在過去12個月,公司新增飲料口味30余種,研發成本同比增加350%。
但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今年推出的新品中只有外星人表現尚可,其他產品略顯平庸,無新爆品出現,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75億元的目標是否定得過高。“品類雖然繁多,但普通受眾對元氣森林的認知還只停留在氣泡水之上,銷量依然主要依靠氣泡水,75億我覺得夠嗆,50億倒有可能。”一業內人士表示。
“公司勢必會通過壓貨方式達成銷售額”,雖說壓貨現象在快消行業比較常見,但元氣森林的壓貨力度之大,業內早有議論。快消君此前在走訪元氣森林經銷商、分銷商和終端之時,不少商家也反應了這一問題。
一方面是新品推進不利,另一方面,主打的大爆品氣泡水在今年夏天又遭受了全行業巨頭的“圍剿”,擁有強大渠道的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娃哈哈等傳統飲料大品牌,紛紛于今年夏天推出了自己的無糖氣泡水產品。今年4月,可口可樂上線小宇宙AHHA氣泡水;5月,娃哈哈推出“生氣啵啵”無糖蘇打氣泡水;6月,農夫山泉推出4款主打0糖的果味蘇打氣泡水;7月,百事可樂上線“微笑氣泡”。
重點是,這些傳統飲料巨頭依靠自有的經銷商渠道,很快就能將產品滲透到下沉市場,這正是元氣森林所缺失的,也是其能否在競爭中突圍的決勝點。
不過,2021年只剩下兩個月的時間,而冬季又是飲料銷售的淡季,大多數企業要做的就是消化庫存,元氣森林當然也不例外。因為前期壓貨嚴重,消化任務更重。因此,“薅羊毛”風波出現之后,很多業內人士的第一反應是:元氣森林的“自導自演”,目的是為消化庫存,順勢做一波營銷。
失誤也好,營銷也罷,擺在元氣森林面前的、是身價暴漲以及“名聲在外”而引發的各種難題,而最大的“年關”,就是75億的銷售目標,究竟能不能順利完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